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犀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犀角

犀角xījiǎo

━┃ 喻竹笋。宋·梅尧臣《韩持国再遗斑竹笋》诗:“牡丹开尽桃花红,斑笋迸林犀角丰。”

☚ 寒青   碎红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額 > 角犀 > 犀角
犀角  xījiǎo

即角犀。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寳物部 > 犀角 > 犀角
犀角  xījiǎo

亦稱“低密”。犀牛角。其質細,爲製作工藝品之上等原料。因量少,自古珍之。1986年,湖北荆門包山戰國時期楚墓中曾出土有以犀角雕製的虎頭龍身異獸。《漢書·南粤王趙佗傳》:“謹北面因使者獻白璧一雙,翠鳥千,犀角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犀》引蘇頌曰:“犀角,今以南海者爲上,黔、蜀次之。”又:“犀角,番名低密。”犀角之上等者名“鷄昧白”。晉·郭義恭《廣志》:“犀角之好者稱鷄昧白。”參閱明·周履靖《夷門廣牘》。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犀角
犀角  xījiǎo

亦稱“低密”。犀科動物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犀等之角。圓錐形,稍彎曲,色烏黑,下部色灰褐,底周邊有馬牙狀鋸齒,稱“馬牙邊”,角前面一縱長溝,即“天溝”,下面相對之底盤有一突出之高崗,即“地崗”,角質堅硬,角尖有鬃眼狀圓點。主治驚狂譫妄,斑疹發黄,吐衄下血,癰疽腫毒。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犀角》:“味苦,寒,主百毒,蟲注,邪鬼,障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犀》:“犀角,番名低密。”〔脩治〕宏景曰:入藥惟雄犀生者爲佳,若犀片及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頌曰:凡犀入藥有黑白二種,以黑者爲勝,角尖又勝。生犀不獨未經水火者,蓋犀有捕得殺取者爲上,蜕角者次之。

犀角

犀角【同义】总目录


犀角黑暗金角低密
富贵相

富贵相

贯顶 贯额 方额(~广颐) 方颐(方颐广颡;方颐丰颏;方颐丰下) 方颡 虎头 芝眉 犀角 犀骨 犀顶龟文 面方如田 丰颐广颡 丰颐广额 丰颐巨颡 丰颐隆准 广颡丰颐 广颡深颐 方口大耳 两耳垂肩 垂颐广颡 方面大耳 耳大面方 方额广颐
贵人的骨相:燕鹤骨
高贵相:龙须
主富贵的骨相:贵骨
帝王的贵相:龙角 龙廷 龙庭(日角龙庭) 龙颜凤姿 龙准龙颜 日角龙颜 龙颜日角 隆准龙颜
封侯的骨相:食肉相
三公贵相:鼎角
相面者认为是贵面:一尺之面
富人胖而圆的面相:面团团
仪表不凡,有贵人之相:龙眉凤目
大贵之相:日角
极贵之相:日月相 龙睛凤颈 日角偃月
(相术家所说的会富贵的长相:富贵相)

☚ 长相   长相难看 ☛

常见兽

常见兽

大象:象(赤~;巨~;印度~;非洲~)豫 大客 牙兽 封兽 江猨 伽那 钝公子
犀牛:犀(~角;印度~)
雌犀牛:
骆驼:驼(橐~;明~) 鸣駞 山驴王 马肿背
成队的骆驼:驼队
传说能日行千里的骆驼:风驼
狐:狐(狐狸;~仙;赤~;白~;玄~;银~;草~;丰~;封~;大~)大仙 阿紫
黑狐:元模
狸:狸(狸猫;花面~) 貉(貉子;小~) 山猫 豹猫 野猫 青猺
獭猫:獭(水~;海~)
旱獭:鼧鼥
獾:獾(狼~;鼬~) 猸(猸子;白~)
猪獾:沙獾
羚羊:灵羊
豪猪:豲(豲貐;豲猪;豪豲;帚豲) 貆(貆豪) 豪豨 豪彘 猪都 豕苗猪 鸾猪 狟猪 鸾猪 山猪 蒿猪 白豪
黄鼠狼:鼬(鼬鼠;黄鼬) 狌 鼪 黄皮子 黄竹筒

