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燕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燕燕yàn yàn

(字)萧绰,即萧太后,辽代景宗后。


燕燕yàn yàn

(别名)见绿珠。

燕燕

燕燕

《诗经·邶风》篇名。其作者及本事历来说法不一。《毛诗序》谓:“《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韩诗》谓卫定姜归其娣,送之而作。《鲁诗》、《齐诗》则以为定姜送其妇归宁,而作是诗。全诗四章。前三章写惜别情景,每章头两句以双燕齐飞起兴,烘托气氛;后四句写挥泪痛别。末章是别后回忆,记述临别赠言。感情真挚,语言哀切。常被诗家引为故实,对后世送别诗有一定影响。

☚ 野有死麕   谷风 ☛
燕燕

燕燕

《诗经·邶风》篇名。《毛诗序》云:“《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崔述以为“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而《诗》称‘之子于归’者,皆指女子之嫁者言之,未闻有称大归为于归者。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读风偶说》)。今人多取崔氏之说,认为是卫国国君送别女弟远嫁之诗。全诗四章,章六句。前三章写送别时之情景,末章写其兄称赞女弟的美德并以此自勉,为后世送别诗之滥觞。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看燕燕,送归妾。”即以此诗为典故。

☚ 绿衣   日月 ☛

燕燕

 题解
 这首诗见于《邶风》。据《诗序》的说法,是卫庄公之妻姜氏送庄公之妾戴妫远别时所作。清人王渔洋在《分甘余话》中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
 
原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注释
 ①差池:参差。 ②颉:上飞。 ③颃:下飞。 ④仲氏:少女。仲是姓。 ⑤只:助词。 ⑥勖:勉励。
 赏读
 这首诗共四章。前三章内容相同,都是写庄姜目送戴妫远别的悲伤之情。从内容上看,前三章中各章均以两句为一层,各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戴妫将要起程,第二层写送戴妫登上路程,第三层写与戴妫分别以后。从描写角度上,首章“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以燕子伸张羽毛,来比喻戴妫出行前整理服装。戴妫是因子谋逆被杀而遭遣归的,在子死夫亡的情境下出行,却沉着地整理服装,有力地刻画了戴妫的沉着从容。二章“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借燕子忽上忽下的飞行,来比喻戴妫辞别前的留恋返顾、念念不舍之情。三章“燕燕于飞,不上其音”,借燕子忽高忽低的叫声来表现戴妫临别时的悲凄哽咽之情。前三章首二句全是起兴之笔,分别从动作、神情、声音诸方面描写出戴妫归别前的痛苦心情。前三章后四句都是写庄姜的送别行为,首章以“远送于野”表明难舍难离之情。二章以“伫立以泣”写庄姜悲伤之深,三章则直抒胸臆,以“其音”、“我心”相印照,表明庄姜对戴妫的情深意厚。最后一章是对戴妫品德的评价。赞美她心怀诚实而深远,态度温和又恭顺,为人善良又谨慎。诗歌以回忆戴妫叮嘱之语做结,更显得意味深长。
 这首诗比兴奇特,既写出了燕子的神致音容,也表现出了戴妫的性格品德,而且善于借助景物特征刻画人物送别时的心境,为后人送别开创了典范。
 


《诗经》篇文之《燕燕》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11),淑慎其身(12)
 先君之思(13),以勖寡人(14)


 

 【注释】①燕燕:燕子。②差(cī)池:不齐貌。③之子:这个女子。归:出嫁。④弗:不。⑤颉(xié):向上飞。颃(háng):向下飞。⑥将:送。⑦伫立:久立。⑧劳:忧伤;愁苦。⑨仲氏:次女。任:诚实。⑩塞渊:厚道。(11)终:既。惠:恭顺。(12)淑:善良。(13)先君:先父,前辈国君。(14)勖(xù):勉励。寡人:国君自称。
 【鉴赏】这是国君送妹远嫁之诗。
 


