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爱日精庐藏书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爱日精庐藏书志

 《爱日精庐藏书志》是清代一部私家藏书目录。清张金吾撰。清嘉庆廿五年(1820)夏,张金吾以“有禅学术治道”为准则,择宋元刊本、旧写本、前贤手抄本及当时罕见传写本等380种,编成此书,同年,以木活字印行,并以其藏书楼名为书名。此后,又在原4卷本基础上辑录原书序跋,重新编次,成《爱日精庐藏书志》36卷本,于清道光七年(1827)由常熟张氏刊刻出版;此后,又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吴县徐氏灵芬阁木活字印本。
 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号月霄,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藏书家。幼年丧父,由其叔父清著名刻书家张海鹏延师课读。 曾就读于照旷阁私塾,受业于同里黄廷鉴。22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屡试不第,遂专心著述与藏书。曾参与校《太平御览》,颇有成就。他博览典籍,从事经述、汉学、声韵、训诂等方面的研究,尤其专心于版本目录之学,考核源流,纂集经说,采辑金文,甚有成就。张氏藏书数量宏富,多达十万四千卷。其中宋元秘书甚多,不少是世间绝无仅有的孤本,如“《类林》、《祖庭广记》、《明秀集注》、《中州启札》等。张氏藏书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强调藏书是为了读书,他说:“藏书而不知读书,犹弗藏也;读书而不知研精覃思,随性分所近,犹弗读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其二是不秘藏自己的书。他说:“兹既幸归予手,若不公诸同好,广为传布,则虽宝如球璧,什袭而藏,于是书何裨? 于予又何裨?”(缪荃孙《艺风堂藏书续记》。金吾后半生专心致力于收集金人著作,历时15年汇为120卷,后撷其精英成《金文选》30卷。此外,还著有《诒经堂图》、《言旧录》等著作。
 该书36卷,续志4卷。约30余万字。前有作者自序。正文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部下又分小类,经部下有: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类;史部下有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载记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3类;子部下有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3类;集部下有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乐府类等5类。
 该书所收主要是宋元旧刊及有关实学而世所鲜传的抄本,其中不少是《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和《四库全书》纂修后所出之书。每书先列书名、卷数、版本,次辑录各家文集、《经义考》、《小学考》、《全唐文》等书中有关序跋和名人识语,再就原书加以考证、校勘,然后汇集所得,各为题解。对《四库全书》未收之书,仿宋代晁公武、陈振孙两家例,略加解题。元以前较详。各书标目,全依原本,所增注的时代及撰者等,则以阴文区别之。如:卷二《周易要义十卷》条下曰:“传是楼抄本,宋魏了翁撰。 方《周易集义》跋曰:“鹤山先生谪靖州,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见《桐江集》),此九经中之一也。《经义考》曰:按:叶氏《箓竹堂书目》有长孙无忌要义五册,凡十八卷。无锡秦对严前辈今有其书,大略与正义相同。考正义即系无忌刊定,非别一书也,云云。是书前有长孙无忌《上六经正义表》,叶氏、秦氏所藏,当即是书。以前有无忌上表,故误冠以长孙无忌耳。十八卷者,盖并子卷数之。卷一分上中下三卷,卷二至七俱分上下两卷。《经义考》诸经俱载要义而易类止载集义者,盖既疑要义即正义,而又疑集义即要义也。……”。这种体例是比较完善的,多为后来藏书家所仿效。清著名藏书家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志》就是仿效这种体例而编成的。
 该书所收书目序跋、考证都较详尽。经、史两类书收录比较齐全,尤其是收录了世所鲜见的旧抄本,为后人读书、藏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方便。清著名学者顾千里在本书的序中说:“观其某书,必列某本旧新之优劣,抄刻之异同,展卷俱在,若指诸掌,其开聚书之门径也。备载各家之序跋,原委粲然。复略就自序、校雠、考证、训诂、簿录、汇萃之所得,各发解题,其标读书之脉略也欤。世之欲藏书读书者,苟循是而求,焉不事半功倍欤?”
 张金吾收录书目的指导思想是“以穷经研史为主”,以鉴古为高,认为艺术、谱录、九流、小说等方面的书是百氏杂学,收录甚少,使本书在内容上受到一定局限。
爱日精庐藏书志

