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烽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烽候fēng hóu烽火台。古代边防用烽火报警的哨所。候,又作“堠”。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岖。卢照邻《上之回》: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 烽候 烽候feng hou烽火台。南朝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甘泉警烽候,上谷拒楼兰。” ☚ 粪 葑菲 ☛ 烽候 烽候fēnɡhòu━┃ 即烽火台。“候”,“堠”的古字。借指战火。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岖。”亦作“烽堠”。清·高其倬《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诗:“三吴烽堠静,弦管自年年。” ☚ 烽柝 烽烟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烽臺 > 烽候 烽候 fēnghòu 亦作“烽堠”。亦稱“烽堡”。即烽臺。《東觀漢紀·郭伋傳》:“伋知盧芳夙賊,難卒以力制,常嚴烽候,明購賞。以結寇心。”《新唐書·張獻甫傳》:“斷山浚塹,選嚴要地築烽堡。”《明史·兵志三》:“緣邊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 战争 战争战(战尘;战伐;空~;海~;水~;炮~) 仗 斗争 另见:军事 兵法 用兵 打战 战斗 ☚ 战争 发动战争 ☛ 工事 工事设版 另见:军队 防御 隐蔽1 工程 ☚ 工事 营垒 ☛ 烽候也称烽堠,即烽火台,边防所用烽燧报告军情的哨所。烽候一词首见《后汉书·郭汲传》:“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有关烽燧制度创于秦汉,定制于唐。《唐书·百官志》载:有职方郎中、员外郎分掌地图、镇戍、烽候等事务,为加强管理对其违制处罚《唐律疏议·卫禁》中也做出具体规定:“诸烽候不警,令寇贼犯边;及应举烽燧而不举,应放多烽而放少烽者:各徒三年。”如果因失职,造成重大事故或致成边防将士及居民的伤亡者,均处绞刑。 烽候亦称“烽堠”、“烽堡”。即烽台。《东观汉纪·郭伋傅》: “伋知卢芒夙贼,虽卒以力制,常嚴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 《新唐书·张献甫传》: “断山浚堑,选嚴要地筑烽堡。”《明史·兵志三》: “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