 全诗四章。前三章写送别时的情景。三章意思大体相同,每章首二句皆为兴体。一章说燕子飞翔,羽翅参差;二章说燕子飞翔,忽上忽下;三章说燕子飞翔,上下飞鸣。诗以此兴比国君与妹妹出行于道,或前或后相互倾谈,依依不舍。妹妹出嫁,他送了一程又一程。已送到郊外,仍继续送行,一直送到南边。迎亲的车队渐渐远去,再也见不到妹妹的身影,他不禁潸然泪下,久立饮泣,劳念伤心。四章写妹妹的品德。这位二妹心地诚实厚道,为人既温和又谦恭,既贤淑又谨慎。临行前夕,她还以要思念先君的遗训来勉励自己。
 《诗序》说:“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说:“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于野,作诗以见己志。”此说实不可信。《史记·卫康叔世家》说:“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死。陈女女弟亦幸于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据此可知,完在立太子之前,其母戴妫已死。谓“庄姜送归妾”与史实不符。“之子于归”在《诗经》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即“这个女子出嫁”。如《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等即是。谓“庄姜送归妾”与句意不符。上古时期,“寡人”为国君的谦称,此诗的“寡人”绝非指“庄姜”。谓“庄姜送归妾”与人物的身份也不符。

《诗经》-《燕燕》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蟾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毛诗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燕燕》一诗是卫庄姜所作,这个说法历来没有多少争论,是可信的。
 卫庄姜是齐庄公的女儿,嫁卫庄公,故称庄姜。庄姜美而无子,《诗经》中的《硕人》一篇就是卫人赞美她的诗。卫庄公希望有儿子以继其位,又娶了陈国姑娘厉妫、戴妫姊妹。厉妫生子孝伯,早死; 戴妫生子名完,庄姜即以为己子,并立为太子。庄公另有宠妾生子名州吁。州吁年长,有宠而好兵,庄公就让他为将带兵。庄公二十三年卒,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恒公。州吁骄奢不顺,桓公撤了他的职。州吁逃亡国外。桓公十六年 (公元719年),州吁纠集流亡国外的卫人,回国杀死桓公,自立为卫君。就在这年,州吁欲伐郑,请宋、陈、蔡三国共同出兵。九月,卫国老臣石碏乘机与陈侯设计杀了州吁,而立桓公弟,是为卫宣公。
 州吁既杀桓公,桓公母戴妫也受牵连,被遣送回娘家陈国,临行,庄姜送之,乃作此诗。据《春秋经》隐公四年 (即卫桓公十六年) 载:“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以历法推算,戊申是三月十六日。则戴妫之大归,庄姜之作诗,当在桓公十六年三月四月之交,其时燕飞正忙,故本诗见物托兴,即以“燕燕于飞引起。
 这首诗是我国送别诗最早的一篇,也是《诗经》里非常动人的一篇。《朱子语类》说:“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就是说,这首诗抒发情感,表现诗人形象性格十分突出,千古之下,如在目前。
 州吁之乱是卫国的一大国难,被杀的桓公既是国君,又是庄姜、戴妫共同的儿子; 庄姜与戴妫感情非常融洽; 戴妫被逐,将是一种永别;这时庄姜相送于野,国愁家恨与惜别之情交织于胸,最后便由这首短短的诗篇曲曲表达出来。
 诗分四章,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写眼前之景,独写飞燕者,三四月里,燕子双双飞翔是那么自由快乐,正反衬自己的生离死别的愁苦。既因以托兴,又点明时间,起笔已是非凡。“差池其羽”,“其羽”代指燕子;“差池”谓其有前有后。次章“颉之颃之”谓其忽上忽下; 三章“下上其音”,谓其边飞边鸣,呢喃细语。凡此皆以反衬自己与戴妫迟迟行进、相对无言、而即将分离。寓情于景,笔法生动。
 各章下文“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正面写自己送别戴妫直到野外,望着她渐渐南行 (陈在卫的东南方向),直到望不见她的身影; 先是落泪,继而伫立,最后只有劳念伤心了。这里写得层层递进,字字包含着深情。
 为什么对戴妫如此依依惜别呢? 在第四章里补出来: 她是可信任的好人,她心地善良,诚实深沉,性格温和,立身谨慎,先君 (指卫庄公) 在世时的想法就是让我们二人同心协力。这最末一章补足了惜别之情,使全诗达到圆润饱满的境界,而且内容上赞美了戴妫的为人,同时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和戴妫相同的性格风貌。真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而又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就是朱熹所谓“直是写得他精神出”了。
 陈子展《诗经直解》引清朝王士祯《分甘余话》说:“《燕燕》之诗,许彦周以为可泣鬼神。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之祖。”又在《池北偶谈》 中说:“予六七岁,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觉枨触欲涕,不自知所以然。稍长,遂颇悟兴观群怨之旨。”此固王士祯个人的读后感受,然亦颇有其普遍性。原因在于这首诗写的不仅是“儿女共沾巾”之情,更重要的是它透露了人品善恶及家国兴亡之感。
 宋辛稼轩有一首《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其中有句:“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句中连用三个典故,列叙古代美人衔悲去国的不幸遭遇,来发抒送别茂嘉时的无限感慨。其中“看燕燕”二句,即用此诗。这就意味着他不仅是倾诉兄弟离别的私情,而是和《燕燕》一诗一样饱含着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当前政治的不满。辛弃疾可谓卫庄姜千古知音。其他或有对此诗别持异说者,恐怕视辛弃疾又望尘莫及了。

