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敏感症
牙本质敏感症是指牙齿受到外界刺激时,如机械的(刷牙,咬硬食物)、化学的(甜、酸)、温度的(冷、热)等等。产生的一种异常酸痛症状,这种酸痛可随刺激的去除而消失。牙本质敏感症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龋齿发展到牙本质时,也有这种症状。凡是引起牙釉质和牙本质磨损而使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牙体疾病,如磨耗、楔状缺损、酸蚀、外伤、牙折、龋病以及牙龈萎缩牙颈部暴露等等均可发生牙本质敏感。但并不是所有牙本质暴露的牙齿都出现症状,通常是与牙本质暴露的时间、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的快慢等有关。另外,如神经官能症、长期失眠等使全身应激性能增高的情况下,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也增高,在牙本质没有暴露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全口牙齿高度敏感。头颈部大剂量放射治疗后,也可出现牙齿敏感症状,但随全身情况的恢复,敏感症状可好转。
牙本质敏感症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据研究,可能是牙本质疼痛传导功能的变化,也可能是牙髓神经感受器的应激性增高,或两者均有。关于外界刺激的传入,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
❶认为是通过牙本质神经传导,牙本质中有神经纤维存在,并能越过釉牙本质界到达釉质内部;
❷通过造牙本质细胞的胞浆突起传导,认为其中含有乙酰胆碱酶,具有致痛的性能,当它受到刺激后,引起神经传导疼痛的作用;
❸认为是牙本质流体动力传导,即当受到外界刺激时,牙本质小管的内容物发生快速的内移和外移,刺激牙髓至牙本质区的神经,产生神经冲动而致痛。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激发痛。当刷牙、咬硬食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引起酸痛,刺激消除后,疼痛立止。无自发性疼痛。牙本质敏感的程度也因个体、部位、年龄、牙本质暴露的时间等,而有很大差异。牙本质暴露的时间越久,继发性牙本质便有充分的形成时间,牙本质小管也逐渐钙化,敏感症状就会逐渐减轻。
牙本质敏感症应与邻面龋、牙隐裂、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牙髓充血等相鉴别。尤其邻面龋往往误诊为牙本质敏感症而延误治疗,经脱敏治疗长期不愈者,应检查是否已引起慢性牙髓炎。在上述疾病中应注意鉴别牙髓充血,以便确定治疗措施。二者区别要点是: 牙本质敏感症主要对机械刺激最敏感。化学刺激次之,温度刺激更次之,当去除刺激后疼痛立即停止。而牙髓充血主要是对温度刺激反应明显,除去刺激后,疼痛尚持续片刻。
治疗:除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外,主要是采用脱敏治疗。其中有药物脱敏、离子导入、针刺脱敏疗法,后者适用于全口牙齿敏感者。药物脱敏等方法无效者可考虑用充填或全冠覆罩。
药物脱敏是利用苛性药物破坏牙本质感受器或利用药物的化学变化产生不溶性沉淀物,封闭牙本质小管,隔绝外界刺激传入的通路。常用的牙本质脱敏药物如下:
❶5%氟化钠甘油糊剂(氟化钠75g,甘油25ml调成糊剂)。常规隔湿,用药涂擦过敏区,氟渗透入牙硬组织中与钙盐结合。形成不溶性氟化磷灰石,降低对刺激的感受性。
❷新生碘化银 (2~5%碘酊,10%硝酸银)。隔湿后,用小棉球先蘸碘酊涂敏感区,用热气吹干,再涂硝酸银,成乳白色沉淀,依法反复进行数次。碘酊硝酸银作用后,产生新生碘化银,沉积于牙本质小管内,并且硝酸银具有凝固蛋白的作用,从而阻断了刺激传导,达到去敏效果。因硝酸银有腐蚀性,只适用于颌面。
❸氨制硝酸银(硝酸银70g,蒸馏水25ml,氨水100ml)。把硝酸银放入量杯内,加蒸馏水,搅拌至过饱和状态,再加入氨水,随加随搅,直至变为完全透明液为止。用法:隔湿,用小棉球蘸氨硝酸银液涂敏感区,热气吹干,1~2分钟后再涂丁香油还原呈黑色为止,还原剂也可用10%福尔马林。硝酸银经还原后产生蛋白银和还原银,沉淀于牙本质小管中,隔断传导,达到脱敏目的。此法因变黑色常仅用于后牙。
❹25~50%麝香草酚酊。用小棉球蘸麝香草酚酊置过敏区,用烧热的器械头放棉球上,产生白烟,至不感疼痛为度。
❺酚醛树脂(同根管塑化用方)。防湿后,用小棉球蘸混匀的药液置敏感区,涂擦3~5分钟,酚醛树脂未缩聚前,能腐蚀破坏牙本质感受器,缩聚后可在牙本质内形成树脂保护层,隔断外界刺激传导的通路。
❻近年来用防龋涂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封闭剂涂于过敏牙面,封闭剂渗入牙本质中,封闭牙本质小管,在牙面形成一保护层,隔断外界刺激。
❼含脱敏药物(如氟化钠、氯化锶)的牙膏也有一定的脱敏作用,且可让患者自己使用。除以上常用脱敏药物外,尚有碳酸钾、碳酸钠甘油糊剂、纯甘油热烫、中药复方细辛酊、大蒜酊以及核桃仁等均有一定脱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