爱日精庐藏书志

私家藏书目录。清张金吾撰。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一字月霄。江苏常熟人。家世儒学,代有藏书。叔父张海鹏,以辑刊《学津讨源》、《墨海金壶》等丛书而著名。金吾自幼博览群书,二十二岁补博士弟子员。因省试不中,绝意仕途,笃志藏弆,积书至八万余卷,书楼“诒经堂”,亦名“爱日精庐”。嘉道间,与陈揆“稽瑞楼”并甲吴中。他强调为读书而藏书,尝言“藏书而不知读书,犹弗藏也”。并能乐与人共,有叩必应。此书之外,还编著《两汉五经博士考》、《广释名》、《金文最》等,多至二百余卷。
嘉庆二十三年(1818),张金吾曾编就一部二十卷的藏书简目。在此基础上,又别“择传本较稀及宋元明初暨传抄文阁本”凡一万二千卷,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编成善本藏书目录《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卷,并于次年用木活字排印出版。道光三年(1823),因藏书增益颇多,重加编次,更新体例,厘为三十六卷,道光六年(1826)续修四卷,合为四十卷,于次年梓印问世。通行的《爱日精庐藏书志》就是指这个四十卷本。
《爱日精庐藏书志》正续两编,计收录宋元旧本、明初精刻和旧抄精抄精校等善本书七百六十五部,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其收书原则,版本与内容并重,“要以有裨学术治道者为之断”。故对“阐明经训,考证古今”的经史著作尽量求全,对“古人精神所寄”的别集亦兼取并蓄,唯子部书籍仅“就其稍古与近理者”选而入之。张金吾藏书在他生前就已散尽,大部分善本书在迭经战乱后也已踪迹杳然,幸赖书志撰成,使后人尚能一窥梗概。
《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详备,体例严谨。每书之下必依次著录卷数、版本、作者、序跋题识及解题。其内容特点有三点:一、版本著录尤详,不仅记注版本形式特征和收藏情况,且“必列某本旧新之优劣,抄刻之异同,展卷具在,若指诸掌”。二、载录序跋题识,不遗不滥。凡“世有刊本,作者有专集行世,经部见于《经义考》、《小学考》,唐文见于《全唐文》”的序跋,不予录入,“余则备载全文。”比《经义考》体例精审得多。凡先辈时贤的手书题识,虽仅有校雠岁月、藏弆姓名,亦因其“皆古书源流所系”,而悉为登录。书目录存题识虽在张氏之先已有,但都不如张氏录存之详备规范。三、略附解题。除已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书和医书外,各书多有题跋性质的解题,或作内容提要,或汇萃历代簿录书目的记载,或自叙校雠考证训诂之心得。
《爱日精庐藏书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它广采博取历代各种书目体裁的优点,融为一体,创建了一种私家藏书目录的新体制。这种既有详尽著录,又有考订心得的目录体制,被后世目录学者概括为“题跋和书目合二而一的产物”,并以“藏书志”命名。藏书志目录体制比普通藏书目录的学术参考价值高,更适用于善本书目。后来藏书家编撰善本书目多仿效其例,如清末四大藏书家中的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另外该书志比前人更具体地阐明了善本的标准:“宋元旧椠有关经史实学而世鲜传本者,上也;书虽习见,或宋元刊本、或旧写本、或前贤手校本,可与今本考证异同者,次也;书不经见而出于近世传写者,又其次也。”在版本目录学研究中也产生过一定的借鉴作用。张金吾对藏书志体制和善本概念的具体阐述,集中在他撰写的《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和《例言》中,成为两篇古典目录学的经典文献。
《爱日精庐藏书志》三十六卷《续志》四卷除张氏自刻本外,还有光绪十三年(1887)吴县徐氏灵芬阁木活字印本。又1982年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影印张氏自刻本,附编简目及索引。

☚ 郑堂读书记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

爱日精庐藏书志

三十六卷。续志 四卷。清张金吾撰。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别字月霄,江苏常熟人。生于藏书世家,精校勘考据,二十岁即有志于藏书之业,后所藏逾八万卷,自将所藏中择取宋元旧本、明刻精本及旧钞、精钞、精校编为此目。初为四卷,后增补为四十卷(包括续志四卷)。收书七百六十五部,每书首列某氏刻本,辑录名家文集中有关跋文题识,再就原书加以考证校勘,最后汇集撰写解题。对于宋元刊本及《四库》未采而后出者,“各为解题,识流别”。另外,著录书名皆遵原本,增注之文则以阴文区别,因此成为重要的版本目录学资料。有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常熟张氏活字四卷本、道光七年(1827)常熟张氏刊本、光绪十三年(1877)吴县徐氏灵芳阁木活字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