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熊脂 熊脂 xióngzhī 亦稱“熊白”。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之脂肪。色白微黄,略似豬油,冷時結膏,熱則爲液。主治風痹不仁,筋脈攣急,虚損羸瘦,頭癬白秃。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熊脂》:“味甘微寒……久服强志,不飢,輕身。”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熊》:“脂〔釋名〕熊白。”又引南朝梁·陶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 熊脂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熊油。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的脂肪油。甘,温。补虚损,强筋骨,润肌肤。治虚损羸瘦,风痹不仁,筋脉挛急。内服: 9~15g,熬炼后开水冲。外涂头癣,白秃疮,臁疮。 熊脂xióng zhī《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熊(16)。药名。 【基原】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的脂肪油。 【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油(《洞天奥旨》)。 【性味】甘,温。 ❶《别录》:“微温,无毒。” ❷《本经逢原》:“甘,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明,少阴三经。” 【功用主治】补虚损,强筋骨,润肌肤。治风痹不仁,筋脉挛急,虚损羸瘦,头癣,白秃,臁疮。 ❶《本经》:“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疱。” ❷《别录》:“主食饮呕吐。” ❸《日华子本草》:“治风,补虚损,杀劳虫,强心。” ❹《四川中药志》:“补虚杀虫,治肿胀积聚。外用涂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熬炼后开水冲。外用:涂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