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录额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录额真官职名。清代八旗编制的最小单位为牛录,牛录的长官为牛录额真。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每十人选一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制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始成为正式官名。负责管理牛录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天聪八年(1634年)牛录额真改名牛录章京,汉译佐领。佐领分四等,初期所授来归各部落长世代相承者,曰勋旧佐领;率众归附立功者,曰优异世管佐领;其他则曰世管佐领;若户少丁稀,两三姓合并而更迭统辖者,则曰互管佐领。 牛录额真见“牛录章京”。 牛录额真Nirui ejen清代职官名。满语,译称 “箭之主”、“牛录之长”、“佐领”,清朝八旗职官之一。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以三百人为一牛录,设1人以统之,即此职。天聪八年(1634)改称牛录章京,章京为汉语将军之译音。顺治十七年(1660)定牛录章京汉语名称为佐领,秩正四品。佐领有勋旧佐领、优异世管佐领、世管佐领、互管佐领等。 牛录额真 牛录额真官名。清代置。统兵官。《清史稿·职官志四》: “初,天命五年 (公元1620年) ……牛录额真称备御。” (参见: 牛录) ☚ 牛加 牛录章京 ☛ 牛录额真清代官职名。八旗编制的最小单位为牛录,牛录的长官为牛录额真。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每10人选一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制300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始成为正式官名。负责管理牛录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 牛录额真 牛录额真官名。早期满洲出兵狩猎时, 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 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 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满语,意为大箭; 额真,满语,意为头领。明万历二十九年 ( 1601 )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 作为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 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 始正式为官名。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改名牛录章京, 汉译名为佐领, 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参见“牛录”。 ☚ 固山额真 督粮道 ☛ 牛录额真清代官名。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辄接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10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起兵时,对此旧有组织形式加以改造,定300人为1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以长之,始正式成为官名。后金天命五年(1620),改其名为“备御官”(汉名)。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重定八旗官名,去汉名仍用满名,旋又改称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牛录章京汉名为佐领。以掌理所属的户口、田宅、兵籍及诉讼等。参见“牛录”(357页)、“佐领”(1087页)。 牛录额真官名,满语音译。满族早期,凡出兵校猎,不计人之多寡,各随族党屯寨而行,十人各取一矢,十人设一长领之,其长称牛录额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清天聪八年(1634),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字称佐领,掌管所属人户、田宅、兵籍等。 牛录额真武官名。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前,满族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组成队伍,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原意为箭,额真意为主子。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满族基层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主官称为额真。此时牛录额真始正式成为官称。太宗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定牛录额真汉文名为佐领,掌管所属的人户、田宅、兵籍等。于是佐领一词既指军事组织,又是户籍组织,又作为官名。另外,对降附的汉人、蒙古人也编入旗籍,分设佐领管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