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治

儒家的政治主张。

人治的出发点是统治者或执政者个人的素质决定国家政治的好坏,因此强调统治者或执政者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示范作用。孔子甚至将“政治”之“政”解释为“正身”之“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后代儒家将“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就是孔孟“人治”思想的体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古代中国人公认的好帝王就是尧、舜、禹、汤、文王那样“德合天地”、“以身作则”的圣人,而“尚贤”则是传统政治的基本观念。

“人治”与“法治”相对,简单地说,“人治”突出个体道德人格的感召作用,寄政治希望于贤明仁慈的君主;“法治”则迷信严刑峻法的震慑作用,寄政治希望于刚毅独断的君主。“人治”要靠清官,“法治”要靠酷吏,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前者。

现代中国人多有一种误解,以为儒家主张“人治”就是不要法律,而任凭个人的意志来决定政治。其实,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执法机构,儒家强调“人治”,并非不要法治,而是强调执法者个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就是所谓“贤人政治”。在现代中国,即使以提倡科学和民主著称的自由主义学者如胡适等人,也曾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张,这实际上就是儒家“贤人政治”的翻版。事实上,直到今天,“人治”观念在中国人心中依然很有市场,原因就在于,许多现实问题并不由法律,而是由执法者来决定: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样法那样法,最终还是必须由人来执行。也就是说,在实际的运作中,是执法者个人的素质,与法律本身同时起著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