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习服锻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习服锻炼

热习服锻炼

热习服锻炼是指从事高温作业人员,特别是军事人员,预先在炎热环境有监督地合理地安排适宜强度的劳动或训练,以加速热习服的一种方法。机体在炎热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会产生一系列有利于适应热环境和提高耐热能力的变化,这种现象称热习服。热习服形成时间取决于热强度、劳动强度和锻炼持续时间。环境热强度高、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温上升明显者,热习服形成快,反之则慢。热习服形成时间为1~2周。已获得热习服者,当离开热环境停止锻炼后1~2周,热习服开始逐渐消退,称为脱习服。脱习服速度随热习服的程度和个体而异,大多数人的脱习服时间为1~1.5月。为了使机体经常保持良好的习服状态,在热习服形成后,每周还应继续锻炼1~2次。此外,人在干热气候获得热习服后也能提高对湿热环境的耐受力,反之亦然。虽然人在热习服和冷习服过程中,常常产生反方向的适应性变化,但是热习服与冷习服的建立可以同时存在。
热习服锻炼的主要作用

❶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在热习服锻炼过程中,机体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重要适应性变化,如心率变慢,心输出量增加,血压稳定,内脏血管代偿性收缩,血液重新分配,血浆容量和皮肤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有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加速体热由内脏向皮肤的转移,促进散热;
❷提高汗腺分泌功能。热习服锻炼后,皮肤排汗能力明显加强,皮肤汗液分布均匀,蒸发散热量明显增加;
❸降低代谢。热习服动物组织细胞线粒体呼吸率、氧耗量、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胞色素C的含量均降低。热习服后,血清甲状腺素含量亦明显降低。说明热习服可以降低代谢,减少产热;
❹改善体温调节功能。部队指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习服锻炼,体温一般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尤以新兵改善更著。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垂体-肾上腺皮质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在上述适应性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热习服锻炼的基本原则

❶循序渐进。在热习服锻炼的初期,热强度或劳动强度太大,会导致过度疲劳甚至中暑,不利于热习服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锻炼强度应当由小至大,其大小程度的根据,应以锻炼过程中心率和体温不超过耐受上限为宜;
❷足够的锻炼强度。包括热强度、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在机体可耐受的生理限度内,只有足够的锻炼强度才能获得较完全的习服;
❸反复巩固提高。每次锻炼时间过短、次数过少都不能达到完全热习服,一般以2周内共锻炼12次为宜。此外,缺水缺盐、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等因素都不利于热习服的形成,应注意锻炼期的水盐补充和休息,加强卫生监督。
热习服锻炼方法
可分为特异性(如自然热气候或人工热环境的锻炼)和非特异性(如缺氧或非热区的体力锻炼)两类。特异性锻炼是热的直接作用,热习服形成比较完全。非特异性锻炼是间接的作用,热习服形成不完全。根据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军队的任务,可采用自然热气候的锻炼和温寒区部队进入热区前的体力锻炼相结合。驻热区的部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热习服,但还不完全。每年夏初或大的军事训练和战斗行动前,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部队进行2周左右的热习服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广大指战员的热适应能力。具体训练方案是: 在2周内安排10~12次训练,每次2~3h,时间以下午为宜。训练课目采用负重行军或行军与战术等训练交替进行。实践证明,通过2周的耐热锻炼,战士的耐热能力明显提高,尤以新兵的提高更明显。除此之外,部队还可以根据耐热锻炼的基本原则,结合部队实际,合理选择一日的锻炼时机(上午、中午或下午)、课目(行军、战术、刺杀、投弹与施工生产等)和持续时间。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心脏功能。温寒区部队,每日完成2h的爬山、急行军等强体力锻炼,2周后战士的心功能适应指数明显增加。实验证明,战士耐热能力与心功能适应指数密切相关。在炎热环境,战士劳动过程的心率、肛温、生理紧张指数和心输出量与心功能适应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0.001)。心功能适应指数大者耐热能力强,反之较差。因此,温寒区部队进驻热区以前,应结合实际进行2周左右的体力锻炼;并在进入热区后,如时间许可还应安排短期的热习服锻炼,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战士的热适应能力。

☚ 热区军事劳动卫生监督   部队中暑防治 ☛
000203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