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犀Xī

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氏族略》俱予收载。《续通志·氏族略》 注云: “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战国时魏将犀武之后。’《元和姓纂》 曰: ‘秦有犀首。’ 邵氏 《姓解》 曰: ‘姓书元有此氏,不敢削之。’ 皆误矣! 按: 《庄子音义》:犀首,魏官名。公孙衍尝为此官。非以犀为氏。当以犀武之后为正。” 以名为氏。
汉代有犀苦; 明代有犀希古; 清代有犀大魁,任县丞。

犀xī

❶動物名。即犀牛。司馬相如《上林賦》:“赤首圜題,窮奇象犀。”
❷犀角製的器物。馬融《樗蒲賦》:“馬則玄犀象牙,是磋是礱。”
❸堅固。見下。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通“栖”。
《尔雅·释草》:“瓠栖,瓣。”晋 郭璞注引《诗》:“齿如瓠栖。”清 郝懿行《义疏》:“《毛诗》作‘瓠犀’,假借字也。”
  • 上一篇:犁
  • 下一篇:牣

读音x·i(-),为i韵目,属i—er韵部。先稽切,平,齐韵。
❶犀牛,皮厚,几乎无毛,似牛但特大,四肢粗大,角生于鼻上,角质硬,入药。
❷坚固;锐利。

上一条: 下一条:
{}6351犀牛。古南方方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三七引《本草纲目》:「~、兕是一物。古人多言兕,后人多言~,北音多言兕,南音多言~,为不同耳。」

犀xī

通称犀牛,哺乳动物,形状像牛,四肢粗大,脖子短,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粗厚,毛稀少,生活在热带森林。

❶犀牛,哺乳动物,形状像牛,皮上多皱纹,鼻上有一只或两只角。角可供药用:~角︱~甲。
❷指犀牛角:灵~。
❸坚固:~利。

犀xī

❶ 哺乳动物之一,奇蹄目,形状略似牛,故通称犀牛。
❷ 姓。

犀xi

犀角 犀利 犀鸟 犀牛 犀渠 灵犀1 木犀2 披毛犀 犀牛望月3 心有灵犀一点通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犀牛科 > 犀
犀  xī

亦稱“犀牛”。獸名。犀科。其稱始載于先秦典籍。體肢粗大,鼻上有一或二角,間亦有三角者。毛極稀少,皮厚而堅,多皺襞,色微黑。狀略似牛,故稱。肉可食,角爲珍貴藥材,皮可製鞭、盾等。《說文·牛部》:“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墨子·公輸》:“荆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逸周書·世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犀十有二。”《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春,黄支國獻犀牛。”顏師古注:“犀狀如水牛,頭似猪而四足類象,黑色,一角當額前,鼻上又有小角。”《南史·恩倖傳·陸驗》:“先是,外國獻生犀,其形甚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犀》:“[釋名]大抵犀、兒是一物,古人多言兕,後人多言犀,北音多言兕,南音多言犀,爲不同耳。”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瓜瓠 > 犀
犀  xī

亦稱“瓜瓣”。即瓜子。《詩·衛風·碩人》:“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朱熹注:“瓠犀,瓠中之子。”《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蔗傳餘節,瓜表遺犀。”李善注:“犀,瓜瓣也。”

犀xī

〖名词〗
指犀牛角(2)。《李斯谏逐客书》:犀象之器。——犀牛角、象牙做的器物。《货殖列传序》:丹沙、犀、玳瑁。——丹砂、犀牛角、玳瑁。

犀xī

❶ 犀牛。《公输》:“荆有云梦,~兕麋鹿满之。”也指犀牛角。《韩非子·说林上》:“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玉之杯。”
❷ 锐利,坚固。《后汉书·张衡传》:“虽有~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卬áng:我。须:等待。)

*xi

CFAC
❶一种外形像牛的哺乳动物,鼻子上有一只或两只角,毛少皮厚。产于亚洲和非洲热带森林中,以植物为食。角入药,极珍贵。通称犀牛:独角~。
❷〈文〉坚固:~利(坚固锐利)。