诗词《燕燕》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勗寡人。(11)

 
 【注释】 ①燕燕:燕子。差池(ci chi 疵持):不齐的样子。羽:翅膀。燕子飞翔时有先有后,故其翅不相平行。②之子:指被送的女子。归:大归。古时妇女回娘家省亲称归宁;被斥逐回家,不得再返称大归。野:郊外。③泣、涕:均指眼泪。④颉(jie 洁):上飞。颃(hang 杭):下飞。⑤远于将之:犹言“将之于远”。将:送。⑥下上其音:指鸟儿边飞边鸣,声随飞燕下上低昂。⑦南:古与“林”字声近义通。林,指郊外。⑧劳:忧伤。⑨仲氏:古代称次男次女为仲。任:可以信托的意思。只:助词。塞:诚、满。渊:深,厚。⑩终:既。(11)勗(xu许):勉励。寡人:古时国君(国母)自称。
 
 【译文】 双双燕子飞天上,前后参差展翅膀。你要远行归故乡,送到郊外旷野上。背影渐远望不见,泪珠滚滚雨一样。双双燕子飞天上,忽高忽低追逐忙。你要远行归故乡,相送不嫌道路长。背影渐远望不见,凝神久立泪汪汪。双双燕子飞天上,忽下忽上呢喃唱。你要远行归故乡,送到郊外树林旁。背影渐远望不见,依依不舍欲断肠。妹妹为人可信任,心地诚实又沉稳。脾气温和性柔顺,善良谨慎好人品。经常用对先君的思念,慰勉我破碎的心。
 
 【集评】 《毛诗序》:“《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清·王士祯:“《燕燕》之诗,许彦周以为可泣鬼神。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之祖。”(《分甘余话》卷三)
 清·方玉润:“前三章不过送别情景,末章乃追念前贤,愈觉难舍。且以先君之勗,而竟不能长相保,尤为可悲。语意沉痛,不忍卒读。”(《诗经原始》卷三)
 
 【总案】 《左传》记载,卫庄公远娶齐庄公之女,称庄姜。庄姜美而无子,以庄公与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卒,完立为君,即卫桓公。庄公庶子州吁骄奢不顺,于桓公十六年(前719年)弑君自立。是为卫州吁之乱。桓公被杀后,戴妫被遣送回陈。庄姜送之郊外,看见双双自在飞翔的燕子,联想到自己与戴妫同遭丧夫失子之痛,而今又被迫分离,欲求相依为命而不可得,一时国愁家恨和生离死别之情交织心头,通过这首小诗婉曲表达出来。极写燕燕于飞之乐,正反衬二人依依惜别之哀。不可以寻常送别诗观之。前人旧说,或有云卫女嫁于南国,其兄送之;或有云薛侯送妹适卫,皆无据。