☚ 猛兽   其他兽 ☛
犀角

犀角

为脊椎动物犀科犀牛的角。分暹罗角和广角两类。暹罗角的原动物为亚洲产的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广角的原动物为非洲产的黑犀和白犀。暹罗角主产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广角主产于非洲东南部。苦、咸,寒。归心、肝、胃经。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惊厥抽搐。主治温热病,常与生地黄、玄参、银花、连翘等相配;若见高热烦躁,惊厥抽搐者,多与羚羊角、石膏、麝香等相配。
❷斑疹吐衄。常与生地黄、丹皮、赤芍等相配。犀角粉冲服,每次0.5克~1.5克;另煎兑服,每次1.5克~6克。亦可入丸、散剂。孕妇慎用。畏川乌、草乌,不可与之同用。

☚ 生地黄   牡丹皮 ☛

犀角xī jiǎo

《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犀(95)。药名。
【基原】为脊椎动物犀科亚洲产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或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和苏门答腊犀R. sumatrensis(Fischer)的角为暹罗角,非洲产的黑犀R. bicornis L.和白犀R.simus Burchell的角为广角。
【性味】苦,酸,咸,寒,无毒。
❶《别录》:“微寒。”
❷《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❸《珍珠囊》:“苦,酸,寒阳中之阴也。”
【归经】入心,肝,胃经。《珍珠囊》:“入阳明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湿热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谵语,温热病热毒炽盛所致身热、发斑疹等证。
❶《本经》:“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❷《别录》:“伤寒瘟疫,头痛寒热,诸毒气。令人骏健。
❸《药性论》:“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寒,治发背痈疽疮毒,化脓作水,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
❹《日华子本草》:“治心烦,止惊,镇肝明目,安五脏,补虚劳,退热消痰,解山瘴溪毒。”
❺《海药本草》:“主风毒攻心,毷躁热闷,拥毒赤痢,小儿麸豆,风热惊痫。”
❻《本草纲目》:“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用法用量】1.5~6g,锉为细粉冲服或磨汁服,或入丸散剂。

犀角xījiǎo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 或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 等的角。主产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苦、酸、咸, 寒。入心、肝经。清热定惊, 凉血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 壮热, 神昏, 谵语, 烦躁, 惊厥; 斑疹, 吐血, 衄血, 下血, 热毒疮肿。磨汁或研末服: 0. 9 ~ 1. 8 克; 煎汤, 1. 5 ~6 克。恶川乌、草乌。本品主要成分为角蛋白, 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煎剂对正常及衰竭的离体蟾蜍和兔心均有强心作用, 使兔、狗血压先上升而后下降, 然后持续上升。犀为一级保护动物, 故犀角禁作药用。

