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犹Yóu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正字通》云: “犹,姓。宋有犹道明,邛州人。犹,或作‘尤’。” 又,今“猶”亦简化作“犹”。

犹yóu

❶与“由”同。徐幹《室思》诗:“重新而忘故,君子所~讥。”所犹,即所由也。又见“犹来”。

❷范围副词,只、独。杜甫《得舍弟消息》诗:“骨肉恩书重,漂泊难再遇。~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此写乱离中骨肉分离无可奈何的心情,“犹有”等于说只有。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诗:“长沙千里平,胜地~在险。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此犹言独在险。卢纶《无题》诗:“高歌~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思归引,歌曲名。“犹”与“惟”互文。周朴《王霸坛》诗:“皂树即须朽,白龟应亦全。云间~一日,尘里已千年。”徐夤《温陵即事》诗:“非才岂合攀丹桂,多病~堪伴白云。”孟贯《过王逸人园林》诗:“雪彩从沾鬓,年光不计心。自言人少到,~喜我来寻。”纥干著《赏残花》诗:“零落多依草,芳香散著人。低檐一枝在,~占满堂春。”义同上。苏轼《石鼓歌》诗:“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古器纵横~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此言于众多古器中只能识鼎,于满天星座中仅知斗星;犹、仅亦互文。张文潜《寓陈杂诗》:“卑田成大泽,投种哀莫见。官人懵不知,~喜输租办。”晁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诗:“阎夫子,通古今,家徒四壁~一琴。”陆游《下牢溪游三游洞廿八韵》诗:“辞卑不堪刻,~足寄友生。”范成大《晚春杂兴》诗:“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是晓晴清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义亦同。《五马破曹》剧一:“燕项槎牙独有功,相持~恨铁衣轻。”《怒斩关平》剧一:“燕项槎牙多有功,上阵只嫌铁衣轻。”二例所引均为张飞之定场诗,一作“犹”,一作“只”,可证“犹”即是“只”。《打韩通》剧一:“某在朝之时,我父曾与他父赵弘殷乃一殿之臣,我又曾与他为友,~恐他同众将将来望某。”下文又云:“今有京师赵大郎,征山东草寇去了,则怕路打这登州过来看我。”“则”即是“只”,“犹恐”与“则怕”同义。

❸时间副词,已、已经。韦应物《寻简寂观瀑布》诗:“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岩迢递弄悬泉。~将虎竹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意谓于仕途已感厌倦。杜甫《客亭》诗:“秋窗~曙色,落木更天风。”此系首联,“犹曙色”即已天明。严维《送房元直赴北京》诗:“~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此亦为首联,“犹”义同上。刘长卿《和州留别穆郎中》诗:“播迁悲远道,摇落感衰容。今日~多难,何年更此逢?”白居易《赠梦得》诗:“渐觉咏诗~老丑,岂宜凭酒更粗狂。”义亦同。元稹《织妇词》:“缫丝织帛~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变缉撩机,指变换经纬织出花纹。二句意言从缫丝到织出素帛已很费力,要变换经纬织出花纹则更加不易。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诗:“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为稽。”陆游《汪茂南提举挽词》诗:“学已三冬富,书~万卷藏。”又《春晴出游》诗:“糁径落红~可藉,涨溪分绿已堪耕。”张榘《沁园春》词:“思昔买臣,怀绶会稽,年~五旬。算初无功用,维持国事,但将富贵,夸耀时人。”张炎《台城路》词:“消忧何处最好。夜深频秉烛,~是迟了。”朱庭玉《青杏子》套《归隐》:“苔砌倦观群蚁阵,花房嫌听乱蜂衙,~是厌喧哗。”顾均泽小令《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山花袅娜,老子婆娑。心~倦,时未来,志将何?”义并同上。

❹副词,相当于文言的“亦”,白话的“也”。 《吴越春秋》:孙子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惟所欲用,使赴水火,犹无难矣。”《史记·孙子列传》:“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可见“犹”表“亦”“也”义的用法汉代即有。《乐府诗集》卷三七梁简文帝《陇西行》:“出塞岂成歌,经川未遑汲。乌孙涂更阻,康居路~涩。”“犹涩”犹言“亦艰”。杜甫《古柏行》诗:“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为人爱惜。”下句语本《左传》“思其人而爱其树”,“犹为”义即亦为。韦应物《寄庐山㯶衣居士》诗:“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㯶衣。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稀。”此言居士不仅俗客难遇,即使高人亦少见。张谓《读后汉逸人传》诗:“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可眠。”此咏严子陵与汉光武抵足而眠事,“犹可眠”即亦可眠。朱庆馀《泛溪》诗:“余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前湾更幽绝,虽浅去~通。”苏轼《书林逋诗后》诗:“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我马顾影嘶,忽涉白马津。虽非黄河上,抚事~悲辛。”以上“犹”并与“虽”“已”字相应。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此言大好春光里即后园荒畦也一派生机。冯延巳《蝶恋花》词:“梅落繁枝千万片,~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犹自,亦自。梅本为品格高洁孤傲之象征,现随风而舞,故云“亦自多情”。