《诗经》之《燕燕》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燕燕

 〔原文〕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飞、归,微部。羽、野、雨,鱼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伫立以泣。
 (颃、将,阳部。及、泣,缉部。)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音、南、心,侵部。)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鲁齐勖作畜。)
 (渊、身、人,真部。)
 〔译文〕
 燕燕双双往来飞,舒展尾翼上下追。我送的这个人啊,要回家去不再归。远远送她到郊外,张望再张望,渐渐离去看不见,禁不住,泪如雨流成行。
 燕燕双双往来飞,飞上飞下前后随。我送的这个人啊,要回家去不返回。远远送她告别离,张望再张望,渐渐离去看不见,久立原地哭泣不能语。
 燕燕双双往来飞,呢喃细语边鸣边飞。我送的这个人啊,要回家去永不归。远远送她到城南,张望再张望,渐渐离去看不见,心如刀绞面对无言。
 仲氏你有好品德,心地善良又忠厚。非常温和又恭顺,自身谨慎有修养。先君遗德常思念,就将好话劝寡人。
 〔评介〕
 《燕燕》四章,章六句。这篇诗,历来学者说法不一。《毛诗》认为此诗是卫庄姜送归妾之作;《鲁诗》认为此诗是卫定姜送其妇归而作;《齐诗》认为此诗是定姜送其妇归宁,并为献公无礼而作; 清王应麟认为是卫定姜归其娣,送之而作。今人蓝菊荪则认为此诗的主人公当是农村的贫家小子,见他的情人出嫁他姓而作此诗。
 多数学者认为此诗是卫庄姜所作。《诗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说:“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这是《燕燕》诗本事,认为诗是卫庄姜所作,应该是可靠的。宋辛稼轩有一首《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其中有句:“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其中“看燕燕”二句,即用此诗之典。
 全诗四章,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兴,兴起下文:“之子于归”,象征归者送者生离死别的愁若,寓情于景。末章追美归者平生性行之贤作结。并以先君相勉,而竟不能长相保,尤为可悲。这首诗是我国送别诗中最早的一篇,也是《诗经》中非常动人的一篇。《朱子语类》评之说:“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清王士祯《分甘馀话》说:“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之祖。”
 诗中语言悲切感人,字字含着深情。先写送到郊野,望着她渐渐南行,直到望不见她的身影;从感情上先是“泣涕如雨”,继而“伫立以泣”,最后“实劳我心”只好忧念伤心了,这里写得层层递进,将思想感情曲曲表达出来。语意沉痛,不忍卒读。尤其诗中“瞻望弗及,伫立以泣”二句, 更是感人肺腑。 宋许𫗱《彦周诗话》评此二句说:“真可以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与子由诗》云: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皆远绍其意。”

古代民歌《燕燕》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本篇为送别诗。其作者及谁送谁,历来众说纷纭。据 《毛诗序》 云:“《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其作者自然是卫庄姜。《韩诗》则认为是卫定姜归其娣,送别而作。《鲁诗》、《齐诗》又均认为是定姜送其媳归宁。以《毛诗序》说为可信。今从之。
 卫庄姜,为齐庄公之女,嫁卫庄公,故称庄姜。据《左传》隐公三年、四年记载:庄姜无子,以庄公妾陈国女子戴妫之子完为己子,立为太子,于庄公二十三年,庄公死后继王位,称卫桓公。庄公另一宠妾所生之子名州吁,庄公时为将带兵,此时骄横不服,桓公将他撤职,他遂逃往国外。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州吁带人回国杀死桓公,自立为卫君。桓公之母戴妫因受牵连被逐回陈国娘家,庄姜送别时作此诗。据《春秋经》隐公四年(即卫桓公十六年)载:“州吁杀桓公。”当时正在三、四月之交。这与开篇“燕燕于飞”所写景象正相符。
 卫州吁杀死卫桓公,给卫国造成极大灾难。桓公为庄姜与戴妫的共同儿子,庄姜与戴妫又亲密无间,戴妫被遣返,将是永别,庄姜送她时,满怀国仇家恨与依恋惜别之情,就借此诗表现出来。
 全诗共分四章,前三章均以“燕燕于飞”起兴。这是借三、四月间燕子在空中双双自由比翼飞翔的欢乐,以反衬自己生离死别难堪的愁苦。既是起兴,又暗寓事件的时间。开头写得极好。前三章第二句分别写出燕子飞翔时不同的状态: “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差池其羽”,“其羽”,指燕翅。“差池”,不齐貌。空中诸多燕子飞翔时,其先后或方向不同,故其翅不相平行。“颉之颃之”,飞行时忽上忽下。“下上其音”,上下翻飞,呢喃欢鸣。所有这一切,都反衬出庄姜与戴妫即将离别时那种迟迟不前、默然无语、惆怅悲苦的精神状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燕子飞翔状态描写得尤其生动逼真。
 继起兴之后,前三章第三句均点明:送 “之子于归”。“之子”,指戴妫。以痛苦的心怀表明是送戴妫回陈国。接着前三章第四句又从正面写出送别戴妫的地点是 “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庄姜一直送戴妫到南郊。以后,前三章均写出庄姜对戴妫 “瞻望弗及”。久久望着她走去,直到她的身影消逝在远方而望不到的时候。其依恋不舍之深情,通过这种场面与形象充分表露。最后,前三章的末句又分别写出庄姜惜别悲伤的不同神态: “泣涕如雨”、“佇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泪落如雨,继之久立而泣,最后是忧思伤心。写感伤悲苦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写得形象逼真,表现了笃厚至深的情思。
 庄姜对戴妫为何依恋之情如此之深呢?这在第四章作了交代: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此言: 戴妫足以使人信任,诚实深沉,性格温和,待人处事善良而谨慎。唯其如此,“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先君”,指卫庄公。“勖”,助。“寡人”,国君之自称,此处为庄姜自称。此二句言:先君的想法是以仲氏辅助寡人。末章作者以赞美的口吻写出戴妫的人品性格特征,从而也表明她们相处之融洽亲密。这就为上文庄姜送别戴妫时的依恋不舍洒泪惜别的深情补充了根据。
 本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送别诗,写得真切动人。《朱子语类》云: “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不仅托出戴妫的为人品德性格,而且突出地描绘出庄姜送别时鲜明生动而逼真的形象,从而使读者窥见她的思想性格与对戴妫的深情,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颇感人肺腑。这就是所谓 “写得他精神出”。
 本篇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送别诗。