犀角

犀角

犀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犀科动物独角犀 (印度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L.、小独角犀(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atrensis(Fischer)、双角犀 (黑犀) R. bicornis L.、白犀 R.Simus Cottoni等的角。捕捉杀死后截取其角。
独角犀、小独角犀及苏门犀的角药材称犀角,又称暹罗角、乌犀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大小不一,大者长达30多cm。上部表面黑色,光滑,下部色渐浅,较粗糙。角尖端钝圆发亮; 有的角前部有一纵长凹沟,长9~15cm,深约3cm,习称“天沟”; 底盘部长圆形,与“天沟”下部相对处有一高约1.5cm的突起,习称“地岗”; 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习称“马牙边”;底面凹入3~6cm,习称“窝子”,并布满细孔,习称“沙底”。质坚硬,可纵向劈开,剖面有明显的纵行纹理。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家。
双角犀、白犀的角药材称广角,又名天马角。每头均有前后二角,前为大角,长达60cm左右,后为小角,又称“蘑菇头”,长3~13cm。大角顶端细而扁,小角顶端圆似小馒头; 底盘圆形; 无“天沟”、“地岗”及“马牙边”; “窝子”较浅,孔小。质坚硬,不易劈开。气微腥。主产于非洲。
本品味苦、咸、微酸,性寒。归心、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安神定惊。主治热病邪入营血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发斑、吐血、衄血、便血及瘀热发黄,并可用于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疽肿毒等证。温热初传入营,高热,烦躁,口渴,舌绛而干,可用本品与生地、金银花、连翘、麦冬、黄连等配伍,以清营泄热,如《温病条辨》清营汤; 若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则与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配用,以泄热醒神,方如清宫汤; 若痰热内闭,神昏痉厥者,更配清热镇痉开窍之品,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方中都以犀角与牛黄、冰片、麝香同用; 或用紫雪丹,则犀角与羚羊角、石膏、麝香等同用。此外,治中风痰厥,小儿惊痫抽搐者,亦可采用上法,以犀角配豁痰开窍或清热镇惊等药物。若热盛邪热入血,可用犀角凉血散瘀,清热解毒。吐血、衄血、便血者,配芍药、丹皮、生地黄,如犀角地黄汤; 或上方加生槐花、白茅根可治鼻衄,加大黄炭、白芨可治吐血,加侧柏叶、生槐花治疗咳血,加生槐花、银花炭治疗便血。近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鼻衄,牙龈出血者用之也有效。热病发斑疹者,配知母、石膏、甘草、玄参等; 若热毒炽盛,斑色紫赤,口糜咽痛者,常与玄参、升麻、射干、黄芩、紫草、豆豉、金银花、板蓝根等配用,轻者如犀角玄参汤、重者用神犀丹。《本草用法研究》谓本品“寒而不遏,有轻清透发之意”,故治小儿痧疹里热,毒盛而不得透发,不恶寒而烦躁口渴者,可与防风、黄芩、甘草等同用透疹清热解毒。本品亦治湿热内蕴挟瘀热发为急黄,烦躁神昏,可与茵陈、栀子、黄芩等配用; 近亦用治重症肝炎肝昏迷。治毒痢下血,可与生地、地榆配伍,以解毒凉血止血。如三焦邪热,肠胃燥结而大便困难者用之,可与大黄、牵牛子等为丸服。至于本品治痈肿疔毒,也是用于热毒走散入血,内攻脏腑之重症,有高热神昏谵语、发黄、抽搐或身见瘀斑者,应与大剂清热解毒凉血之品,如金银花,连翘、蚤休、紫花地丁、生地、玄参、丹皮等配用。治小儿丹毒,烦躁昏愦,则于牛蒡子、黄芩、荆芥、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中加入本品。治心肝壅热上攻,眼目赤涩肿痛,内服配黄芩、黄连、青葙子、外用配黄连、滑石、马牙硝熬膏化水洗眼。犀角治热病咽喉赤肿疼痛,口舌生疮不能食,配升麻、大黄、马牙硝等煎水含咽,如《太平圣惠方》犀角煎。煎服,1.5~6g; 磨汁饮或研末1~2g。孕妇忌用; 气虚而无火热者慎用。
实验研究: 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此外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犀角的有效成分为犀氨酸。又犀角水煎液含乙醇胺。
水煎剂对正常尤其是对衰弱的离体动物心脏有强心作用,主要是使心肌收缩时之张力升高,对离体兔耳血管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

☚ 泡桐花   水牛角 ☛

犀角

犀角

蒙古名和日斯因额布尔·查干—额布尔、色茹。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L.)、爪哇犀 (Rhin-ocerossonbaicus Desmarest.) 或苏门犀 (Rhinocerossumatrensis Cuvier)等的角。取犀角劈成瓣,置温水中浸泡后刨成片,晒干或锉成粉,研成极细粉末。
本品味苦、酸、咸,性凉、燥。有清热,凉血,祛瘀、燥脓及黄水、解毒,止痛,疗伤之功效。用于
❶肺脓疡:单味煎汤服或与六良药、赤铜炭、熊胆、羚羊角、鹿角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犀角丸、二十五味赤铜炭丸、四十三味赤铜炭丸、大角丸等用。
❷药物、肉食、食物中毒:与三七、诃子、绵马贯众等配伍,制成十五味犀角丸;或与诃子、麝香等配伍,制成四味犀角散用。
❸高烧、头痛,胸背作痛,外伤:与鹿茸、狍茸、熊胆等配伍,制成五阳散用。
❹麻风,黑黄水病,痛风,痹病:与红花、制水银、文冠木膏等配伍,制成十九味红花散或与金、银、铜、铁等炭配伍,制成十七味赤金丸用。

☚ 川楝子   广角 ☛

犀角

rhinoceros ho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