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疗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疗法heat therapy

系应用较高的温度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石蜡疗法、泥疗法、酒醋疗法、坎离砂疗法等。适应于关节炎、扭伤、肌炎、腱鞘炎、神经炎、神经痛、外伤及手术后粘连、慢性盆腔炎、营养不良性溃疡等。骨及关节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心功能不全、极度衰弱等禁用热疗法。应用此疗法需控制在适当的温度,按疗程,并注意治疗中的反应。

热疗法

热疗法

是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身体局部或全身而产热的一种治疗方法。热刺激人体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有使早期炎症消散,晚期脓肿局限的作用。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可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炎症吸收解除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压迫而减轻疼痛和加速对致痛性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等)的稀释和迅速排除,使疼痛缓解或排除。局部加热时使皮肤血管扩张,浅表层血流量增多,而使深部脏器组织的血液减少,可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如热坐浴可使盆腔器官减轻充血和炎症。此外热疗还能维持体温增加舒适。热疗有干热和湿热两种,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故有明显的温度刺激作用。最常用的局部干热疗法有热水袋,可用于局部解疼镇痛及保暖,一般水温不超过70℃,否则容易烫伤,将调好温度的水倒入袋内不要太多,平放桌上排气后拧紧袋塞,检查无漏水后加套放于需要部位。老年人、小儿或昏迷病人水温不得超过50℃,且热水袋不得与皮肤直接接触,可用毛巾包裹防烫伤,给暖水袋后应经常观察病人皮肤是否发红,如感觉疼痛或局部皮肤发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常用的湿热疗法包括湿热敷和热水坐浴。湿热敷常用于局部消炎、镇痛。作法是暴露出治疗部位,局部涂凡士林后盖上纱布,将敷布放于沸水中煮开,用止血钳拧半干抖开敷于治疗部位,上盖棉垫保温,每3~5分钟更换敷布一次共20~30分钟。热敷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听取病人反映,勿烫伤,如冬季面部热敷后嘱病人半小时后再外出,预防感冒。如治疗部位不怕压可将敷布置于患处,上面放热水袋盖以大毛巾保温20~30分钟后取下,此法简便易行,可达到相同效果。如有伤口先取下敷料,热敷完毕按外科伤口换药处理。热水坐浴常用于会阴、肛门部疾患,可起到清洁、消炎和减轻水肿或疼痛的作用,如盆腔炎、前列腺炎等。坐浴前先排大小便,洗净局部和双手,坐浴椅上置坐浴盆,内盛43~48℃开水或药液,如感到水温过热可先用纱布沾水轻轻擦洗,待水温能耐受时即可坐入水中,温泡20~30分钟,浸泡过程中可随时加入热水以保持温度,坐浴完毕擦干保暖。注意观察病人如中途主诉头晕应停止坐浴。协助病人平卧休息。月经期及妊娠期不宜坐浴。凡以下情况禁用热疗法:
❶对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前,不应用热疗,用热疗虽然能减轻疼痛但往往会掩盖主要症状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❷面部三角区有炎症时不可热疗,因此处静脉回流入颅内,热疗时血管扩张可导致炎症扩散引起颅内感染。
❸脏器出血时,因热使血管扩张可增加脏器的血流量而加重出血。
❹急性扭伤、挫伤初期(48小时)禁用热疗,防止局部肿胀。
❺恶性病变部位不宜热疗,因热可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肿瘤扩散。
❻皮肤有湿疹者,用热疗可增强痒感与不适。
❼急性结膜炎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用热疗可促使细菌繁殖及分泌物增多,加重病情。