《燕燕》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燕燕》

 燕燕于飞,春燕双双天上飞,


差池其羽。参差不齐展翅膀。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远嫁,


远送于野。送她到郊外路旁。


瞻望弗及,纵目远望已不见,


泣涕如雨! 泪落纷纷如雨降!



燕燕于飞,春燕双双天上飞,


颉之颃之。上下追随齐低昂。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远嫁,


远于将之。送她到遥远地方。


瞻望弗及,纵目远望已不见,


伫立以泣! 久久站立泪汪汪!



燕燕于飞,春燕双双天上飞,


下上其音。高飞低掠呢喃唱。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要出嫁,


远送于南。远送她去往南方。


瞻望弗及,纵目远望已不见,


实劳我心。思念不已我心伤。



仲氏任只,二妹为人可信任,


其心塞渊。心地笃厚情意深。


终温且惠,性格温和且柔顺,


淑慎其身。为人善良又谨慎。


先君之思,如此安排是先君,


以勖寡人(11)。她用此语劝寡人。



[注释] ①燕燕:一对燕子。②差(ci)池:参差不齐的样子。③于归:出嫁。④颉(xie):向下飞。颃(hang):向上飞。⑤将:送。⑥南:南国,指卫国以南的国家。⑦劳:愁苦。⑧仲氏:古代称第二子、第二女为仲;仲氏,二妹。任:信任。⑨塞:诚实。渊:深远,引申为(情感)深厚。⑩淑:良善。(11)勖(xu):勉励、安慰。寡人:国君的自称。



[赏析]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为送别族弟辛茂嘉而作的《贺新郎·绿树听啼》中说:“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一连用了三个历史典故以抒写离别之苦。其中“看燕燕,送归妾”指的就是《邶风·燕燕》的本事。


辛弃疾和朱熹等,都是据《毛诗》之说以理解本诗的。《诗序》认为:“《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按照这 一说法,《邶风·燕燕》的作者是位女性,即卫庄公夫人齐女庄姜。诗中所写到的“归妾”,指的是继庄公即位的桓公完的生母戴妫。但这一说法,与《史记·卫世家》等所载史实不完全相符。《鲁诗》、《齐诗》则认为此诗系卫定姜(卫定公夫人)送其守寡儿媳返归娘家之作,《韩诗》又认为是卫定姜送其娣(夫妾)归国之作。宋人王质《诗总闻》及清代以后的学者也有人认为此诗系卫女远嫁,其兄为之送别之作。


