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安、含哺鼓腹、民康物阜[物阜民康、物阜民安];民不聊生、民穷财尽[民穷财匮]、民生凋敝、生灵涂炭[生民涂炭]、水深火热○国富民安guó fù mín ān国家富强,人民安定: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唐贞观年间,~|一个~的时代已经到来。 ○含哺鼓腹hán bǔ gǔ fù哺,指口中食物。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而欢乐的生活:~,焉知凶灾|~,安居乐业| 民康物阜,~。 ○民康物阜mín kāng wù fù阜,丰足。百姓平安,物资丰富:文修武偃,~|正处在~的盛世。也说〖物阜民康〗、〖物阜民安〗。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人民无以为生,活不下去:财匮力尽,~|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一百多年来的战争致使中国国力凋敝、~。 ●民穷财尽mín qióng cái jìn人民生活穷困,国家财力耗尽:~,饿莩盈途|~,人心思乱|这个穷兵黩武的国家,现在已经到了~的境地了。也说【民穷财匮】。 ●民生凋敝mín shēng diāo bì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那时~,哪里有可能发展文化事业。 ●生灵涂炭shēng líng tú tàn形容人们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神州萧条,~|八方播乱,~|侵略者不惜~,疯狂地发动战争。也说【生民涂炭】。 ●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比喻人民生活处境极端痛苦,难以生存:人民处于~之中|把人民从~中拯救出来| 中国人民脱离了~的苦难。 民穷财尽mín qióng cái jìn物阜民安 wu fu min an 【民穷财尽】 人民穷困财源枯竭。【物阜民安】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阜:丰富。源出《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也作“物阜民康”。 ﹝例﹞ 以今所睹国维人表,视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穷财尽,又倍蓰而无算矣。(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 真是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明·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果是山明水秀,物阜民康。(清·陈忱:《水浒后传》) 物阜民安wùfù-mín'ān同“民安物阜”。 物阜民安wù fù mín ān见“民康物阜”。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fēng tiáo yǔ shùn;guó tài mín ān调:调和;顺:合适;泰:太平。形容风水调和,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国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 物阜民安wùfù-mín'ān〔并列〕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初刻拍案惊奇》卷20:“[裴安娜]莅任半年治得那一府~,词清讼简。” △ 褒义。多用于歌颂方面。 也作“物阜民康”、“物阜民熙”、“物阜人熙”。 词清讼简;物阜民安 词清讼简;物阜民安cí qīng sòng jiǎn;wù fù mín ān【上】词、讼:二词合用意为诉讼,即打官司。清:清闲,冷清。简:简省。指狱讼少而简,政事清闲。明·范受益《寻亲记·发配》:“词清讼简,陶情诗与酒。帘垂清昼,唐民得自由。” 【下】阜:多,丰富。物资丰富,人民安乐。 ◆ 也作“民安物阜”“物阜民康”。《东周列国志》一回:“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综】形容政事清明,民间诉讼稀少,人民富足安乐。 【例】 ❶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裴安卿立心要作个好官……莅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词清讼简。” ❷ 欧洲有些国家,幅员不大,人口不多,词清讼简,物阜民安,老百姓过着清静殷实的生活。 【辨】可颠倒使用。 ☚ 百废咸举;众功皆兴 河清海晏;天成地平 ☛ 物阜民安wù fù mín ān物:物产。阜:丰富。安:安乐。即物产丰富,人民就安居乐业。《八仙过海》头折:“圣人在位,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也作“物阜民康”、“物阜民熙”。康:安康。熙:通“嬉”。嬉戏,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