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牒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牒试宋代解试中的一种考试方式。亦称“胄试”。宋制,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欲参加地方解试者,为避嫌疑,由官府用公牒(官府文书)送到别处贡院考试,称“牒试”。真宗景德二年(1005),始命文、武升朝官嫡亲送国子监附试,此后逐渐形成定制。凡知州、通判的门客,本治所的同宗或异姓亲属,离乡二千里的随侍同宗亲属,考官缌麻以上亲属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须参加解试者,皆牒送本路转运司应试;本路帅司和监司的亲属、门客,送往邻路转运司应试;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员的子侄等,牒送国子监附试。理宗嘉熙元年(1237)废。 牒试 牒试又称“胄试”。宋代科举解试之一。科举考试中有关官员的子弟、亲戚、门客,为避嫌疑,由官府用公牒送到别处贡院考试,称“牒试”。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命文、武升朝官嫡亲送国子学附试,以后渐成定制。凡知州、通判的门客,本治所的同宗或异姓亲属,离乡二千里的随侍同宗亲属,考试官缌麻以上亲属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须参加解试者,皆牒送本路转运司应试;本路帅司和监司的亲友,须参加解试者,送往邻路转运司应试;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员的子侄等,须参加解试者,牒送国子监附试。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 废。 ☚ 漕试 寓试 ☛ 牒试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亦称“胄试”。宋代为避免科举考试中有关官员与其亲友的嫌疑,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 命文武升朝官嫡亲送国子学附试,后渐形成制度,凡知州、通判的门客本治所的同宗或异姓亲属,离乡二千里的随侍同宗亲属,考官缌麻以上亲属和大功以上婚姻之家,须参加解试者,均牒送本路转运司应试;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的子侍等须参加解试的,牒送国子监附试。嘉熙元年 (公元1237年)停牒试之制。 牒试即转运司类试,亦称“漕试”。满里子弟(本路现任官随侍子弟)、避亲(试官五服内亲、婚姻亲)、门客(现任馆门人)三等人许牒试,即就转运司所在州别头试(《宋史·选举志》2、《朝野类要》卷2《漕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