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樓閣部 > 樓名 > 燈樓 燈樓 dēnglóu 樓名。因廣置花燈,五彩紛呈,故名。唐玄宗時工匠毛順所創。清·錢熙祚《明皇雜録校勘記逸文》:“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有匠毛順,巧思結創繒彩爲燈樓三十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韵。”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春 > 燈樓 燈樓 dēnglóu 亦稱“燈牌樓”。以繒綵等結成,其上張設衆多燈火之牌樓。唐玄宗時,南方都匠毛順多巧思,以繒綵結爲燈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輕吹,鏘然成韻。唐宋以來,元宵節時亦多結燈樓。清·孫點《歷下志遊》:“上元燈市自十三起至十八止,隔五六家即安一燈架,高約丈餘,或嵌玻璃,或糊紗絹彩畫各劇,謂之燈牌樓,街衢恒如白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