❶只,独。杜甫《得舍弟消息》:“骨肉恩书重,漂泊难再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犹有意为只有。
❷已,已经。陆游《汪茂南提举挽词》:“学已三冬富,书犹万卷藏。”言已有万卷藏书。
❸亦,也。李煜《蝶恋花》:“梅花繁枝千万朵,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此言亦自多情。

☚ 拟   言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通“尤”,尤其,更加,最,極
《商君书·赏刑》:“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注:“犹,读为尤,至极。”
  • 上一篇:狃
  • 下一篇:狄(一)

犹yóu

❶谋略,道理。《小雅·小旻》三章:“我龟既厌,不我告犹。”毛《传》:“犹,道也。”郑《笺》:“犹,图也。卜筮数而读龟,龟灵厌之,不复告其所图之吉凶。”《大雅·板》一章:“犹之未远,是用大谏。”毛《传》: “犹,图也。”郑《笺》:“王之谋不能图远,用是故我大谏王也。” 《鲁颂·泮水》七章:“式固尔犹,淮夷卒获。”郑《笺》:“式,用;犹,谋也。用坚固女军谋之故,故淮夷尽可获服也。谋,谓度己之德,虑彼之罪,以出兵也。”
❷谋划。动词。《小雅·白华》二章:“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毛 《传》:“步,行。”郑《笺》:“犹,图也。天行此艰难之妖久矣,王不图其变所由尔。”《大雅·桑柔》八章:“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郑《笺》:“宣,遍;犹,谋; 慎,诚; 相,助也。(明君)乃执正心举事,遍谋于众,又考诚辅相之行,然后用之。”朱熹《集传》:“言彼顺理之君,所以为民所尊仰者,以其能秉持其心,周遍谋度,考择其辅相,必众以为贤而后用之。”《周颂·访落》一章:“将予就之,继犹泮涣。”毛《传》:“判,分;涣,散也。”郑《笺》:“女扶将我,就其典法而行之,继续其业图,我所失分散者收敛之。”马瑞辰 《通释》:“此诗‘继犹判涣’,言当谋其大也。”
❸欺骗。《小雅·巧言》六章:“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方言》十三:“犹,诈也。”为犹,制造诡计。朱熹《集传》:“为谗谋则大且多如此,是必有助之者矣,然其所与居之徒众几何人哉,言亦不能甚多也。”《小雅·钟鼓》三章:“淑人君子,其德不犹。”《广雅·释诂》:“犹,欺也。”一说:不犹,不止。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 ‘犹,已也。’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
❹尚,还可以。《卫风·氓》三章:“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耽,dān,沉迷。说,tuō,解脱。《魏风·陟岵》一章:“上慎旃哉,犹来无止。”毛《传》:“旃之犹可也。”王先谦《集疏》:“上,并当作‘尚’。尚,庶几也。《传》: ‘旃之犹可也。’言庶几慎之哉,可以归来,无致为敌所止也。”《小雅·伐木》一章:“相彼鸟矣,犹求友声。”郑《笺》:“相,视也。鸟尚知居高木呼其友,况是人乎?”
❺若,如。《召南·小星》二章:“寔命不犹。”毛《传》:“寔,是也。命不得同于列位也。犹,若也。”郑《笺》: “不若,亦言尊卑异也。”

☚ 狂童   狄 ☛

读音·iu(ˊ),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以周切,平,尤韵。
❶如同;犹如。
❷还;还是。如:记忆犹新。

上一条: 下一条:

犹猶《广韵》以周·尤;yǎo‖yóu

还:~未是yǎo bbêsê(还没有)
❍ ~未去yǎo bbî kì(还没去)。《庄子·逍遥游》:“莽蒼者,三飡而返,腹猶果然。”《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田横,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况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士慕仰,若水之歸海。”唐·崔国辅《魏宫词》:“畫眉猶未了,魏帝使人催。”

