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犯罪未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故意犯罪过程中的未完成形态之一,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况。犯罪未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犯罪中止 犯罪构成 ☛ 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对称。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一般认为,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以及直接故意犯罪中的举动犯、结果加重犯不存在犯罪未遂。但有少数学者认为,间接故意犯罪中也存在有犯罪未遂。成立犯罪未遂的条件是: (1)犯罪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参见“着手”。(2)犯罪未得逞。参见“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足以阻止行为人犯罪意志的原因。在有些国家的刑法中,成立犯罪未遂无需这一条件。犯罪未得逞既可以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也可以是犯罪分子自动中止犯罪。前者被称为障碍未遂,后者被称为中止未遂。关于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各国刑法规定有所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1)同等主义。即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处刑相等,不予减轻处罚。(2)必减主义。即对犯罪未遂必须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3)得减主义。即对于犯罪未遂的处罚,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也可以不予减轻。现代各国刑法多采取得减主义。中国刑法规采取了得减主义,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对称。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只存于直接故意犯罪中。可分为行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等。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同属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未完成形态。有的国家把犯罪中止也视为未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对称。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属犯罪的一种未完成形态。 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对称。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只能发生于故意罪而不能发生于过失罪。其特征是: (1)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开始实行侵害犯罪客体的行为,并有可能直接引起犯罪结果发生; (2) 犯罪未得逞,即其追求的犯罪结果未发生; (3) 未得逞的原因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之外的原因。下列情况不存在未遂状态: 由于犯某罪而造成其他重大结果的; 由不作为即可构成既遂的;一经着手即可构成既遂的。犯罪未遂有多种分类方法,如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以实际能否构成既遂罪为标准); 终了未遂与未了未遂 (以行为实行终结与否为标准) 等。各国对犯罪未遂的科刑规定不同。如苏联、法国规定与既遂同等处刑,日本规定较既遂减轻处刑。中国现行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犯罪中止 犯罪动机 ☛ 犯罪未遂criminal attempt;inchoate crim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