常见兽

常见兽

大象:象(赤~;巨~;印度~;非洲~)豫 大客 牙兽 封兽 江猨 伽那 钝公子
犀牛:犀(~角;印度~)
雌犀牛:
骆驼:驼(橐~;明~) 鸣駞 山驴王 马肿背
成队的骆驼:驼队
传说能日行千里的骆驼:风驼
狐:狐(狐狸;~仙;赤~;白~;玄~;银~;草~;丰~;封~;大~)大仙 阿紫
黑狐:元模
狸:狸(狸猫;花面~) 貉(貉子;小~) 山猫 豹猫 野猫 青猺
獭猫:獭(水~;海~)
旱獭:鼧鼥
獾:獾(狼~;鼬~) 猸(猸子;白~)
猪獾:沙獾
羚羊:灵羊
豪猪:豲(豲貐;豲猪;豪豲;帚豲) 貆(貆豪) 豪豨 豪彘 猪都 豕苗猪 鸾猪 狟猪 鸾猪 山猪 蒿猪 白豪
黄鼠狼:鼬(鼬鼠;黄鼬) 狌 鼪 黄皮子 黄竹筒

☚ 猛兽   其他兽 ☛

坚固

坚固

固(周固;强固;埴固;深固) 石牢(牢固;牢坚;牢壮;牢靠) 劲硕 碻 确 锢 遒 犀 巩固 巩坚 结实 坚忍 铁打
工事无比坚固:固若金汤 坚若金汤
关锁坚固:环锢
干燥坚固:燥坚
完好坚固:完固 完坚 完壮
精良坚固:精坚
强盛坚固:强固
高而坚固:峻固
高大坚固:隆固
雄伟坚固:雄固
险阻坚固:险固
坚固有韧性:坚韧 坚刃 牢肕 顽皮
坚牢有韧性:硬挣
刚强坚韧:
坚韧的样子:颀典
坚固耐久:坚久
非常坚固:牢不可破 钢打铁铸 钢浇铁铸 铁打铜铸
非常坚固,无法摧毁:坚不可摧
非常坚固,不可动摇:坚如磐石 坚如盘石 坚如金石 坚若磐石 坚若盘石
坚固不可动摇:牢不可拔 磐石之固 盘石之固 柱石之固
高大坚固,不能动摇:岿然不动 嵬然不动
坚固如石:石郭
时间经历得越久越坚固或坚定:历久弥坚
坚固的样子:硙硙
(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坚固)

☚ 不可动摇   结实1 ☛

犀rhinocerose

又称犀牛。哺乳纲,奇蹄目,犀科。体庞大,形粗笨,体长2~4 m,肩高1~2 m,重达1 000~3 000 kg。吻上有一或两角;前肢三或四指;后足三趾;门齿不发达,无上犬齿。皮肤厚而韧,多皱襞,色微黑,几乎无毛。以植物为食。胆小。常单独生活。现存的有5种,亚洲3种。
❶独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又称印度犀。皮褶明显,皮上有鼓包,独角,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
❷小独角犀(R.sondaicus)。又称爪哇犀。形与印度犀相似,原产于印度等地,现仅存于爪哇岛。
❸双角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又称苏门犀。体型小,身上有毛,原产于印度等地,现存于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
❹白犀(Cera-totheriumsimum)。又名方吻犀。体型大。
❺黑犀(Dicerobicornis)。又名尖吻犀。后两者均产于非洲地区。皮、肉均可利用,角为珍贵的药材。现存数量不多,有的种如小独角犀已十分稀少。

印度犀

犀xi

脊椎动物,哺乳纲,奇蹄目,犀科。也称“犀牛”。体粗大,体长2~4米,尾长60~76厘米,肩高1~2米,体重约1~3.5吨。鼻端有1~2个角。前肢3或4指,后肢3趾。门齿不发达,无上犬齿。毛极稀少,皮肤厚而韧,多皱襞,色微黑。以植物为食。现存的有5种,其中3种分布在亚洲,如小独角犀(Rhinocerossondaicus),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地;独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仅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地;双角犀(苏门答腊犀)(Didermocerus sumatren-sis)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缅甸等地,我国古代在长江以南和云南、贵州等地也曾有过。另外2种均分布在非洲。如黑犀(Diceros bicornis)分布于非洲;白犀(Ceratotherium simus)分布于非洲南部。犀的肉可食,皮可制革、盾和其他用品。曾认为角是珍贵的药材,有凉血、解毒、清热作用。

☚ 斑马   独角犀 ☛

犀xī

❶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象牛,通称犀牛。
❷锋利。如:犀利,笔锋犀利,目光犀利。

犀xī

《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犀(256)。药名。
【基原】为脊椎动物犀科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或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和苏门答腊犀R. sumatrensis(Fischer)和非洲产的黑犀R. bicornis L.和白犀R.simus BURCHELL。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现已不用。
【别名】兕

