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牟Móu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鸡泽、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朝鲜族、哈尼族、土家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牟子国,祝融之后。望出钜鹿。”此以国为氏。牟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 牟M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围场、景县,山东之平度、昌乐、东平,新疆之布尔津,广东之新会、澄海、吴川,四川之通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亦收并注此音。其注引 《风俗通》 云: “牟子国,祝融之后,因氏焉。”古之牟国,在今山东莱芜县东二十里。此以国为氏。 牟móu見“中牟”。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二) 通“瞀”,目眩;愚昧。 《吕氏春秋·谨聽》:“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汉 扬雄《太玄·玄数》:“为愚为牟。”许翰注:“宋云:‘牟当为瞀。’”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一) 1.通“侔”,等同。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牟,叚(假)借为‘侔’。”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载其《封禅书》:“德牟往初,功无与二。”唐 颜师古注:“牟,等也。”按:宋娄机《班马字类》卷二:“与‘侔’同。”按:《史记》本传作“侔”。《僊(仙)人唐公房碑记》:“道牟群仙,德润故乡。”《醒世恒言》卷十八:“足下今日之相,比先大不相牟。阴德纹大见,定当位极人臣……” 2.通“眸”,眼珠,瞳人。按:清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眸’字在《新附》,盖古祇借‘牟’字为之。” 《荀子·非相》:“尧舜参(三)牟子。”唐 杨倞注:“‘牟’与‘眸’同。”按:《说文》引作“牟”。《释名》亦云:“童(瞳)子,或曰牟子。”《周礼·秋官·小司寇》注:“观其牟子。”汉许慎《说文解字》“盲”训“目无牟子”。 3.通“蛑”、“蝥(蟊)”,食苗根的虫,泛指害虫;引申为贪取、侵夺;比喻坏人。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牟,叚(假)借为‘蛑’。” 《战国策·楚策(四)》:“上干主心,下牟百姓。”《韩非子·六反》:“遊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日有能之士。”《史记·景帝纪述赞》:“條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剠,立翦牟贼。” 4.通“”,大麦。 《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毛传:“牟,麦。”按:汉许慎《说文解字》引作“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字书作‘’,音同。 《广雅》云:‘,大麦也。’”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今天下育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5.通“堥”,土堥,釜属器皿,盛黍稷。按:清 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牟,为‘堥’之叚(假)借。” 《礼记·内则》:“敦、牟、厄、匜,非餕莫敢用。”注:“牟读曰堥。敦堥,黍稷器也。”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齐人呼土釜为牟。”按:汉 许慎《说文解字》作“鍪”,云:“鍑属。”《後汉书·礼仪志(下)》:“巵八,牟八,豆八,笾八,形方洒壶八。”刘昭注引汉 郑玄注《仪礼·既夕礼》曰:“牟盛汤浆。”《隋书·礼仪志(二)》:“荐粢盛为六饭:粳以敦,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琏。” 6.通“鍪”,兜鍪。按:清 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牟’为‘鍪’之叚(假)借。” 《後汉书·祢衡传》:“诸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唐 李贤注:“岑牟,鼓角士胄也。”《周书·李弼传》:“太祖以所乘骓马及窦泰所著牟甲赐弼。”《隋书·刘昉传》:“劫调布以为牟甲,募盗贼而战士。”唐 皮日休《襄州春游》诗:“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六) 通“眉”。牟寿,即“眉寿”。 《礼器碑》:“永享牟寿。”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五) 通“毋”。按: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二:“郑康成注《周礼》称‘毋追’为‘牟追’,是又与‘牟’通。”按:“牟追”即“毛追”,“毛”即“无”之方音,或云“毛”即“莫”、“毋”音近义同字。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四) 通“桙”、“模”,模样。 《敦煌变文集·醜女缘起》:“女缘前生貌不敫(敷),每看恰似兽头牟。”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兽头牟’,就是兽头的模样,《敦煌曲子词集·别仙子词》:‘此时桙样,算是个秋天月’,孙贯文校‘桙作‘模’……唐时‘牟’音应与‘模’相同,所以‘牟’也有‘模’的意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三) 通“矛”,古兵器。 《北史·齐本纪(中)·显祖文宣皇帝》:“沈酗既久,弥以狂惑,每至将醉,辄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
牟 牟móu大麦。《周颂·思文》一章:“莫匪尔极,贻我来牟。” 毛 《传》:“极,中也。牟,麦。” 郑 《笺》:“贻,遗。”朱熹《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马瑞辰《通释》:“合牟来则为麦。”《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大麦,牟麦。麦之苗粒皆大于来,牟亦大也。” ☚ 羊 "> ☛ 牟读音m·ou(ˊ),为ou韵目,属ou—iu韵部。莫浮切,平,尤韵。 上一条: 謀 下一条: 侔 牟读音m·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莫浮切,平,尤韵。 上一条: 艒 下一条: 毣 牟读音·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莫浮切,平,尤韵。 上一条: 迕 下一条: 掘 牟谋mú❶ 超过;加倍。例:穗子长~~得壮,超~了近一倍。 牟姓。 ![]() ![]() 牟móu❶谋取 牟mù用于地名。如牟平,在山东;中牟,在河南。 牟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利︱~取。 牟móu❶ 取,求:牟利。 牟mù用于地名:牟平│中牟。 牟(1次) 加倍。成枭而~《魂》 牟móu超过,胜过。《招魂》:“成枭而牟。”王逸注:“倍胜为牟。”洪兴祖补注:“《淮南》曰: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胜。注云:博其棋不伤为牟。枭,坚尧切。牟,过也,进也,大也。” 牟mou牟利 牟取 牟取暴利 非法牟利 牟(一)móu (二)mù【辨形】 上是厶,下是牛。6画。象形。 牟器名。《禮記·内則》: “敦、牟、巵、匜,非餕莫敢用。” 鄭玄注: “牟,讀曰堥也。敦、牟,黍稷器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牟,木侯反,齊人呼土釜爲牟。”鄭玄《三禮圖》: “牟受一斗,如敦形,古牟受一斗,平下漆赤中飾口以白金,蓋亦龜形。”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目 > 眸 > 牟 牟 móu 同“眸”。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飯器 > 牟 牟 móu 盛食瓦器,可置黍稷及湯漿。《禮記·内則》:“敦、牟、巵、匜,非餃莫敢用。”鄭玄注:“巵、匜,酒漿器;敦、牟,黍稷器也。”又曰:“齊人呼土釜為牟。”《後漢書·禮儀志下》:“巵八,牟八。”李賢注引鄭玄注《既夕》 曰:“牟,盛湯漿。”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穀部 > 九穀 > 大麥 > 牟 牟 móu 同“麰2”。 牟mù〖动词〗 牟móu❶ 牛鸣声。见“牟然”。 牟*mouC4B2 鸣叫声 鸣叫声小动物的叫声:吱(吱吱) ☚ 动物声 虫叫声 ☛ 牟móuⅠ (牟取) try to get; seek: ~ 利 try to earn profit; seek profit Ⅱ (姓氏) a surname: ~ 卿 Mou Qing 牟mù (地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place names: ~ 平 Muping (a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牟móu从牛,从厶。“厶”像气从口出。“牛鸣也。”金文在牛字之上加一短横,表示所发之声,属指事字。因与“谋”同音,所以“谋利”也写作“牟利”。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139.趣談“牟”字牟,許慎大師説得好,“牟”像牛(黄牛)昂天鳴叫,因聲借爲貪取暴利。 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