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Suì《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系燧人氏之后。” 燧suì❶告警的烽火。見“烽燧”。 ❷火把。張衡《西京賦》:“升觴舉燧,既釂鳴鐘。”應瑒《西狩賦》:“長燧電舉,高煙蔽雲。” 燧读音s·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徐醉切,去,至韵。 ❶古代取火的一种器具,“阳燧”就是今天的凹面镜。 ❷告警的烽烟;烽火台。 ❸火炬之类。 上一条: 璲 下一条: 𤑾 燧sui❶古代取火的工具。《韩非子·五蠹》:“钻~取火以化腥臊。”《战国策·齐策三》:“譬若挹(yi)水于河而取火于~也。”(譬若:比如。挹:舀(yao)。) ❷烽火。同义合成词:“烽燧”。周邦彦《汴都赋》:“障垒息~而摧橹。”(障垒:防御工事。摧:折断。橹:望楼,用于侦察的建筑物。)《墨子·号令》:“与城上烽~相望。” 燧suì❶古代取火的用具 △ ~石。 ❷古代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白天放的烟叫“烽”,夜间点的火叫“燧” △ 烽~。 燧❶上古取火的器具:~石︱金~︱木~。 ❷古代告警的烽火:烽~。 燧suì❶ 古代取火的器具:木燧│钻燧取火。 ❷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燧相望。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爐燈部 > 竈具 > 燧 燧 suì 古時用的取火具。又分兩種:沿用燧人氏發明的鑽木取火方法的木製器具稱“木燧”,用映日聚焦取火方法的凹面銅鏡稱“陽燧”,《禮記·内則》:”子事父母……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右佩块、捍、管、递、大觿、木燧。”孔穎達疏:“皇氏云:晴則以金燧取火於日,陰則以木燧鑽火也。”《韓非子·五蠹》:“鑽燧取火,以化腥臊。”《淮南子·覽冥》:“夫陽燧取火于日,方諸取露于月”。漢·王充《論衡·亂龍》:“今伎道之家,鑄陽燧取飛火于日”。 燧suì❶ 古代取火器材。《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取火以化腥臊。” ❷ 火炬之类。《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驾载~,宋公违命。” ❸ 古代边关报警的烽火。《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斥候:侦察兵。) ❹ 指烽火台。陆游《入蜀记》:“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 燧*suiECDD ❶古人取火的器具:钻~取火。 ❷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烽~。 ❸<文>火炬:举~。 烽火 烽火爟(爟火;爟烽;爟燧) 烽燧 狼燧 燋烽 惊烽 军烽 云火 候火 骊火 堠火 云路火 报警的烽火:惊烽 白天放的烟:烽(烽火;烽烟;狼烽) 狼火 狼烟 堠烟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烟尘 夜间举的火:燧 边境的烽火:边火 边烽 边关的烽火:关燧 连延的烽火:连烽 (古代边防报警点的烟火:烽火) ☚ 野火 火焰 ☛
火炬 火炬炬(烈炬;膏炬) 燧(炎燧;举~) 燎(燎炬;燎火) 烛(烛炬;烛火;燋烛) 长火 火把 炬火,火把:焦火 用苇杆扎成的火炬:苣(束苣) 用麻杆做的火炬:麻炬 古时祭祀时所举的燎火:权火 古代边防夜间报警的火炬:燧 庭中照明的火炬:庭燎 引火的火炬:引火 点燃的火把:炬火 明亮的火炬:宣燎 光度强烈的火炬:猛炬 (束状的照明物:火炬) ☚ 照具 灯、烛 ☛
用具 用具器(器具;器物;器件;器用;竹~) 具(家具;行~;教~;量~;玩~) 家伙 家事 家活 家生 家什 各种用具:器物 用器 物器 行仗 形物 携带的用具:赍具 拍打用具:拍(拍子;蝇~) 旧时家长责打家人的用具:家法 旧时塾师体罚学童的木尺:戒尺 戒方 夹物具:夹(夹子;~板;铁~;发~;书~;卷~) 卡(卡子;卡具;发~) 铗 筴 梜 剪(火~;夹剪) 镊(镊子) 抓爬背痒的用品:爪杖 如意(铁~) 叉物具:叉(~子;钢~;木~;刀~;鱼~;粪~) 悬挂或探取东西的用具:钩(钩子;挂~;秤~;钓~) 钜 炭钩子:鋊 望远具:金目 望远镜 簸扬具:簸(簸箕) 箕 筛物具:筛(筛子;罗~;粗~) 簁 细筛:罗(绢~)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提(油~;酒~) 取火具:燧(燧石;木~) 火石 火柴 洋火 供上、下的用具或设备:梯(梯子;楼梯;扶~) 阶 隥 梯上的横木:梯桄 遮盖具:罩(罩子;纱~;面~;灯~) 汲水器:缶 瓶(银~) 从井中打水的用具:银瓶素埂 素绠银瓶金瓶素绠
另见:家具 器具 工具 ☚ 用具 清扫用具 ☛ 〖燧〗 粵 seoi6〔睡〕普 suì ❶ 古代取火的器具。韓非《韓非子.五蠹》:「鑽〜取火。」 ❷ 古代邊防告警的烽火,有詞語「烽〜」。墨翟《墨子.號令》:「與城上烽〜相望。」
燧suì❶古代告警的烽烟。周邦彦《汴都赋》: “障垒熄燧而摧橹。” ❷古代取火器。如:钻燧取火。 燧suì ❶ (古代取火的器具) flint ❷ (古代告警的烽火) beacon fire ◆燧木取火 get fire from wood by friction; 燧石 {矿} flint; firestone; silex; {岩} chert; gunflint; petrosilex; amausite 燧suì 吏名,汉朝边郡置候官、候、燧,属郡都尉,掌侦察敌情、报警边事;如发现敌人来,则以烽火报警。燧有长,上承候长之命,下有兵卒若干人。见《居延汉简》、《敦煌汉简》。 △燧suì16画 火部 (1) 古代取火的器具: ~石|钻~取火。 (2) 古代边防夜间举火报警的信号: 烽~|举~。 燧 ☚ 隘 四部 ☛ 燧 金 隶suì【析形】形声字。金文字形从火,隊声。隶、楷字形从火,遂声。 【释义】《玉篇》:“以取火于日。”本义是古代取火器材。分木燧、金燧(阳燧)两类。木燧按季节用不同的木料制成,钻以取火;金燧以铜制凹面镜,在阳光下聚光发热以取火。又表示古代边防夜间报警的火炬,与白昼使用的“烽”相对。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燧人氏]相传在原始社会,人类像野兽一样生食动物,因其腥臊恶臭,伤人腹胃,经常有人生病。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不仅使原始人能随时随地吃烧烤食物,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抵御自然的能力,因此受到人们的拥戴,被立为王。由于他发明了钻木取火,后人把他称为“燧人氏”,和伏羲氏、神农氏并称为“三皇”。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meaningful part is火(huǒ,fire) 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隊(suì). In Official script and Regular script the meaningful part is火(huǒ,fire) 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遂(suì). 【original meaning】 Tool for making f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