ㄧㄡˊyóu2792犬子。古北方方言。《说文・犬部》:「~,玃属,从犬酉声;一曰陇西谓犬子为~。」摇。古北方方言。《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汉郑玄注:「犹当为摇,声之误也。摇谓身动摇也。秦人犹摇声相近。」还;仍旧。闽语。福建厦门〖iau53〗。汝~是迄款你还是那样‖伊~佇咧看册他还在看书‖~有一项代志还有一件事。福建永春〖ia53〗。我~有钱。福建东山〖iau42〗。工作进展~紧还快。广东海康〖ia42〗。~去还去。

犹you

❶如同,好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也。“(孤:君王自称。之:助词。)沈括《梦溪笔谈》卷七:“月本无光,~银丸,日耀之乃有光耳。”(耀:照耀。乃:才。)
❷还。《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然志~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已:完结。谓:认为。安出:出安,拿出什么计策。)

犹猶yóu

❶好像;如同
 △ 过~不及|~如。
❷还;仍然
 △ 言~在耳|困兽~斗。
❸姓。

犹猶

❶如;同:~如︱过~不及︱虽死~生。
❷还;尚且:言~在耳丨记忆~新︱困兽~斗。
○~疑(拿不定主意)︱~豫(拿不定主意)︱~豫不决。

犹yóu

❶ 像,如同:犹如︱过犹不及。
❷ 还,仍然,尚且:言犹在耳︱记忆犹新。
❸ 姓。

犹yóu

❶还,仍。《离骚》:“时亦犹其未央。”
❷则,却。《惜往日》:“虽过失犹弗治。”

又称某犹某也。 训诂术语, 有下列五种用法(a)用于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如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 毛传: “革犹皮也。” (b) 用引申义释经文用字。 如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赵岐注: “老犹敬也, 幼犹爱也。”(c) 用本字释借字。 如枚乘 《七发》: “淹沈之乐, 浩唐之心。”李善注: “唐, 犹荡也。” (d) 以今语释古语。如 《说文, 㸚部》: “尔,丽尔,犹靡丽也。”段玉裁注: “丽尔, 古语; 靡丽, 汉人语。 以今语释古语, 故云犹。” (e)表示比拟。《说文 ·不部》: “不, 鸟飞上翔不下来也。 从一, 一犹天也。 象形。”

犹you

犹大 犹然 犹如 犹疑 犹豫 犹自 犹太教 犹太人 犹之乎 犹豫不决 过犹不及 言犹在耳 困兽犹斗 虽死犹生

犹yóu

❶还;尚且:贾母~未起来,知道宝玉出门,便开了房门命宝玉进去。(五二·1216)
❷仍旧;依然:此时贾瑞前心~是未改,再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十二·258)
❸更加: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甚。(四四·1017) (芳官)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白,眼如秋水还清。(六三·1488)


犹yóu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猴科 > 猶1
1  yóu

亦作“𧳫”,亦稱“猶猢”。獸名。似麂之猿猴。《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郭璞注:“健上樹。”郝懿行義疏:“猶之為獸,既是猴屬,又類麂形,麂形似麕而足如狗,故猶從犬。”《禮記·曲禮》:“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猶與也。”《說文·犬部》:“猶,玃屬。从犬,酋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一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清·郝懿行《爾雅義疏·釋獸》:“酈注所說猶猢,即是《爾雅》之‘猶’,其謂之猢者,俗謂猴為猢猻,猢,猴聲轉。”

训诂术语。使用这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放在它的前面,解释的内容放在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如《诗· 召南· 羔羊》:“羔羊之革。”《毛传》:“革犹皮也。”
用“犹”释词有四种情况:
❶用近义词作解释。这种情况下注释的词与被注释的词意义只是近似,并不相同。如《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间”和“与”词义不同,只是在“参与”的意义上是近义词。《诗·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崖也。”“侧”与“崖”在“边际”的意义上是近义词。
❷用本字解释假借字。如《文选·册魏公九锡文》:“若赘旒然。”李善注引何休《春秋公羊解诂》:“赘犹缀也。”“缀”是本字,“赘”是假借字。《楚辞·大招》:“万物遽只。”朱熹注:“遽犹竞也。”“竞”是本字,“遽”是假借字。
❸用同源词进行解释。如《诗·魏风·葛屦》:“掺掺女手。”《毛传》:“掺掺,犹纤纤也。”《礼记·月令》:“死生分。”郑玄注:“分,犹半也。”《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郑笺》:“所,犹处也。”
❹解释词的引申义。如《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仪礼·觐礼》:“伯父帅乃初事。”郑玄注:“初犹故也。”

☚ 言   之言 ☛

犹yóu

〖动词〗
像,如同(20)。《召公谏厉王止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水一样。《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世的人看现在,也像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可悲啊! 《瘗旅文》:吾与尔犹彼也。——我和你如同他们一样。


