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燕京岁时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笔记。清末富察敦崇作。不分卷。主要记载清代北京节日中各种习俗及民间百戏杂耍等游艺活动,兼及市声、市容描绘,还保存若干工艺美术与土特产方面资料。与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性质相同,而内容或详或略,可互相补充。又潘作成书于乾隆间,此书则成于清末,以此两书对照来看,亦可借以考知北京变迁。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二书合印出版。

☚ 三借庐赘谈   宋稗类钞 ☛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清末富察敦崇撰。共1卷。富察敦崇为满族人,博学多识,另著有《芸窗琐记》、《皇室见闻》等,一生著作很多,而以该书最负盛名。该书以时令先后为序,历述清代北京的节令、风俗、礼仪、游览、物产、技艺等事。如在正月中,历述元旦、破五(初五)、人日(初七)、顺星(初八)、打春(立春)、灯节(十五)、筵九(十九)、打鬼(十五至三十)、填仓(二十五)以及大钟寺、白云观、厂甸儿、东西庙、土地庙、花市、药王庙和耍耗子、耍猴儿、耍苟利子、跑旱船等事。其中如大钟寺、花市等则以开庙、开市的游览季节为准,如大钟寺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日。白云观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九日,花市则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等,因此也都编在正月之内。如作者所作后记所说:“岁时而记游览,似属于例不合,然各处游览多有定期,亦与岁时相表里。其游览而无定期者概不编录。其中有关琉璃厂店、护国寺、隆福寺、花市、潭柘寺、戒台寺、万寿寺、妙峰山、十刹海、钓鱼台等市场和名胜古迹的记载很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厂甸儿》条中记载说:“厂甸在正阳门外二里许,古曰海王村,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鉴赏之所也。唯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列市半月,儿童玩好在厂甸,红货在火神庙。珠宝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事搜求,冀得异宝。而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搬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翡翠之外并重料壶,然必须官窑古月轩者方为上品,新料不足道也。盖玩好之物,风尚不同,乾隆间重珊瑚,贱碧霞玺,后又重碧霞玺。近更重翡翠石及料壶。风雅之士亦间有重旧玉者。笛头剑隔,古色盎然,而真伪殊不易辩。至于旧磁一类,甚属寥寥,已多为外洋买去矣”。叙述琉璃厂的状况,十分具体。此外,该书中还有许多有关木偶戏、跑旱船、踢毽子、放烟火、溜冰、放河灯、剪彩纸、走马灯、放风筝、熏糖花等民间技艺的记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记载多真实可信,所记“皆从实录写”。与清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同为记述清代北京岁时风物的专著。初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1961年北京出版社据原刻本出版有标点本,与《帝京岁时纪胜》合刊。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

