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牟子理惑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牟子理惑论

牟子理惑论

中国佛教论著。通称《牟子》,亦称《理惑论》。三十七章。东汉末牟子著。牟子(生卒年不详),东汉末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梧州)人。名不详,《弘明集》卷一云“牟子博”,《隋书·经籍志》误录为牟融。从书的自序看,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也读神仙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后,天下混乱,避难交趾,二十六岁回故乡娶妻。因感“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理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的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全书主要内容为记述释迦牟尼出家、成道、传教的事迹;佛经的卷数及戒律的规定,佛教关于生死问题的观点,佛教在中国初传的情况等。据称因为看到“佛经之要有三十七品,老氏《道经》亦三十七篇”,故效法而为三十七条问答。文中广引《老子》和儒书,以论证佛教与儒、道观点的一致,但又推崇佛教,为中国较早的阐述佛教原理的论著。
《理惑论》之“理”作动词用,“理惑”指清理和解答各种疑惑之意。此书反映了其时学者尤其是儒家对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表示怀疑和反对的观点。牟子精通儒家经传,又博览诸子百家之书,信奉佛教后仍颇欣赏老庄,他是根据中国传统观点来理解佛教的。
牟子理解的佛,是能飞腾变化,“能隐能彰”、“履刃不伤”,变化无穷、无所不入的,和《庄子》中所说的“神人”、“圣人”几无差别。牟子对佛法的理解,是“导人致于无为”,“居家可以事亲,宰国可以治民,独立可以治身”。这是把佛的教法既加以道化,又加以儒化。另外,他对沙门“剃须发”、“终身不娶”等现象进行辩护,都从中国传统的经典中着意寻找理论根据。
收入南朝梁僧祐所编《弘明集》中。关于此书的作者,长期以来,中外颇多争议。明末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指出此书作者牟子不是牟融,应为后汉人所作。清代孙星衍将此书收入《平津馆丛书》,其学生洪颐煊作序,也说牟子即牟融不可信,但认为其文近于汉魏,故收入丛书。晚清孙诒让则确认此书为东汉牟子作。梁启超作《牟子理惑论辨伪》,认为此书是后世伪造,“为晋六朝乡曲人不善属文者所作”。而汤用彤、周叔迦则与孙诒让观点相同,认为是东汉牟子作。吕澂认为此书为伪书,“作者决非汉末时人”,而是“约当晋宋之间”所出。日本学者山内晋卿、福晋康顺肯定此书为牟子作,但常盘大定、松本文三郎等则认为是伪书。法国学者马司帛洛认为是伪书,但伯希和又肯定此书为牟子所作。

☚ 佛教   高僧法显传 ☛
000001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