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谏草fén jiàn cǎo形容官员任职谨慎,不泄露机密;多指谏官。《晋书·羊祜传》:“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咨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宋书·谢弘微传》:“弘微志在素宦,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齐己《寄王振拾遗》: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权德舆《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杨巨源《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对客默焚稿,何人知谏书。 焚谏草【出处】《晋书·羊祜传》:“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咨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 【释义】 晋代羊祜先后历官两朝,位居枢要,握有重权,他每次上完奏章后,都将草稿焚毁,不使人知其内容。后以此典形容人居官谨慎细密。 【例词】 焚草 焚谏草 焚稿 焚稿草 【用例】 〔焚草〕 唐·权德舆《奉和韦谏议》:“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焚稿〕 唐·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阳》:“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焚谏草〕 宋·黄庭坚《谢公定和二范》:“巷有白马生,朝回焚谏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