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牟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目 > 眸 > 牟子 牟子 móuzǐ 同“眸子”。 牟子(一)东汉末学者名。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梧州)人。名不详,《弘明集》卷一云“牟子博”,后世误传为牟融。据《理惑论·序传》,原为儒生,博读经传,也读神仙家之书。中平六年(189)灵帝死,避乱至交趾(今越南北部),后回故乡娶妻。无意仕宦,曾坚辞佐吏、州吏之任。认为“方世扰扰,非显己之秋”,遂致意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理惑论》答辩,广引《老子》和儒家经书,论证佛、道、儒观点一致。(二)书名。即《理惑论》。 牟子 牟子东汉末学者。苍梧(今广西梧州)人。灵帝时,他见天下乱起,遂送母亲至交趾(今越南一带)避祸。二十六岁时,返回故乡。太守闻其博学贤良,欲招为幕吏,他辞而不就。究心佛教之说,并以儒、道之说加以融通。著 《牟子理惑论》,阐述释、道、儒三者合一。 ☚ 安玄 严佛调 ☛ 牟子学术类著作。亦称《牟子理惑论》、《理惑论》。本名《治惑》。一说东汉牟融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作二卷。清孙星衍《平律馆丛书》、《子书百家》、《百子全书》皆辑为一卷。《四部备要》亦有辑录。邵瑞彭著有《牟子校补》,收入《邵次公遗著》。仿老子《道经》体例,全文亦三十七篇。自设宾主,驳难当时社会上之排佛言论,以解“世俗”之惑。文中援引五经、《老子》、《庄子》以申佛教宗旨,笃信儒家的宗庙祭祀之说,但不信道教的长生辟谷之法,认为“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绝食五谷,“行之无效,为之无功”,乃不知人物“各自有性”,欲法六禽冬眠不食,“犹磁石取铁,不能移毫毛矣。”主张形死而神不灭。宣传儒、佛、道之义理相同,不必拘泥于章句文字,要求人们“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只有“博取众善”,才能促进自身发展。是研究汉魏之际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