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儀仗鹵簿部 > 其他 > 牙門旗 牙門旗 yáménqí 省稱“門旗”。古代帝王出巡或將帥出征時用作儀仗、標識之牙旗。以其始樹於帳前構成門狀,故稱。蓋上古天子以象牙飾旗、樹旗表門之遺制。《三國志·魏志·典韋傳》:“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宋史·儀衛志六》:“牙門旗,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赤質,錯采爲神人象,中首前後各一門,左右道五門,門二旗,蓋取周制‘樹旗表門’及‘天子五門’之制。”《清史稿·輿服志四》:“〔皇帝大駕鹵簿〕其制,前列導象四……次翠華旗二,金鼓旗二,門旗八。”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帝王旗 > 牙門旗 牙門旗 yáménqí 古代帝王出巡或將師出征,樹旗以示門,故稱。《三國志·魏志·典韋傳》:“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唐·李匡義《資暇録》:“兵書言牙旗者將軍之旗,軍中必竪牙旗於門,是以史傳咸作‘牙門’字。”《宋史·儀衛志六》:“牙門旗,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赤質,錯采,爲神人象,中道前後各一門,左右道五門,門二旗,蓋取周制‘樹旗表門’及‘天子五門’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