犀xī

Ⅰ  ❶ (犀牛) rhinoceros
❷ (姓氏) a surname: ~ 华 Xi Hua Ⅱ  [书] (坚固) solid
◆犀黄丸 {中药} Xi Huan Wan; 犀角 rhinoceros horn; 犀鹃 ani; 犀利 sharp; incisive; trenchant; 犀鸟 toucan; hornbill; 犀牛 rhinoceros; 犀嘴犀鸟 rhinoceros horn ̄ bill

犀xī

燃烛照

❷ 拔擢象|燃观火

❹ 齿如瓠|心有灵|一点灵

犀xī

形声字,“尸”为声,牛、水会意。本义为犀牛。性习水。《墨子·公输》说:“楚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说文》认为是从牛,从尾,尾为声。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樨(木樨)
chí
墀(丹墀,把地面涂漆成红色,这是占代宫廷里的“红地毯”)
遲(简化为“迟”)
相关链接
1.上古音“尸”读为xī,至今尚保留在南方某些方言中。
2.“遲”(chi)可视为会意字,是犀牛走路时行动迟缓的样子。以“遲”为声者,有摨(zhi)、穉(现为“稚”)。

*

(12画)

【提示】氺,5画,不是4画的水; 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犀xī

12画 尸部 犀牛,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四肢粗大,颈短,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厚而韧,毛极稀少,色微黑,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

犀()


弭叔鬲,殷周金文集成572,西周中期或晚期
弭弔(叔)乍(作)犀妊(𪔉)鬲。

遲伯魚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534,西周
犀(遲)白(伯)魚父乍(作)旅鼎。

鄀公簠蓋,殷周金文集成4569,春秋早期
(鄀)公乍(作)犀中(仲)(嬭)義男(尊)(䀇)。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17,戰國至秦
溝渠水道,犀角象齒。

蕩陰令張遷碑陰,東漢
故守令范伯犀、故吏韋金石錢二百。

漢印文字徵
吕犀首印。

成朗墓誌,唐
犀提景福之堂,般若衆香之宇。

李鳳妃劉氏墓誌,唐
夢發虵占,淑質兆於胎教; 角程犀表,竒相集於柔儀。

李邕墓誌,唐
犀象齒革,賢達監戒。
《説文》: “犀, 南徼外牛。 一角在鼻, 一角在頂, 似豕。 从牛聲。 ”
“犀”字本義犀牛,始見於金文,許慎説“一角在鼻,一角在頂”,指的是雙角犀牛。犀牛也有獨角甚至無角的。所謂“南徼外”,説的是犀牛的棲息地區。觀於金文,可知《説文》 “从牛尾聲”的分析是正確的。楷書“犀”字,象尾形的構件變作 “氺”; 同樣的形變還見於 “从尾蜀聲”的“屬”。
犀牛皮厚而堅韌,是製甲的好材料。《周禮·考工記·函人》: “犀甲壽百年。”《楚辭·國殤》: “操吴戈兮披犀甲。”
東漢蕩陰令張遷碑、唐代成朗墓誌寫作“犀”,儼然从尸从羊,不復能據形説義。

☚ 牴   物 ☛

犀xī

西周金文形声字。从牛,尾声。尾古声母为双唇鼻音,如未妹、亡忙、门问例。中古以后为舌尖前摩擦音。可能古代是复辅音(如sm-等)。现说犀牛。是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牛,全身几乎没有毛,皮粗厚多皱纹。角生在鼻子上,印度一带产的只有一只角,非洲产的有两只角,前后排列。角坚硬,可作器物,又可以入药。角和皮都坚硬,犀引申有坚固义。如:犀利(即锐利)。引申义又指植物。如:木犀(是小乔木,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有浓香,可作香料。通称桂花。因它的木质上有纹里像犀牛。后也加木旁,作木樨)。

犀★常◎常


xī形声,金文、小篆从牛,尾声,隶定为“犀”。本义为犀牛,一种哺乳动物,引申为犀牛的角、坚固、锐利等。
【辨析】
以“犀”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xī:樨∣chí:墀。

(xī)

从牛,尾聲。遲、徲、墀从之。
【按】犀,《説文》:“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即犀牛。

*犀se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尾聲。(二篇上)
从尾聲,但音讀起變化而與尾不同韻部。

☚ 矞   遲 ☛
000014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