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狍读音p·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薄交切,平,肴韵。 上一条: 咆 下一条: 胞 狍páo狍páo狍*pāoE1F3 鹿 鹿鹿(~茸;~角;马~;黑~;驼~;驯~;黄~;麜~;梅花~;白唇~;毛冠~) 麈 茸客 角仙 伊尼 斑龙 角僊 西王母 钜鹿侯 ☚ 鹿、猴、鼠 猴子 ☛ 狍roe deerCapreolus capreolus L.,又称狍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中型鹿类,体长约1 m,重30~40 kg,颈长;后肢略长于前肢,尾很短,隐于体毛中。雄性有角,分三叉。无上犬齿。冬毛长而厚密,棕褐色,夏毛短,栗红色。栖于森林边界的疏林、山区灌丛、河谷或平原上,多三五成群活动。食草类,野果,嫩芽等。8、9月交配,次年4、5月间产仔,一胎2仔。雄狍在11 、12月角脱落,翌年4月前后长出新角。分布于欧、亚洲;中国见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肉鲜美,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 狍鹿科狍属。又称狍子。体长1~1.4m,雄兽有角,长约30cm,分3叉,中国有2个亚种:中原亚种分布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河北向南至浙江;西域亚种分布在新疆。栖息在海拔一般不超过2400m的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一般3~5只。一雄一雌,8~9月发情交配。妊娠期9个月。临产前,母狍驱散去年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幼狍4~5月出生,每胎2仔,偶有1只或3只。幼仔初生即睁眼,7天后可随母狍活动。哺乳期1个月。若一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m,分别哺乳。出生10d后,母狍带领初生幼狍归群。狍受惊时吠叫。在野生环境中,寿命10~12年,最长可达17年。雄狍1~2月开始长角,1年更换1次。每年11~12月角脱落,2~3月生茸,4~5月角长成。 狍 狍paoCapreolus capreolus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中型的鹿,体长达1米余,尾很短,不超过2~3厘米。雄兽有角,角小,分3叉。无獠牙(犬齿)。颈较长,雄兽比雌兽的粗。四肢细长,前肢较后肢短些,悬蹄短小,不能着地。冬毛长,棕褐色;夏毛短,栗红色,有明显的白色臀盘。常栖息在小山坡和小树林中。喜食嫩枝、叶、芽、也食浆果、草类和树皮。雄鹿的角于11~12月间脱落,次年3~5月长出新角。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等地均有分布。肉可食用,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为主要的毛皮兽,经济价值很大。在东北一带被俗称为“狍子”,也可写成为“麅” 图457 狍 ☚ 马鹿 麋鹿 ☛ 狍 狍pɑo亦称羊鹿子、黄羊、野羊。中型鹿科动物。耳朵和眼较大,颈长,尾短,后肢略比前肢长,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红色,臀部灰白色,雄有角。大者重50余公斤。主要分布在旬邑县、淳化县、长武县、彬县、永寿县等地。栖息于稀林或灌木丛内,春天常啃食麦苗。 ☚ 狗獾 店头至乾县断裂 ☛ 狍 狍别名狍鹿。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狍属。栖息于稀疏的林间或林缘多杂草的地区。晨昏活动频繁,性机警灵活。以灌木的嫩枝、芽等为食,也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和杂草。1岁左右的雄狍,在4~5月间长出不分叉的角,次年脱掉干角又长出新角。较集中分布于陇东平凉地区, 中部漳县北部、会宁直到临夏。狍肉瘦而少脂肪,视为野味上品,皮可制革,质柔而轻。也可作展览动物。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豹猫 毛冠鹿 ☛ 狍[麅]páo {动} (狍子, 鹿的一种) roe deer △狍páo8画 犬部 狍子,鹿的一种,耳朵和眼都很大,颈长,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长。雄的有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