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皮蝇蛆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皮蝇蛆病ox warbles皮蝇属(Hypoderma)的牛皮蝇(H.bovis De Geer,1776)和纹皮蝇(H.lineatum De Vil-liers,1789)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于黄牛、牦牛、犏牛和水牛等,偶见于马、驴、山羊和人。成蝇外形似蜂,口器退化,不采食,完全变态发育,在被毛上产卵,孵出幼虫钻入皮下,经体内移行最后到背部皮下发育为成熟幼虫(3龄幼虫),3龄幼虫虫体粗壮,呈棕褐色,腹面有疣状带刺结节,前端无口钩。此时牛皮肤表面出现瘤状隆起和小孔,幼虫可由皮孔蹦出,落地成蛹,孵化为蝇。成蝇飞翔产卵使牛惊恐不安,幼虫移行中造成组织损伤,在背部皮下形成蜂窝织炎,穿孔、化脓,成为瘘管及瘢痕,使皮张质量下降。严重时,牛贫血、消瘦,生长缓慢,肉质、乳量及使役力下降、有时幼虫进入脑部,出现神经症状,甚至造成死亡。检查背部皮下硬结肿块易于诊断。可应用杀虫药倍硫磷、蝇毒磷、皮蝇磷、敌百虫、亚胺硫磷,或伊维菌素等消灭牛体幼虫,同时在流行地区,成蝇活动季节,用杀虫药喷洒牛体。 牛皮蝇蛆病牛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由牛皮蝇或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背部皮下致病。成蝇产卵于牛体上,幼虫经毛孔钻入皮下,在皮下向食道部移行,最后到达背部皮下,开小孔呼吸,成熟后钻出,落地化蛹,羽化成虫。成虫围绕牛体飞行产卵,引起惊恐不安;幼虫移行穿孔,引起皮肤肿胀、骚痒,甚至化脓,形成瘘管,不易愈合,破坏牛皮,影响健康。防治:背部幼虫可用摄子取出,再行消毒;也可用敌百虫等涂抹伤口杀虫;预防成虫产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