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牛河梁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牛河梁遗址

辽西红山文化重要祭祀遗址。位于辽宁建平县富山乡、凌源县凌北乡和万元店乡的两县三乡交界处。即牛河梁女神庙及积石冢群址。1981年春文物普查中发现。1983年10月发掘。全部遗存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女神庙址,座落在牛河梁主梁北山丘顶、凌源县欺天农场六杖子工区林带内。系由一多室一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二者南北排列,约在同一中轴线上。多室为建筑主体,南北总长18.4米,东西残宽6.9米。庙址内出一颗残高22.5、面宽16.5厘米、嵌玉为睛、面涂红彩并相当于真人大小的女神头像和肩、臂、手、乳房等残块、彩绘墙壁面、乳丁泥团构件残块以及豆形器盖、彩陶镂孔大器残片等。分布于墓、封顶。以石垒墙、筑积石冢址,共4处,牛河梁主梁顶南坡,呈东西向排列,总长110余米。冢体分为长方、方、圆三形。其中在一号积石冢北侧外墙附近尚有大批红陶筒形器排列,其内墙外南侧有排列密集的小墓,出玉箍形器、猪龙形玉饰、勾云形玉佩和玉璧等个体硕大的玉器。三号积石冢为红色花岗岩条石立置筑成的三道石圈,最大直径20米。三道石圈由外及里依次增高迭起,中心堆石,组成一个类似于“坛”的石构建筑。此地形成了以女神庙为中心,坛、庙、冢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另在一些坑穴中还发现有泥质红褐陶钵、几何纹彩陶片和石制尖状器、刮削等等。距今分别为5500和5000年。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将中国文明起源史研究上限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在范围上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辽河流域,为1985年全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5000年。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的交界地带,面积5000万平方米。遗址发现于1981年,由十余个遗存地组成:主要遗迹是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女神庙是供祭祀用的场所,由两组长方形的建筑构成,为土木结构(原木为墙壁的骨架,禾草秸把、敷泥为墙壁的原料)。其中较大的一个,南北长18余米,东、西宽7余米,由几个屋室组成。较小的一个,南北长2余米,东西宽6余米。墙壁表面以赭、红、黄、白等色交错绘成三角,勾连等几何图案。积石冢由打制的石块砌成,分方、圆两种形式。一般的石块长40厘米,宽20余厘米,高30厘米。每座石冢内,约有数十个石棺,皆为石砌而成。石棺一般长1.5米,宽0.5米。最大的一个长、宽均为3.5米。石冢占地面积不同,有三四百平方米的,也有达一千多平方米的。牛河梁出土的遗物主要有泥塑像和玉器。前者出土于女神庙中,有女神像、猪龙、大鸟等动物塑像。女神像形体高大,有的可能达到真人的若干倍。从出土的一只耳朵看,它长达12厘米,由此推测,神像的高度可想而知。塑像的表面皆涂着朱色。玉器出土于石冢内,数量多,制作精美,分有不同种类:有原始的宗教信仰物猪龙;有双联、三联的玉璧胸饰;有玉鸟、鸮、兽、鱼、龟等艺术品;也有扁圆形玉环、勾云形玉佩、圆桶形玉箍等装饰品。除此之外,在女神庙还出土了一批用作祭祀品的陶器。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的原始文化,宗教艺术和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8年,它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金牛山遗址   姜女石遗址 ☛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

又称“女神庙”,位于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县、建平县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属于中国科学界命名的“红山文化”的集中分布地区。
1983年,经考古学家的细心发掘,在牛河梁村发掘出一座女神庙遗址和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一座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经反复测定,这些遗址属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产物。
女神庙由主室和侧室构成,出土陶塑残块中有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物——体型大小各异的裸体女神像。其中有一尊基本完整的女神头像,大小与真人相似,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脸部外形轮廓美观柔和,同时又有内蕴情感的充分外露,形象非常逼真。女神的眼珠是由晶莹碧绿的玉球镶嵌而成,显得炯炯有神。由于整个头像精美无比,被称作“早期的维纳斯。”
积石冢内除石棺外,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精美绝伦的磨制玉饰,石饰随葬冢中。其中四号墓中还有铜环出上,说明红山文化业已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
牛河梁遗址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金牛山遗址   姜女石遗址 ☛
牛河梁遗址

229 牛河梁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自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红山首次发现红山文化以来,80年代初又有重大发现。1979年5月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村发现一处原始社会末期大型石砌祭坛遗址。1981年以后,又在相距50公里的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发现一座女神庙、数处积石大冢群,据测定,这些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属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女神庙于1983年10月发现,位于牛河梁主梁北山丘顶,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两者在同一中轴线上,多室在北,为主体,单室在南,为附属建筑。多室遗址南北总长18.4米,东西残存最宽6.9米,包含一个主室和几个相连的侧室、前后室。单室建筑遗址横长6米,最宽2.65米。出土大批珍贵文物,有建筑构件、彩绘壁画、泥塑造像。泥像以人物像为主,均为裸体女性,最为珍贵的是一颗较完整的人头像。该像现存高22.5厘米,颜宽16.5厘米,通耳宽23.5厘米,为黄土泥塑,未经烧制,外皮打磨光滑,出土时颜面呈鲜红色,眼眶、面颊尤显,唇部涂朱,双眼中嵌淡青色圆饼玉片为睛,经抛光,滑润有光泽。该头像为众多女神像之一的头像。动物泥塑中有猪龙和禽。出土陶制祭器有豆、钵、罐等,石器有尖状器、研磨器等。巨型积石冢共有四座,位于牛河梁主梁顶南端斜坡上,东西一字排列,范围总长110余米。发现原始墓葬和随葬品,有玉箍形器、猪龙形玉饰、玉环、玉璧、方形玉饰、玉棒,还有陶器、石器等。冢内土木墓有别,玉器随葬于墓内,陶器排列于外,冢内排列石棺墓。该遗址的发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问题找到了新的线索,使夏以前的“三皇五帝”的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

☚ 半坡遗址   大窑遗址 ☛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遗址有十余处,分布范围达50平方公里。属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有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女神庙由一单室和一多室两部分建筑组成。单室南北长2米多,东西宽6米多;多室南北长18米多,东西宽7米左右。土木结构,墙壁以原木为骨架,结扎禾草秸把,表面涂泥抹光,绘有赭红相间、黄白色交错的三角形几何纹、勾连纹。庙内堆满女神、动物塑像,小面积挖掘时出土涂有朱色的女性人物残体和猪龙、大鸟雕像数十件,有相当高的造型技巧。其中一彩塑女神头像,高22.6厘米,宽16.5厘米,耳长圆,鼻梁低,颧骨高,嘴大,眼珠嵌有圆形玉片,涂有鲜艳红彩。积石冢多以高30厘米,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石块砌成,有方形、圆形两种。每冢占地面积均较大,一般为三、四百平方米,最大者达一千多平方米,平均垒石高度1米以上。积石冢内一般为数十人列“棺”而葬,身份不同,石砌之棺大小亦不同。已发现位于墓中心的最大石砌棺长宽各3.5米,一般长仅1.5米,宽0.5米。随葬品中有数十件精美玉器,多置于死者头下、胸前和身边。玉器中有原始宗教信仰物玉猪龙以及佩饰用的玉璧、勾云形玉佩、扁圆形玉环、圆桶形玉箍,还有赏玩的玉鸟、玉鸮、玉龟、玉鱼、玉兽等,工艺均相当精美,形神毕肖。

☚ 天盛号石桥   9.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
000011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