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是较少见的一种牙源性肿瘤。以前曾认为是造釉细胞瘤或牙瘤的一种类型。1958年,Pindbrog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肿瘤,并给予此命名。此瘤主要发生于颌骨内,但也有少数发生在软组织;前者来源于残余釉上皮或造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后者则可能来自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大体病理所见为实质性肿瘤。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没有完整的包膜,且侵入骨组织。镜下所见主要为多边形上皮细胞,在纤维性间质中呈片状排列;细胞核大小不均、数目不等,呈现多型性,但极少见核分裂现象。本瘤另一最大的特点则是: 在淀粉样变性的细胞内或变性细胞周围常发生同心圆状的钙化。临床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平均年龄约为40岁左右。性别无明显差异。约2/3发生在下颌骨,双尖牙及磨牙区。发生于骨外者多见于颌骨前份的牙龈。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缓慢地呈进行性肿大,触诊质硬,瘤区可以缺牙。X线示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呈单房或多房状囊腔透光区,其中杂以不同大小密度增高的钙化团或点。约50%的病例可含有埋伏牙。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易与造釉细胞瘤,特别是牙源性钙化囊肿相混淆,应注意鉴别。牙源性钙化囊肿也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于1962年由Gorlin将其自造釉细胞瘤中分出和命名。它虽名为囊肿却常伴实质性或全为实质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多见,男女大致相等。但文献指出:在40岁以下发病者多见于女性及上颌;在40岁以上发病者则多为男性,好发于下颌。约75%的牙源性钙化囊肿发生在颌骨组织内 (磨牙区以前的部位);尚有25%可发生于软组织,主要是发生于牙龈。牙源性钙化囊肿的X线表现更易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混淆,其特点是:界限较清晰,透光区大于钙化区,且常为点状钙化灶。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具有局部浸润性,治疗不当常导致复发。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应按造釉细胞瘤治疗原则处理,即在肿瘤外0.5cm处截骨。牙源性钙化囊肿由于有完整包膜一般可行摘除术。

☚ 颌骨纤维骨瘤   牙源性腺瘤样瘤 ☛
000174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