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牟Mó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鸡泽、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朝鲜族、哈尼族、土家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牟子国,祝融之后。望出钜鹿。”此以国为氏。牟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
汉代有牟卿; 宋代有牟景先,陈州人; 又有牟冲陵,井研人; 又有牟企,吉州人; 又有牟莘起,梓州人;又蜀有牟氏,善画鸡; 明代有牟康民; 又有牟斌。
一音mù,亦现行姓氏。


牟M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围场、景县,山东之平度、昌乐、东平,新疆之布尔津,广东之新会、澄海、吴川,四川之通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亦收并注此音。其注引 《风俗通》 云: “牟子国,祝融之后,因氏焉。”古之牟国,在今山东莱芜县东二十里。此以国为氏。
一音móu,亦现行姓氏。
汉代有牟卿,博士; 元代有牟全,栖霞人,武略将军; 明代有牟伦,青城人,永乐时诗人。

牟móu

見“中牟”。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二)

 通“瞀”,目眩;愚昧。
《吕氏春秋·谨聽》:“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汉 扬雄《太玄·玄数》:“为愚为牟。”许翰注:“宋云:‘牟当为瞀。’”
  • 上一篇:牟(一)
  • 下一篇:牟(三)

牟(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一)

 1.通“侔”,等同。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牟,叚(假)借为‘侔’。”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载其《封禅书》:“德牟往初,功无与二。”唐 颜师古注:“牟,等也。”按:宋娄机《班马字类》卷二:“与‘侔’同。”按:《史记》本传作“侔”。《僊(仙)人唐公房碑记》:“道牟群仙,德润故乡。”《醒世恒言》卷十八:“足下今日之相,比先大不相牟。阴德纹大见,定当位极人臣……”
2.通“眸”,眼珠,瞳人。按:清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眸’字在《新附》,盖古祇借‘牟’字为之。”
《荀子·非相》:“尧舜参(三)牟子。”唐 杨倞注:“‘牟’与‘眸’同。”按:《说文》引作“牟”。《释名》亦云:“童(瞳)子,或曰牟子。”《周礼·秋官·小司寇》注:“观其牟子。”汉许慎《说文解字》“盲”训“目无牟子”。
3.通“蛑”、“蝥(蟊)”,食苗根的虫,泛指害虫;引申为贪取、侵夺;比喻坏人。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牟,叚(假)借为‘蛑’。”
《战国策·楚策(四)》:“上干主心,下牟百姓。”《韩非子·六反》:“遊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日有能之士。”《史记·景帝纪述赞》:“條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剠,立翦牟贼。”
4.通“”,大麦。
《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毛传:“牟,麦。”按:汉许慎《说文解字》引作“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字书作‘’,音同。 《广雅》云:‘,大麦也。’”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今天下育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5.通“堥”,土堥,釜属器皿,盛黍稷。按:清 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牟,为‘堥’之叚(假)借。”
《礼记·内则》:“敦、牟、厄、匜,非餕莫敢用。”注:“牟读曰堥。敦堥,黍稷器也。”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齐人呼土釜为牟。”按:汉 许慎《说文解字》作“鍪”,云:“鍑属。”《後汉书·礼仪志(下)》:“巵八,牟八,豆八,笾八,形方洒壶八。”刘昭注引汉 郑玄注《仪礼·既夕礼》曰:“牟盛汤浆。”《隋书·礼仪志(二)》:“荐粢盛为六饭:粳以敦,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琏。”
6.通“鍪”,兜鍪。按:清 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牟’为‘鍪’之叚(假)借。”
《後汉书·祢衡传》:“诸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唐 李贤注:“岑牟,鼓角士胄也。”《周书·李弼传》:“太祖以所乘骓马及窦泰所著牟甲赐弼。”《隋书·刘昉传》:“劫调布以为牟甲,募盗贼而战士。”唐 皮日休《襄州春游》诗:“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 上一篇:牚
  • 下一篇:牟(二)

牟(六)-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六)

 通“眉”。牟寿,即“眉寿”。
《礼器碑》:“永享牟寿。”
  • 上一篇:牟(五)
  • 下一篇:牢(一)

牟(五)-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五)

 通“毋”。按: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二:“郑康成注《周礼》称‘毋追’为‘牟追’,是又与‘牟’通。”按:“牟追”即“毛追”,“毛”即“无”之方音,或云“毛”即“莫”、“毋”音近义同字。
  • 上一篇:牟(四)
  • 下一篇:牟(六)

牟(四)-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四)

 通“桙”、“模”,模样。
《敦煌变文集·醜女缘起》:“女缘前生貌不敫(敷),每看恰似兽头牟。”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兽头牟’,就是兽头的模样,《敦煌曲子词集·别仙子词》:‘此时桙样,算是个秋天月’,孙贯文校‘桙作‘模’……唐时‘牟’音应与‘模’相同,所以‘牟’也有‘模’的意义。”
  • 上一篇:牟(三)
  • 下一篇:牟(五)

