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物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务正;物证◉ 务正wùzhènɡ 务:致力。 动 从事正当的职业;做正当的事情;走正路。〈例〉不~/ 回头~/ 青年人~是最要紧的。 物证(同)人证 人证;物证○人证rén zhèng(名)由证人提供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俱在|我愿作~|血腥历史的~|大量~|没有~。 ●物证wù zhèng(名)通过对证物分析研究而得出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在~面前犯罪分子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提供~|种种罪行的~|在人证、~面前,他供认不讳。 人证←→物证rén zhèng ← → wù zhèng人证: 由证人提供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 证明2 证明2能证明案件真相的物品或痕迹:物证 ☚ 资料 凭证 ☛ 物证诉讼证据种类之一。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物证是刑事诉讼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证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稳定性。物证包括实物和痕迹两类。前者指与案件事实有联系的客观实在物,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等;后者包括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印痕,如脚印、指纹等。物证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1)实施犯罪的工具。如杀人、伤人的刀枪和其他凶器,盗窃用的螺丝刀、钥匙,爆炸用的炸药,纵火用的引火物等;(2)犯罪过程中留下的实物和痕迹。如犯罪分子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衣物、烟头、钮扣、指纹、足迹,杀人、伤人的血迹,盗窃案件中的撬压痕迹等;(3)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如经济犯罪中的赃款、赃物,杀人案件中的尸体,被破坏的机器设备等;(4)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如非法制造的枪支、弹药,非法出版的出版物,伪造的货币等;(5)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实物和痕迹。某物品或痕迹能否作为物证,取决于是否同案件事实具有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物证是无意识的证据,只有经过人的能动作用才能进入诉讼轨道。收集物证主要通过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方法来进行。公安司法机关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才可以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物证的照片、录像,只有经与原物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真实的,才具有与原物同等的证明力。拍摄物证的照片、录像,制作人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附有关制作过程的文字说明及原物存放何处的说明,由制作人签名或者盖章。所有已收集归案的物证都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使用和毁坏;对于可能产生环境和精神污染的物证要按有关规定保管和处置。案件中的物证能附卷的都应当附卷保存,移送案件时,应将物证随同案卷一并移送。物证的审查判断应着重判断其真伪,判明这些物品痕迹对证明案件事实有无实际证明价值,以及各个物证在整个案件证据体系中的证明作用。对物证进行审查时,应当查清以下问题:(1)物证是否经过伪造;(2)物证的来源;(3)物证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联系。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审查物证采取的方法有:(1)辨认。将物证交被害人及其家属、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知情人进行观察和识别;(2)鉴定;(3)侦查实验;(4)将物证与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对照分析。用作定案根据的物证,必须经过法庭调查质证。 物证以物品的存在、形状、质量、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证据。物证与书证相比较,其区别是书证以一定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而物证则以物品的特征证明案件事实;书证往往有法定形式的要求,物证没有法律所要求的特定形式。物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不需要任何主观意志和外在因素加以表现,只是以其自身客观存在的情况证明案件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物证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物证是可以提取的,可以通过拍照、勘验用照片或者勘验笔录代替物证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对物品的质量、数量、特征、性能等进行鉴定,作出鉴定结论证明案情。对于有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物证,可以通过保全措施予以保存。在这些情况下,物证可能被其他形式的证据所代替。但这并不因此而失去物证存在的价值,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交物证应当提交原物,只有提交原物确有困难的,才可以提交复制品。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把物证和证物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物证是以物品的特征来证明特定事实,是物品对于待证事实所具有的证明价值,即物品所具有的证明力,其着重点在物的证明作用;证物则是指证明待证事实的物品或物质痕迹,即作为证据之物,着重点在物的本身。物证与证据物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前者主要指这些物品、痕迹所具有的证据价值,后者则是指可作为证据的物品或者痕迹。在范围上也不同,证物泛指作为证据使用而具实物形态的一切东西,包括作为书证的东西在内,但严格意义上的物证主要是以物质的存在、性质、形状等特征证明案件的痕迹、物品,它与书面文件等以其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也不相同,同样必须加以区别。 物证“人证”的对称。以它存在的形态、特征、质量、规格来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物质痕迹。证据的一种。广义的物证包括书证。刑事案件中常见的有: 罪犯实施犯罪行为时使用的工具,犯罪过程中留下的物品和痕迹,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 (赃款赃物) 等等。民事、行政案件中常见的有:某些有争议的物品,受损坏物质痕迹等。收集物证主要采用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提取等方法,也可由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有的应按其原始形态进行收集和固定,有的可以进行拍照、录像和复制,应详细登记,注明发现的时间、地点和与本案的关系。物证应妥善保管并随案件一并移送,不能移送的应作说明。 物证 物证wuzheng对查明案件事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有关物品或物质痕迹。证据的一种。刑事案件中,常见的物证有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时使用的工具,犯罪过程中留下的物品或痕迹。收集物证主要采用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提取等方法,也可由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物证易被伪造或混淆,必须注意审查核实,必要时要进行鉴定。对物证要进行登记,注明发现的时间、地点和与本案的关系,附入卷宗,妥善保管,随案一并移送。不能长期保存或不便移送的,应拍照或绘图附卷。 ☚ 证据 裁定 ☛ 物证诉讼证据之一。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如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的烟头、指纹等。 物证 物证与“人证”相对。以物质的本身性质和外部特征来证明案件一定事实的物品和痕迹。在罗马法中已被使用。《汉谟拉比法典》有审盗窃案要“认证失物” 的规定。中国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封诊式》,有将私铸钱币、血衣等物证交官检验,以及详细描述现场脚印大小形状的记载。物证一般可分下列几种; (1)犯罪工具; (2)物质痕迹; (3) 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 (4) 可供发现犯罪行为和查获犯罪人的其他物品。物证在广义上还包括书证。物证的特征: (1)物质性; (2)与被证明的情况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3) 能够用以查明案件真相; (4)依法定程序收集的并被纳入刑事诉讼作为证据。对于物证要依法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者毁损。对物证的评定要和其他证据综合进行,相互印证、核查; 还要对发现、没收、研究、固定以及保全证据的方法是否遵守诉讼程序予以审查。 ☚ 国家追诉主义 和解 ☛ 物证“人证”的对称。对查明案件事实有意义的物品或痕迹。证据的一种。广义的物证包括书证。刑事案件中常见的物证有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时使用的工具,犯罪过程中留下的物品或痕迹,犯罪行为侵犯的物(如被盗窃的财物),等等。民事案件中的物证,包括某些争议的物或受损害的物质痕迹等。物证易被伪造,或易同疑似物品混淆,故须注意审查核实,认真鉴定,以资辨别。物证应详细登记,附入卷宗,并妥善保管,随案件一并移送。不能或不需要移送的,应说明理由或者拍照、绘图附卷。 物证“人证”的对称。是指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物质痕迹。广义的物证包括书证。刑事案件中常见的物证如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犯罪过程中现场留下的指纹、血迹、被盗窃的财物等。民事案件 (或经济案件)中的物证包括某些有争议的物或受损害的物质痕迹等。物证是以它的外表形式、特征和存在的地点来说明案件的有关事实情况,对查清案情,正确审判具有重要意义。物证易被伪造,或易同疑似物相混淆,故须注意审查核实,认真鉴定,以资辨别。物证应详细登记,附入卷宗,并妥善保管,随案件一并移送。不能或不需要移送的,应说明理由或拍照、绘图附卷。 物证material evidence 物证material evidence; probatio mortua [拉](dead proof);proof by inanimate objects(such as deeds or other written evide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