然而,上述诸说,似皆与诗意有抵牾。细审全诗,尤其是从诗的意境及所抒发情感的缠绵悱恻、细腻深沉等方面来看,送别的双方,似乎并非嫡妾、婆媳或兄妹,而更像是一对情人。同时,前人也早已指出,“寡人”非“妇人称谓”(《诗总闻》)。所以,我们认为此诗的作者当是一位年轻的卫君。他和 一位排行第二、有着亲戚关系的姑娘之间有着真挚的爱情,但迫于父命,不能成婚。后来,当姑娘远嫁南国时,卫君曾前往送行,并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痛和对姑娘的深切怀念之情。


《邶风·燕燕》前三章,均章首起兴。诗人以对燕子双双翱翔于天空时的各种情态的生动描写,来象征获得自由爱情的情侣的亲密相随相处,又以此反衬迫于礼教限制而不得不长别乃至永诀的情侣的苦楚和孤独。送了一程又一程,诀别的时刻终于到来。当心上的人被迫另适他人,远行异邦,并从自己的视野中逐渐消失的时候,自己抚今思昔,怎能不感慨万千,以至“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呢?诗人还以重吟迭唱的形式,反复突出了对送别这一场面的描写。虽然诗中没有出现“依依惜别”、“悲痛”字样,但通过人物动作和细节(泪下如雨)的描写,已将这些感情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如果说前三章,已勾勒出了一幅送别图画的大体轮廓的话,那么,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这更为重要的一笔,则有待于在第四章中才能补足。为什么这位远去的姑娘如此令人眷念?这是因为她展示于男主人公面前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美好:诚实、善良、温柔、和顺……为了避免抽象化,诗中还拈出姑娘临别时劝勉“寡人”的话,以说明她的深情和贤惠。“先君之思”,是姑娘临别时的赠言。其中包含了数层意思:一是婚姻大事,是由父王(先君)决定的,爱情悲剧的根子在父王那里。二是深感离别的苦楚,但情势已不可挽回,所以用孝思来劝勉、安慰男主人公。言外之意是:先君的决定,是出于政治利益方面的考虑。对于眼前的现实,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呢? 姑娘内心痛苦万分,但她还要想方设法安慰对方,这不是又一次体现了她的善良、贤惠吗? 正因为如此,也就使男主人公更感到难舍难分。在赞美姑娘心灵美和人格美的同时,也流露了诗人(男主人公)和姑娘相近的性格风貌。所以末章的铺叙,对于交代“远送于野”、“伫立以泣”的缘由、完成刻画人物性格以及使全诗的结构趋于完整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尽管对于送别的原因、人物的身份理解或有不同,但对此诗善写离别之情、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历来人们的认识又是 一致的。宋人许𫗱《彦周诗话》在引此诗首章后,赞道:“此真可泣鬼神矣。”朱熹也称赞此诗说:“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朱子语类》)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也指出此诗“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由于《毛诗》的巨大影响,所以不仅是送别的情人,而且还兼括了由于政治原因而别离者,都曾为这首“千古送别诗之祖”(王士祯语)的哀歌所感动,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共鸣。《邶风·燕燕》所给予后世和后世文学家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燕燕yàn yàn

燕子。韦应物《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燕燕东向来,文鵷亦西飞。”

