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物资动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物资动员

根据动员法,征集地方物资为军队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物资动员

物资动员wuzi dongyuanmobilization of material

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对物质资料进行筹集和分配所采取的措施。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员的速度、广度、深度和持续时间,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
在古代,战争爆发前后,交战国通常要筹措粮秣,征集马匹,准备战时所需物资。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物资储备和军粮补给的措施,并建有“仓储”制度;汉朝提倡屯田,以解决军粮不足。这些准备活动就是古代的物资动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规模的扩大,物资消耗的增加,战争对物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交战国在战争初期就将战前储备的物资几乎消耗殆尽,在战争中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物资动员。动员的物资数量大,品种多。粮秣、钢铁、石油、煤炭、机械、电子设备、维修器材和运输工具等一切与战争相关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均成为动员的对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物资动员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德国为了发动侵略战争,在战前就制定了有关物资动员的法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1939年9月就储备了18~24个月的谷物,30个月的钴,19个月的铝,9个月的铅,7个月的铜等大量物资,在主要物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战争准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取紧急增产措施,动员的物资仅通过大西洋运出的就达2亿多t。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明确了物资动员的内容,并颁布了原料、材料、医疗器械、通信器材、运输工具和粮食等十几种物资动员法令。经过物资动员,到1941年,钢产量达到684万t,铝6.5万t,石油制品140万t,汽车4.4万辆,供军用消费的钢就达到总消费量的52%,铝87.1%,汽车83%,石油制品88%。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物资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了专门的物资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军需民用物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和中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有效地进行了物资动员。
物资动员既具有广泛性,又带有强制性,并受时间、空间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物资动员。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的动员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战时的通常做法是:
❶依据法律和动员计划,实施物资动员;
❷组织紧急增产,扩大物资生产能力;
❸实行物资统制,调整分配比例,进行统一分配,限制民用消费;
❹征用和发动民众捐献;
❺修旧利废,采用代用品;
❻加强战时物资管理,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走私贩私、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❼争取外援,限制出口。
为做好战时物资动员,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平时的物资动员准备,通常做法是:
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制定物资平衡计划,在满足国内正常生产、生活和出口需要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物资储备;
❷掌握主要战略物资的生产能力、流向和社会占有情况;
❸加强重要物资仓库的防护,并做好疏散、转移方案;
❹进口国家短缺的重要物资,限制向潜在敌国出口重要战略物资;
❺制定战时市场管制方案和主要生活必需品定量供应方案;
❻加强物资动员机构建设,制定战时物资管理的法律、法令和制度。
未来战争的物资动员将对简化动员环节、加快动员速度和军民通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客观要求必将对加强物资动员准备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产生深远的影响。

☚ 通信设施防护   战争物资消耗 ☛
000013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