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区部队营养
热区部队营养是根据热区地理气候条件对机体的影响,拟定指战员的适宜营养需要量,合理的调配膳食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热能需要量 热气候条件下劳动,热能需要量增大。人体进入高温环境后,代谢率、体温、心率、肺通气量均有所增加。如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相对湿度30%),气温37.8℃时,各级劳动强度的代谢率都比气温21.2℃及29.4℃时要高。体温升高是影响代谢率的主要因素,肛温每升高1℃,代谢率约增高10%。根据热区部队调查,休息日热能消耗为2888kcal; 单兵及班进攻训练热能消耗为3287kcal; 排进攻(负重20kg,50km行军)为4747kcal。按照训练的体重变化及热能摄取量计算热能需要量为3416kcal。在此基础上应加10%,故热区部队的热能供给量以3500kcal较为适宜。
蛋白质需要量 热气候下机体蛋白质摄取量对耐热能力有一定影响。因为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物需由尿排出,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多以排汗方式散热,如每人每日供水5.5L,排汗排尿的影响不大。但在水的供应受限时,则将影响排汗和排尿,而排尿不足可使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以致产生不良影响。在热区观察了三种不同蛋白质供应水平(每日65、95及135g)对排汗排尿能力的影响,在劳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排汗量与气象条件有关。因此认为从热气候条件下机体蛋白质代谢率增加及战时水可能供应不足考虑,供应中等量蛋白质,每人每日95g左右较为妥当。
维生素需要量 部队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作战训练时大量排汗可丢失水溶性维生素。伴随体温升高也可加速体内维生素的破坏与消耗,而且维生素可能有加速对热环境的适应和提高耐热能力的作用。所以维生素适宜需要量,除了必须维持体内维生素代谢于正常水平外,还应考虑到热环境中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与劳动效率的问题。热区部队的主食以大米为主,且常有碾磨过细,搓洗过多,丢弃米汤等缺点,故部队训练时全日尿和4h饱和尿中维生素B1的排出量可呈现不足,采用生化功能法检查,有一定人数属于维生素B1的亚临床缺乏。据调查,每人每日摄入维生素B2常少于1mg,而且热区绿叶蔬菜少而瓜茄多,运输中损耗大,实际供应量更低,加上部队劳动或训练后大量出汗,维生素B2丢失增多,因而阴囊皮炎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维生素C的摄取量因缺少蔬菜和烹调损失而不足。热环境影响体内维生素C代谢,血尿中含量常降低。一般认为肾上腺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密切有关,而肾上腺含维生素C很高,故给予大量维生素C可以促进对炎热气候的适应和耐力。热区指战员口服中等剂量的维生素B1、B2、C和泛酸钙后,口温、肛温、皮温的上升数均可降低,出汗量增多,主观症状(头晕、眼花、心慌、食欲减退、疲劳感)好转。根据上述情况,热区部队的维生素适宜需要量可定为每人每日维生素B12.5mg,维生素B2 2.5mg,维生素C150mg。热区部队野营中,如在原有的膳食基础上,每三日补充维生素B15mg,每二日补充维生素B2 5mg,每三日补充维生素C300mg,即可保持尿中排出量在充裕水平。
在热区指战员往往产生食欲不振,除正常餐次外,可根据训练,适当加餐或干、稀主食搭配,尽量多样化。烹调副食不宜油脂过多,适当选酸、辣、辛、香佐料,增强菜肴口味,刺激食欲,以增加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取量。湿热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食品容易腐败变质,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热区部队水盐补充(参见“热区军事劳动水盐补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