☚ 灌肠法   冷疗法 ☛
热疗法

热疗法

温热刺激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因而局部用热能使早期炎症消散,晚期脓肿局限,并有助于组织再生修复。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由于血液循环改善,促进炎性产物的分解吸收,解除对局部神经末稍的压力,减轻炎性水肿和组织缺氧,并加速致痛性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激肽、5-羟色胺、酸性代谢产物等) 的运行而解除疼痛,又可使腱、韧带及平滑肌松弛,痉挛缓解,故可用于关节疾患与肠痉挛。
由于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脊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末梢,因此皮肤同中枢和内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局部用热刺激神经末稍,可反射地影响中枢神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如手浴能影响胸部脏器,足浴能影响脑血液循环,坐浴能影响盆腔器官等。此外尚可使病人温暖舒适。
热有干热和湿热两种,干热的穿透力不如湿热强。由于水的比热大,所以热容量大,导热性也较好,且具有蒸发、对流等特性,故有明显的温度刺激作用。因而湿热的温度须较干热为低,一般不宜超过50℃,干热不宜超过70℃,否则容易烫伤病人。高热的短暂应用或一般在用热1小时后,可引起局部皮肤小动脉收缩。这种血管收缩称为第二期反应。
人体对温度刺激的反应程度取决于温度变化的速度和温度刺激的强度。热度与体温差距愈大,反应愈强。被作用面积愈大,刺激愈强。在一定限度内,反应程度与持续时间成正比,但如重复应用,反应可逐渐减弱。机体反应能力强弱又与部位、生活习惯、锻炼,以及病人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形有关。故对昏迷、循环不良或局部感觉障碍的病人以及婴幼儿施用热疗时,须倍加小位,严防烫伤。
禁忌证:
❶急性腹部疾患未确诊时,热敷使疼痛减轻,掩盖病情,影响诊治。
❷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不宜用热,因该处血管丰富,热敷易使炎症扩散。牙科化脓疾患也易使感染蔓延至颅内。急性化脓性炎症初期忌用,以免炎症加剧或扩散。
❸脏器内出血时,热敷增加血容量,使出血加重。
❹已有恶性病变存在时不宜使用,因热可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
局部热敷 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热水袋 一般用于体温过低、末稍血液循环不良及输液反应寒战期病人的保暖,或用于肠痉挛与痛经,注射后硬结,术后尿潴留、鼓肠等病人。局部炎症不忌加压者,也可给以局部热敷。一般水温不可超过70℃,用前排尽袋内空气,并注意检查有无漏水,加套后方可给病人使用。昏迷病人、两岁以下婴儿及老人所用水温不可超过50℃,且热水袋不得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可用绒毯或毛巾隔开以防烫伤。用时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根据需要及时换水,并随时观察皮肤情况。如发现局部皮肤发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于局部涂以凡士林。
热湿敷 多用于炎症部位。热敷部位下面垫以橡胶单与治疗巾,局部涂以凡士林并盖上纱布。将热水盆内的敷布略绞干,用腕部掌侧测试温度后敷于患处,其上放热水袋并以大毛巾保温。如患部面积较小或忌加压,可采用每3~5分钟更换1次敷布的方法。此法敷布上须加橡胶单与棉垫,同时用热源维持水温或及时更换盆内热水。热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敷时应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敷毕将皮肤擦干并注意保暖。无菌湿热敷用于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及帮助引流。多用于眼部、伤口或准备切开的疖肿。湿敷面积不可过大,以免增加充血。如为伤口,敷前在周围涂以无菌油类,如为眼部,则不可涂油。敷布盛于无菌碗内。湿敷料上盖以无菌防水单,每5分钟更换敷布1次。每次湿敷20分钟。如需持续热敷,应间隔1小时,以免发生第二期反应。敷后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苍白、深红、斑点、水疱、肿胀或破溃,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或不适。
局部浸泡 可有手足浴、热坐浴及浸浴。
手足浴 多用于关节炎、关节扭伤、神经痛等。此外,足浴还可用于头痛、失眠、急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浸泡盆内盛43~46℃热水或药液半盆。将肢体慢慢放入盆中,不断添加热水或热药液以保持温度。一般浸泡30分钟。浸泡毕将皮肤擦干并注意保暖。
热坐浴 常用于解除盆腔、会阴、外生殖器及肛门部的充血、炎症和疼痛; 清洁伤口; 刺激排尿及促使肌肉松弛。如经闭、前列腺炎、盆腔炎、肾结石疼痛发作、子宫脱垂病人术前准备等。但月经期、阴道流血时忌用,以免引起感染。妊娠末期也不宜应用,以防导致早产。坐浴椅上置消毒的坐浴盆,内盛43~48℃开水或药液。让病人排空膀胱,然后坐浴。将会阴部浸没于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水中,如感到过热可用纱布轻轻擦洗,待适应后即可坐入水中。随时调整水温,浸泡20~30分钟后,擦干保暖。如有伤口给予换药。子宫脱垂病人行坐浴时,水温不宜超过38℃,以免引起烫伤。如用中药野菊花、夏枯草等煎汤,应趁热先熏后洗。
浸浴 患肠瘘和有大面积感染溃疡疮面的病人病情稳定后,以及烧伤晚期小创面等,均可开始进行浸浴。但经期妇女或患严重心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人等不宜浸浴,以防感染或发生意外。浸浴前应测量血压与脉搏,并注意体温的变化。先让病人排尽小便再入浴。病情较轻者可在浴室中进行;病重不宜搬动者,可在病室内用能够推动的浴盆,或在床上用塑料充气浴盆浸浴。室温应为23~25℃。肠瘘病人只用热自来水即可,烧伤与有溃疡面的病人须用食盐配成的1%盐水。水温以38~40℃为宜。开始水温可较低,以后逐渐增高。浴水可从浸没身体开始,逐渐增加,最后达到半盆。浸浴前疮面不必换药,只须去掉外层敷料,与疮面紧贴的敷料浸湿后可自行脱落。护士戴手套用无菌纱布轻擦疮面,大部分痂皮、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可被清除。浴毕创面清洁,只须用清水冲洗全身,创面盖以敷料,即不必再行换药。肠瘘病人浸浴后,要在瘘口周围皮肤上涂以氧化锌软膏。浸浴时要严密观察病人,若出现面色苍白、多汗、脉搏增快或不适感,则应立即停止浸浴,一般可迅速恢复。烧伤和有溃疡创面者,浸浴后可有短时间体温升高和脉搏增快,一般在2~3小时内可降至正常。浸浴时病人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松弛,如活动肢体或关节,疼痛较浸浴前明显减轻,故可逐渐加大活动量,使肢体得到功能锻炼。浸浴时间最初不可超过半小时,以后增至1小时左右。肠瘘病人可以每日浸浴1~2次,烧伤和有溃疡疮面者每2~3天浸浴1次。

☚ 褥疮预防与护理   冷疗法 ☛

热疗法

heat treatm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