燕燕

燕燕

〔原文〕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飞、归,微部。羽、野、雨,鱼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伫立以泣。
(颃、将,阳部。及、泣,缉部。)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音、南、心,侵部。)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鲁齐勖作畜。)
(渊、身、人,真部。)
〔译文〕
燕燕双双往来飞,舒展尾翼上下追。我送的这个人啊,要回家去不再归。远远送她到郊外,张望再张望,渐渐离去看不见,禁不住,泪如雨流成行。
燕燕双双往来飞,飞上飞下前后随。我送的这个人啊,要回家去不返回。远远送她告别离,张望再张望,渐渐离去看不见,久立原地哭泣不能语。
燕燕双双往来飞,呢喃细语边鸣边飞。我送的这个人啊,要回家去永不归。远远送她到城南,张望再张望,渐渐离去看不见,心如刀绞面对无言。
仲氏你有好品德,心地善良又忠厚。非常温和又恭顺,自身谨慎有修养。先君遗德常思念,就将好话劝寡人。
〔评介〕
《燕燕》四章,章六句。这篇诗,历来学者说法不一。《毛诗》认为此诗是卫庄姜送归妾之作;《鲁诗》认为此诗是卫定姜送其妇归而作;《齐诗》认为此诗是定姜送其妇归宁,并为献公无礼而作; 清王应麟认为是卫定姜归其娣,送之而作。今人蓝菊荪则认为此诗的主人公当是农村的贫家小子,见他的情人出嫁他姓而作此诗。
多数学者认为此诗是卫庄姜所作。《诗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说:“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这是《燕燕》诗本事,认为诗是卫庄姜所作,应该是可靠的。宋辛稼轩有一首《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其中有句:“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其中“看燕燕”二句,即用此诗之典。
全诗四章,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兴,兴起下文:“之子于归”,象征归者送者生离死别的愁若,寓情于景。末章追美归者平生性行之贤作结。并以先君相勉,而竟不能长相保,尤为可悲。这首诗是我国送别诗中最早的一篇,也是《诗经》中非常动人的一篇。《朱子语类》评之说:“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清王士祯《分甘馀话》说:“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之祖。”
诗中语言悲切感人,字字含着深情。先写送到郊野,望着她渐渐南行,直到望不见她的身影;从感情上先是“泣涕如雨”,继而“伫立以泣”,最后“实劳我心”只好忧念伤心了,这里写得层层递进,将思想感情曲曲表达出来。语意沉痛,不忍卒读。尤其诗中“瞻望弗及,伫立以泣”二句, 更是感人肺腑。 宋许𫗱《彦周诗话》评此二句说:“真可以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与子由诗》云: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皆远绍其意。”

☚ 绿衣   日月 ☛

燕燕

燕燕

❶众多的燕子。《邶风·燕燕》一章:“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朱熹《集传》:“燕燕,重言也。”王先谦《集疏》:“连言燕燕者,非一燕。”参见《草木篇》[燕]条。
❷安然休息之貌。《小雅·北山》四章: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鲁诗》“燕燕”作“宴宴”。毛《传》:“燕燕,安息貌。尽力劳病,以从国事。”朱熹《集传》:“言役使之不均也。”

☚ 燕誉   橐 ☛

燕燕yàn yàn

〈形〉
❶舒适、安逸的子。《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名〉
❷燕子。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迟其羽。”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鳴禽部 > 燕 > 燕 > 燕燕
燕燕  yànyàn

即燕。

舒服

舒服

爽 惬适 惬意 滋润 捏贴 贴服 舒坦 好受 好过
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服:沁心 沁脾 沁人心肺 沁人心脾 沁人心腑 沁人肺腑 沁入心脾
顺当舒服:顺坦
舒服合适:得劲
安适舒服:安舒
安舒的样子:燕燕 翔翔 提提
安心舒坦:安坦
闲适舒服:解泰
畅快舒服:通快 爽适
内心舒服愉快:心宽意适
各器官全部畅通,身体舒服:七窍齐开
(身心安恬称意:舒服)

另见:感觉 心理 畅快 清闲 ︱不舒服 难受

☚ 舒服   舒畅 ☛

安适

安适

恬适 安重 宴适 燕适
安泰舒适:胖(心广体~)
身心安适:自逸
超脱世事,身心安适:超然自逸
安逸舒适:泰适 恬泰
安静舒适:静适
清静,安适:静便
平和安适:调豫
悠闲自在,自感安适:优游自适
安适的样子:燕燕 舒舒
(安静而舒适:安适)

☚ 舒适   闲适 ☛

燕子

燕子

燕(燕燕;燕婢;燕儿;~剪;海~;玉燕;紫燕;汉燕;社燕;越燕;劳燕;春~;归~) 鳦 玄鸟 元鸟 乙鸟 玄乙 玄禽 天女 神女 意怠 意而 鷾鸸 乌衣 玉剪 留爪 鸷鸟 嶲周 玄莺 紫莺 越莺 游波 舍鹏儿 青衣童子
小燕子:燕儿 雏燕 乳燕
衔泥的燕子:泥燕
鸣叫的燕:语燕
在空中飞动的燕子:飞燕 飞乙
雨中的飞燕:雨燕

☚ 飞雁   鹤 ☛

燕燕yàn yàn

❶燕子。《诗·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❷安息的样子。《诗·小雅·北山》:“或~~居息,或尽瘁事国。”

燕燕

见“萧绰”(1990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