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牙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牙税 自唐朝以后,在城乡市场出现了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收取佣金的牙店或牙行组织。明清时期规定,开设牙店或牙行须经官府批准,发给凭证即牙帖,并规定要按时换领牙帖。在领换牙帖时,要缴纳牙帖费和税银,称为“牙税”。牙税在明朝时是一种杂税,在清朝时具有营业牌照营业税性质。帖费在清朝乾隆帝(1736~1796年在位)时最高,为银3两。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錢糧賦税部 > 賦税 > 牙税 牙税 yáshuì 古代官府向牙商或牙行所徵之税。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財賦二·經制錢》:“三年冬,遂命東南八路提刑司,收五色經制錢赴行在……增添田宅牙税錢。”《清史稿·高宗紀一》:“己亥,免江蘇山陽等十三州縣牙税。”《清會典事例·户部·雜賦》:“京城牙税銀千五百三十一兩。” 牙税 牙税政府向牙行、牙侩等中间商人所征的税。明洪武(1368)初,“命在京兵马指挥领市司, 每三日一校勘街市度量权衡。稽牙侩物价; 在外, 城门兵马, 亦令兼领市司。”自嘉靖二年(1523)定市易法, 有牙行之名, 并发给牙行印信文簿, 即后称的牙帖。牙行获官印烙后, 每年须纳税银(即牙税)。清牙税原是城市衢市、山场集镇、舟车所辏、货物所聚, 择民之“良”者授之以帖, 以为牙侩。受帖者必须纳税(即牙税)。清牙税有营业税之性质。辛亥革命后, 北洋政府继续征收牙税。且提高税额,各省做法不尽相同。如河北省单棉货就有八种牙税,运出境外者还另征牙税。国民党政府曾宣布于1934年底废除,但未实现。1941年,始将牙税并入营业税征收。 ☚ 船料 牙帖 ☛ 牙税 牙税政府向牙行、牙侩等中间商人所征的税。明嘉靖二年 (1523年) 定市易法,有牙行之名,官发给牙行印信文簿 (后来称为牙帖,即营业执照)。牙行获印信后,每年需纳税银若干,此即牙税之始。在明代,牙税是一种杂税。清代,政府于城中衢市、山场集镇、舟车所辏、货物所聚之地,择民授之以帖,以为牙侩。牙侩受帖必须纳帖费。此种牙税为营业牌照性质。牙侩还要按年 (或月,或季) 缴纳常年税。此种牙税为营业税性质。此外,还有牙捐。牙帖原由藩司衙门颁发。雍正十一年 (1733年) 令各藩司因地制宜定出定额,报部存案,不许任意增发。这条规定使各省操给帖征税之权,中央不能增加收入,故后来又改由部发,各省转给,所收的税解部。牙帖分上中下3等,按时换领。帖费,在乾隆(1736—1795) 时最高的为3两。因官商勾结渔利,弊端累累,如京兆地方长期整商 (时效20年) 甲种一等帖费高达2000元。辛亥革命后,北京国民政府继续征收牙税,且提高税额; 各省做法不尽相同。如河北省,仅棉货就有8种牙税,运出境外者还另征牙税。南京国民政府于1941年将牙税并入营业税征收。 ☚ 包银 月桩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