字词 | 狐裘蒙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狐裘蒙戎 狐裘蒙戎húqiúménɡrónɡ━━━━ 凌乱的狐裘皮毛。喻国政混乱。语见《诗经·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亦作“狐裘蒙茸”。唐·高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 败井颓垣 饱经霜雪 ☛ 狐裘蒙戎原指狐裘皮毛凌乱,后喻国政混乱。《诗经·旄丘》: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朱熹集传:“大夫狐范裘。蒙戎,乱貌,言弊也……或曰,狐裘蒙戎,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亦作“狐裘蒙戎,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亦作“狐裘尨茸”。《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国况 国况国家政治形势很好,社会平稳安定:天下大治 ☚ 国家有难 国富 ☛ 混乱2 混乱2浊(浊乱) 扰(扰乱) 乱腾 败乱(三军~) 贸乱 愦乱 坏乱 渎乱 荒乱 涫沸 浇饡 ☚ 不安定 纷扰 ☛ 狐裘蒙戎húqiú-méngróng《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蒙戎:毛蓬松紊乱。匪(fěi):通“彼”。《旄丘》之诗是黎国君臣受赤狄侵犯,逃至卫地,向晋国求救时所作。诗句的大意说,时间已经那么久,我们身上的狐裘毛也蓬松紊乱了,而他们(晋国)的兵车还不向东去救援。《左传·僖公五年》:“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引《诗》意义稍变,以狐裘毛蓬松紊乱比喻国家政治混乱。后世用“狐裘蒙戎”“狐裘蒙茸”多取《左传》之义。 狐裘蒙戎hú qiú ménɡ rónɡ狐皮大衣非常蓬松。比喻混乱的政局。《诗·邶风·旌丘》“狐裘蒙戎”朱熹集传:“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蒙戎: 蓬松的样子。也作“狐裘尨茸”。 狐裘蒙戎húqiú-méngróng〔主谓〕 狐裘的皮毛蓬松杂乱。比喻国政混乱。《诗经·邶风·旄丘》:“~,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狐裘蒙戎hú qiú méng róng狐裘:狐狸皮大衣。蒙戎:蓬松的样子。即狐皮大衣蓬蓬松松。比喻国政混乱。《诗·邶风·旌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朱熹集传:“狐裘蒙戎,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也作“狐裘蒙茸”、“狐裘尨茸”。尨茸(máng róng):也作“蒙茸”、“蒙戎”。蓬松、散乱的样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