燕京岁时记

风俗志。清富察敦崇撰。不分卷。敦崇,生卒事迹不详,满族。著有《芸窗琐记》和《皇室见闻》。该书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成书。二万七千余字。分记元旦、八宝荷包、祭财神、破五、人日、灯节、筵九、大钟寺、白云观、东西庙、土地庙、太阳糕、清明、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除夕、年饭、天地桌等一百四十余条。体例以岁时记游览景物。如作者“跋”所云, “似属于例不合,然各处游览多有定期,亦与岁时相表里”。凡游览景物而无定期者一概不录。总归风俗、游览、物产、技艺四门。皆以实录写。故事多琐碎,略显冗杂。但该书与《帝京岁时纪胜》同为北京有关岁时风物专书。特别有关厂甸、花市、什刹海等市场货物记载,对研究城市经济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1961年北京出版社和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清代北京岁时风俗杂记。清末富察敦崇编。富察敦崇(生卒年不详),字礼臣。北京人。满族。著有《芸窗琐记》、《皇室见闻》等。
《燕京岁时记》性质与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相近,按一年四季岁时令节顺序,杂记清代北京风俗、游览、物产、技艺等,凡一百四十六条。其中颇多有关民俗学的资料。如“耍耗子、耍猴儿、耍苟利子、跑旱船”条,生动记载了民间驯兽杂耍艺人的表演;“风筝、毽儿、琉璃喇叭、咘咘噔、太平鼓、空钟”条记儿童游戏玩具;“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金钟儿”、“梧桐、咬嘴、祝顶红、老西儿、燕巧儿”诸条记人们收养虫鸟风气;“扫晴娘”、“丢针”条记京师妇女习俗等,均可考见一时民风。
此书除记载当时北京风俗外,大多数条目还同时引征他书,如《荆楚岁时记》、《玉烛宝典》、《日下旧闻考》、《居易录》等,兼述前代有关习俗制度,有的间附考证。如“天师符”条记端阳节民间用黄纸盖上朱印,贴门上以避邪之俗说:“按《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是即天师符之由来欤!”又“荷叶灯、蒿子灯、莲花灯”条谓:“谨按《日下旧闻考》:荷叶灯之制,自元明以来即有之,今尚沿其旧也。”“封台”条则叙述了京师戏剧演变情况,说:“按京师戏剧,风尚不同。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即弋腔)。高腔者,有金鼓而无丝竹,慷慨悲歌,乃燕土之旧俗也。咸丰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也。”并介绍了托偶、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口技)、大鼓、评书等曲艺名目和表演情况,可供研究俗文化史参考。这些征引和考辨,为人们了解某些习俗的沿革,提供了便利。
其中有些记载,还反映了明清统治集团和上层阶级的奢侈之风。如“打春”条下引《涌幢小品》说:“前明正统中,每岁立春,顺天府别造春牛春花进御前及仁寿宫,凡三座,每座用金银珠翠等物,费钱九万余。”“蛐蛐儿”条述京师世家子弟养虫,光盛具即数十金一对,“是故京师世族,贫者居多,耗财之道实不止色声珠玉而已也。”
此书所记,也时常暴露出作者的偏见。如“封台”条中称:“大鼓、评书最能坏人心术。盖大鼓多采兰赠芍之事(指讲述男女爱情故事),闺阁演唱,已为不宜;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有心世道者,其思有以禁之也!”这是在阅读中应加以辨别的。
初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曾被译为法文和日文。1961年北京出版社复据原刻本排印,与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合为一帙出版。

☚ 天咫偶闻   历史地理 ☛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书名。清富察敦崇编写。富察敦崇,满族人。所编是书以一年从始到末的顺序介绍各时的节令、风俗、禁忌和各种仪礼娱乐活动。其中有一月的元旦,八宝荷包、祭财神、破五、人日、打春、灯节、筵九、打鬼、大钟寺、白云观、厂甸、东西庙、土地庙、花儿市、耍耗子、耍猴儿、耍苟利子、跑旱船,二月的太阳糕、龙抬头、春分、清明,三月的蟠桃宫、潭柘寺、戒台、天台山,四月的舍缘豆、万寿寺、妙峰山、榆钱糕、黄鹂,五月的端阳、雄黄酒、天师符、城隍出巡、过会、瑶台、磨刀雨,六月的洗象、祭马王、祭关帝、十刹海、扫晴娘、酸梅汤,七月的丢针、鹊填桥、法船,八月的中秋、月光马儿、月饼、兔儿爷摊子,九月的九月九、钓鱼台、九花山子、财神庙,十月的十月一、添火、卖宪书、风筝、毽儿、咘咘噔、太平鼓、走马灯、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粟子、白薯,十一月的翻褂子、冬至、九九消寒图、拖床、溜冰鞋,十二月的腊八粥、大白菜、雍和宫熬粥、封印、封台、春联、门神、除夕等等。是书与 《帝京岁时纪胜》 的内容互有异同,可参证补充。书中有些内容,也与宫廷事务有关,如打春条,就按礼部则例,说明是日大兴、宛平县令设案于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还有府县生员、尚书、侍郎、府尹及丞等进午门,至乾清门、慈宁门,太监接奏等礼仪的经过。凡此种种,多为有用资料。是书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刊印,1961年,北京出版社据原刻本排印。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新排印,与 《帝京岁时纪胜》 合订出版。另外,是书曾有法文和日文译本。

☚ 帝京岁时纪胜   金鳌退食笔记 ☛

燕京岁时记

一卷。敦崇撰。敦崇,晚清时长白富察人,光绪中曾在朝供职。其书卷首有刑部主事润芳序,称其退食之余,以书史自遣,于国朝掌故多能识其本源,撰成于光绪庚子 (1900年)。其书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四时节令,内自宫闱,外至庙会,事无大小,多所采录。其中,不少是内廷事例,外间知之甚少,可为谈掌故者参考。有光绪丙午(1906年)仲秋文德斋刊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