牟(三)-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牟(三)

 通“矛”,古兵器。
《北史·齐本纪(中)·显祖文宣皇帝》:“沈酗既久,弥以狂惑,每至将醉,辄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
  • 上一篇:牟(二)
  • 下一篇:牟(四)

牟móu


大麦。《周颂·思文》一章:“莫匪尔极,贻我来牟。” 毛 《传》:“极,中也。牟,麦。” 郑 《笺》:“贻,遗。”朱熹《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马瑞辰《通释》:“合牟来则为麦。”《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大麦,牟麦。麦之苗粒皆大于来,牟亦大也。”
☚ 羊   "> ☛

读音m·ou(ˊ),为ou韵目,属ou—iu韵部。莫浮切,平,尤韵。
❶取;牟取。
❷姓。
❸牛叫的声音。柳宗元《牛赋》:“牟然而鸣。”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m·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莫浮切,平,尤韵。
❶[牟平]县名,属山东,汉置。
❷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莫浮切,平,尤韵。
❶[牟光]亦作“务光”,古代的隐士;相传商汤要把天下让位给牟光、卞随。

上一条: 下一条:

牟谋mú

❶ 超过;加倍。例:穗子长~~得壮,超~了近一倍。
❷首。例:
❍ 大家都排队你不排,你的颡~圆,头~漂亮是不是?
❸爱。例:他爱碎~犊子牛。
❍ 贪~爱牛。
❹贪取;侵夺。例:心黑贪~大,辄想搂一把。
❍ 爱~别人的东西,就想抢~人!
《广雅》:“牟,过也。”又“牟,倍也。”《玉篇》:“牟,大也。”又“牟,首也。”又“牟,取也,夺也。”

姓。

ㄇㄡˊmóu2342釜属器皿。古北方方言。《礼记・内则》:「敦、~、巵、匜。」唐陆德明《释文》:「齐人呼土釜为~。」爱。古北方方言。《方言》第一:「怜、牟,爱也。…汝颍之间曰怜,宋鲁之间曰~。」清同治十三年《徐州府志》:「爱谓之~。」

牟móu

❶谋取
 △ ~利。
❷姓。
另见563页mù。


牟mù

用于地名。如牟平,在山东;中牟,在河南。
另见560页móu。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利︱~取。

牟móu

❶ 取,求:牟利。
❷ 姓。
另见357页mù。


牟mù

用于地名:牟平│中牟。
另见355页móu。

(1次) 加倍。成枭而~《魂》

牟móu

超过,胜过。《招魂》:“成枭而牟。”王逸注:“倍胜为牟。”洪兴祖补注:“《淮南》曰: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胜。注云:博其棋不伤为牟。枭,坚尧切。牟,过也,进也,大也。”

牟mou

牟利 牟取 牟取暴利 非法牟利

牟(一)móu (二)mù

【辨形】 上是厶,下是牛。6画。象形。
【辨义】 牟(一)móu
❶ 取: 牟利|牟取。
❷姓。
(二)mù牟平,市名,在山东。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牟(一)móu作动词、名词;(二)mù只构成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牟(一)móu表示动作行为,并用于姓氏;(二)mù用于市名。
三、使用频度不同: 牟(一) móu有两个义项,较常用,使用频度较高;(二)mù单义项,只用于“牟平市”。

器名。《禮記·内則》: “敦、牟、巵、匜,非餕莫敢用。” 鄭玄注: “牟,讀曰堥也。敦、牟,黍稷器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牟,木侯反,齊人呼土釜爲牟。”鄭玄《三禮圖》: “牟受一斗,如敦形,古牟受一斗,平下漆赤中飾口以白金,蓋亦龜形。”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目 > 眸 > 牟
牟  móu

同“眸”。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飯器 > 牟
牟  móu

盛食瓦器,可置黍稷及湯漿。《禮記·内則》:“敦、牟、巵、匜,非餃莫敢用。”鄭玄注:“巵、匜,酒漿器;敦、牟,黍稷器也。”又曰:“齊人呼土釜為牟。”《後漢書·禮儀志下》:“巵八,牟八。”李賢注引鄭玄注《既夕》 曰:“牟,盛湯漿。”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穀部 > 九穀 > 大麥 > 牟
牟  móu

同“麰2”。

牟mù

〖动词〗
用同“蛑”。食苗根的虫。引申为贪取,侵夺,侵害(1)。《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鱼夺百姓,侵牟万民。——[官吏]掠夺百姓,侵害人民。

牟móu

❶ 牛鸣声。见“牟然”。
❷ 谋取,夺取。《韩非子·六反》:“游居厚养,~食之民也。”《汉书·景帝纪》:“渔夺百姓,侵~万民。”
❸ 大。《吕氏春秋·谨听》:“贤者之道,~而难知,妙而难见。”
❹ 通“侔”。等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德~往初,功无与二。”
❺ 通“”。大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帝命率育。”(来:小麦。)

