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消毒灭菌
牛奶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应用极其广泛,但牛奶食用之前必须认真消毒灭菌,否则可造成食物中毒甚至结核病等疾病的发生。牛奶消毒灭菌的方法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❶巴氏消毒法:可杀灭致病菌及腐败菌,又可分为两种,低温长时间法:加热温度为67-68℃,消毒时间为30分钟,消毒很快冷却到8-10℃,此法消毒,牛奶营养价值损失不大,只维生素有所破坏,奶的风味无改变,这是早期采用的方法。高温短时间法:加热温度80—85℃,时间1分钟,此法温度虽然高,但加热时间短,营养素损失少,原有风味可保持,国内外普遍采用。采用此法对设备要求严格,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❷超高温消毒法:加热温度130—150℃,时间为2—8秒。应用此法不仅可杀灭一切生长型细菌,而且可以杀灭嗜热芽孢梭菌的芽孢,消毒杀菌效果极佳。而又不影响牛奶的质量。本法使牛奶以薄膜状态与过热蒸气(130℃—150℃)接触2—3分钟,或用高压过热蒸气吹入牛奶消毒,用此法消毒的牛奶进行无菌包装,则可在无冷藏条件下,保存数月不变质。超高温消毒牛奶在营养素损失、风味的保持上均优于巴氏消毒法,已被愈来愈广泛地应用。目前市售的瓶装、袋装牛奶,一般为高温短时间消毒法消毒,牛奶经过高温消毒可保持无生长型细菌,但是牛奶消毒后在灌装过程中管道设备如有不清洁之处,所用瓶子若洗刷消毒不彻底,则不能保证装瓶后的牛奶完全无菌,因之在从市场买回后,一般还要再加热,再加热煮沸温度达到100℃,煮沸1—2分钟即可,或牛奶煮沸上溢即可,然后再行食用。另外目前家庭从市场上购回牛奶或从牛奶站取回牛奶,多数情况下并不马上食用,最好不要放置过久,而要及时煮沸消毒,消毒后若不立即饮用而是第二天清晨饮用,则在饮用前还要加热消毒则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