犹yóu

〖副词〗
一、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常同后一分句表示进层的连词“况”呼应。可译为“尚且”(12)。《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根除,何况国君宠爱的弟弟呢?《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有什么作为了。《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先帝常常称曹操有才能,尚且有这种失败,何况我才能低下,怎能一定取胜?
二、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仍保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可译为“还”、“仍然”等(80)。《宋人及楚人平》: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虽然这样,我还要夺取这个地方,然后才回去。《晁错论贵粟疏》: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严厉法令、加重刑罚,仍然禁止不了。《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落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松树菊花仍然生长着。

犹猶yóu

❶ 猴类动物,又名犹猢。《水经注·江水》:“山多~猢,似猴而短足。”
❷ 如同,好像。《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缘木而求鱼也。”《隆中对》:“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也。”
❸ 副词。❶ 表示依然如故。相当于“还”“仍然”。《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可追。”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抱琵琶半遮面。”
❷ 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比况以引出推论。相当于“尚且”。《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❹ 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左传·昭公十二年》:“~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❺ 通“猷”。❶ 谋略,计谋。《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
❷ 道,道术。《诗经·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是经。”(匪:非。经:效法。)

训诂术语。常用于训释一般词语。其用法大致有二:❶以义同义近词相释。《诗·秦风·蒹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毛传: “采采,犹萋萋也;未已,犹未止也。”
❷以本字释借字。例如《文选·册魏公九锡文》:“若赘旒然。”李善注引何休《公羊解故》: “赘犹缀也。”意即“赘”通“缀”。

*猶yóu

D3CC
❶〈文〉兽名,猴属(见《尔雅》)。
❷如;同:虽死~生/过~不及。
❸仍然,还:记忆~新/言~在耳。
❹尚且:窃人之财,~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为己力乎(《左传》)。
❺姓。

让步

让步

让手 退让 避路
表示让步:虽(~然;~行;~说) 权(~且) 且 姑(~且) 纵(~然;~便;~让) 倒(~是) 抑借(~令) 尚(~且) 犹
 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即使;即若;即令;即或;即便) 就(就是;就算;那~) 纵(纵然;纵令;纵或;纵使;纵饶;纵遣) 须 便自 借或 虽然 虽说 假若 只使 遮莫
用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妥协
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息事宁人省事宁人
向对方的挑衅让步:让衅
彼此让步:相让
 双方坚持对抗,互不相让:相持不下
以国事为重而作一定的让步:相忍为国
让步不大,获利可观:枉尺直寻
互不让步:各不相让(在争执中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让步)

另见:让开 让给︱对抗

☚ 让步   退让 ☛

存在

存在

存(存立;留~;图~) 在 有(屋里~人) 立(自~) 不消 不磨
存在着:有着
存在和灭亡:存亡
独自存在:独存 独立 仅存(硕果~) 只立
在众多优秀事物中只有一种优秀事物存在:一花独放
依附某事物而存在:依存
表示继续存在:还(~在) 尚(~且) 犹(~存) 仍(~然;~旧) 依然 兀自
以前的事物继续存在:残存
美好的音乐、言论、作品等依然存在,并未消失:音徽未沫 音徽未昧
这种事情存在的很多:大有事在
全部存在:具存 具在 具全
完全地存在:健在
光荣地存在:昭在
有权势的人或集团虽已败亡,但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依然存在:百足不僵
遭受战乱等灾祸后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荡无孑遗
(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存在)

另见:关系 活 生存 生长

☚ 存在   互相依存 ☛

有些象

有些象

象(好象) 像(好像;如像;髣像) 若(若如;有若;恍若;忽若) 如(如同;正如;恰如;适如;比如;有如;匹如;还如) 犹(犹如;犹若) 赛(赛似;赛如) 恍(恍若;恍如;恍疑) 宛(宛如;宛若;宛似;宛然) 仿(仿似;仿像;仿佛;相仿) 而 僾 庶几 类乎 似乎 好比 好似 亚似 欲似 有似 匹似 比似 忽似 依稀 隐约 有同 不啻 将近 差不多
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似的 一般 一样
形式、外观相似:形似 状类 肖貌 貌似 象似
大致相像:似(似类;类似) 象 疑(疑似) 依类 相状
形象类似:类像
相类似:体贰
相近或相像但不相同:恍惚 近似 疑似 庶几 相类