*mou

C4B2
❶谋取(名利):~利/~取。
❷姓。

鸣叫声

鸣叫声

小动物的叫声:吱(吱吱)
牛叫声:哞(哞哞) 牟(~然而鸣)
马叫声:萧萧(马鸣~)
骡马叫声:咴咴
鹿叫声:呦呦 咿呦
虎叫声:
驴叫声:吃吭
羊叫声:咩 哶
狗叫声:汪汪 狺狺(~狂吠) 啀啀
众犬吠声:百犬吠声
猫叫声:咪(咪呜;好猫~~) 喵
鸡叫声:咯咯 喌喌(鸡声~) 胶胶
母鸡叫声:咕哒
公鸡叫声:喔(喔喔;咿喔)
鸡呼食声:啄啄
鸭叫声:嘎嘎 呱呱 呷呷
鹅叫声:鶃鶃
鸽叫声:咕(咕咕)
鼠叫声:吱吱 兹兹
蛙叫声:呱呱 咯咯 啯啯 阁阁 鼓吹
群蛙叫声:蛙鼓
嘈杂的蛙鸣声:两部鼓吹 两部笙簧两部蛙鸣 鼓吹两部 鸣蛙鼓吹

☚ 动物声   虫叫声 ☛

牟móu

Ⅰ  (牟取) try to get; seek: ~ 利 try to earn profit; seek profit Ⅱ (姓氏) a surname: ~ 卿 Mou Qing
另见 see alsomù。
◆牟取 try to gain; seek; obtain; bleed; 牟取暴利 make exorbitant [high] profits; profiteer; reap fabulous profits; seek [reap] exorbitant profits


牟mù

(地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place names: ~ 平 Muping (a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另见 see also móu。

牟móu

从牛,从厶。“厶”像气从口出。“牛鸣也。”金文在牛字之上加一短横,表示所发之声,属指事字。因与“谋”同音,所以“谋利”也写作“牟利”。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móu
眸(眼眸)
侔(《说文》:“侔,齐等也。”)
蛑(“蝤蛑”,即梭子蟹)

毪(毪子,西藏地区的一种毛织品)

139.趣談“牟”字

牟,許慎大師説得好,“牟”像牛(黄牛)昂天鳴叫,因聲借爲貪取暴利。


甲骨文;金文;篆móu

[厶(仰天張口叫,聲意符)+牛(意符)→牟(《説文》:“牟,牛鳴也。從牛,象其聲氣從口岀。”牟,牛仰天鳴叫,爲“哞”本字。因一種啃苗根的蟲叫“蛑”,於是將“貪取”叫“牟取”〈牟取暴利〉。古人稱大麥爲牟,或寫爲麰。)]
《詩經·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先人留給我們大麥種,天意命令養萬民。)

牟móu

6画 厶部 
(1) 设法取得:~利|~取。
(2) 姓。
 另见mù(283页)。


牟mù

6画 厶部 地名用字:~平(在山东)|~定(在云南)|中~(在河南)。
 另见móu(282页)。

牟()


甲骨文合集18274,殷
……黄……牟……

高奴禾石權,殷周金文集成10384,戰國
工隸臣牟。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04,西漢
乃能久視而與天地牟(侔)存。

居延新簡EPT51.142,西漢
尉史牟同。

漢印文字徵
牟石尉印。

漢印文字徵
牟寬。

漢印文字徵
牟涂之印。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

萬福榮造像記,北魏
持節督涼州諸軍事討虜將軍涼州刺史萬福榮,敬造牟尼像一區。
《説文》: “牟,牛鳴也。从牛,象其聲气从口出。”
從許慎説,則“牟”爲指事字,从牛,“牛”的上部是指事符號,表示 “聲气从口出”。該指事符號,高奴禾石權是採用帶些許彎曲的斜線,漢印採用點或短横,小篆上部近“厶”,爲隸楷所繼承。
甲骨文“牟”字上部爲 “口”,然則 “牟”所从之 “厶”或由 “口”演變而來。

☚ 犉   牲 ☛

牟★规◎常


表意,甲文、金文、小篆从牛,上象有声气发出的样子,隶定为“牟”。本义读móu,牛叫,假借为谋取;又读mù,假借为地名用字、姓。

(móu)

牛鳴也。象气自口出。
【按】牟,一音mù,作地名,中牟。

隶móu

【析形】指事字。金文字形从牛,牛头上的一横画表示牛叫时所发出的声气。小篆字形横画变作弧线,为隶楷所本。
【释义】《说文》:“牛鸣也。”本义为牛叫声。牛鸣声大,故又引申为加倍、博大等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indic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the character is like a cattle and the line on the cattle head symbolizes the breath of cattle sound.
【original meaning】The sound of cattle.

*牟mj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牛鳴也。 从牛。厶象其聲气從口出。(二篇上)
施記號於牛字上以表達牛鳴叫聲。

☚ 薅   舟 ☛
000005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