☚ 相像   相反 ☛

犹猶yóu

以周切,平尤。
❶大狗。《尸子》卷下:“六尺大豕为,五尺大犬为~。”
❷犹如;如同。《孟子·离娄》:“民之归仁也,~水之就下。”
❸通“由”。来自。《管子·侈靡》:“~戚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
❹犹豫,迟疑。《老子·十五章》:“与兮若冬涉川,~兮若畏四邻。”
❺副词。还,仍。《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可追。”
❻连词。尚且。柳宗元《敌戒》:“智能知之~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训诂学术语。一般用于以近义词作训释,有时也用于以同源词作训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前者如《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毛传:“革,犹皮也”。后者如《诗·魏风·葛屦》:“掺掺女手”。毛传:“掺掺,犹纤纤也”。

犹yóu

❶如同。如:虽死犹生;犹如。
❷还。尚且。如:记意犹新;困兽犹斗。

犹you

副词。(一)用于谓语前,表示两个(或多个)主体同样具有谓语表示的情况,相当于“同样”。如:❶从之将退,不从亦退。退,楚必围我。犹将退也,不如从楚。(《左传·襄公十年》“犹”句:顺从他们要退兵,不顺从也退兵。退兵,楚国必然围困我国。同样是将要退兵,不如顺从楚国。)
❷天地所罚,小大犹发;鬼神所报,远近犹至。(《论衡·祸虚》“犹”句;天地的惩罚,无论大小同样实行;鬼神的报应,不论远近同样施及。) (二)用于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原有动作或情状的持续,相当于“还”。如:
❸夫人、太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左传·文公七年》“犹”句:夫人和太子还在,却到外边去找国君,这一定行不通。)
❹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世说新语·政事》“犹”句:听事厅前台阶上下雪以后还湿,就用木屑覆盖上,一点儿也不妨碍〔走路〕。) (三)用于让步复句的后一分句,相当于“仍”“还是”。如:
❺今君虽终,言犹在耳。(《左传·文公七年》“犹”句:现在国君虽已去世,他的话仍响在耳边呢。)
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墨子·公孟》“犹”句: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服饰不同,他们的做法还是一样的。) (四)用于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相当于“尚且”等。后一分句用“况”“而况”等与之呼应。如:
❼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隐公元年》“犹”句:滋生的野草尚且不易除尽,何况您的被宠爱的弟弟呢?)
❽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左传·宣公四年》“犹”句:牲畜老了尚且害怕杀它,何况国君呢?)

☚ 庸   于 ☛

犹(猶)yóu

Ⅰ  [书] (如同) just as; just like; as if: 虽死 ~ 生 live on in spirit; ~ 缘木而求鱼 like climbing trees to look for fish; 过 ~ 不及。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Ⅱ [书] (还; 尚且) still: 记忆 ~ 新 be still fresh in one's memory; ~ 不足以果腹 still not enough to stop hunger; 言 ~ 在耳。 The words are still ringing [reverberating] in one's ears. Ⅲ  (姓氏) a surname: ~ 道明 You Daoming
◆犹大 Judas; 犹如 just as; like; as if; 犹太教 Judaism; 犹太人 Jew (男); Jewess (女); 犹豫 hesitate; be irresolute

犹yóu

鱼得水|豫不决

❷ 过不及|危累卵|言在耳|意未尽

❸ 困兽斗|视人芥|虽败荣|虽死生|闻道

犹猶yóu

(7画)

*犹(猶)yóu

7画 犬部 〈书〉 
(1) 如同;好像: ~如|虽死~生|过~不及。
(2) 副词。还;尚且: 记忆~新|困兽~斗。

犹猶yóu

甲骨文从酉从犬,酉亦声。两周文字和小篆隶楷都从酋从犬(酋象酒坛中酒满上溢形),酋亦声。除小篆和一部分隶楷外,都是左酋右犬,犬身向酋。隶楷作猷(甲骨、秦篆和汉初一部分隶书从酉)。有酒有狗肉,像聚宴出主意,指计谋,打算。如:鸿犹(即宏伟的计划)。小篆作左犬右酋,隶楷也有。《说文》说猶是一种猴。组词如:犹豫(-yù,一种大象。指迟疑不决。有人说这两种兽都爱怀疑)。又有如同义。如:虽死犹生。元代简化作犹,换声旁尤,易学易写,现作规范字。见《总表》。又转为连词,还(hái)义。如:记忆犹新|话犹未了。

犹猶★繁◎常★常◎罕


yóu猶,形声,从犬,酋声,本义为兽名,猿类动物,假借为如同、副词(表示情况尚未改变,相当于“还”“依然”)等。元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犹”,音符改为尤。犹豫,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辨析】
❶以“犹”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yóu:莸。
❷“犹(猶)”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莸(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