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烈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荡妇;节妇、节女、烈妇、烈女、贞妇、贞女○荡妇dàng fù(名)放纵、行为不检点的女子:潘金莲是一个典型的~|~浪男。 ●节妇jié fù(名)旧时指坚守贞节,丈夫死后不改嫁的妇女:烈女~|义夫~。 ●节女jié nǚ(名)有节操的女子:原来是一个~,可敬,可敬! ●烈妇liè fù(名)刚正有节操的妇女:~坊|节烈祠供奉着村里的~。 ●烈女liè nǚ(名)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贤妇~|~投江|~念此痛,丹心为寸伤。 ●贞妇zhēn fù(名)坚持操守,不改嫁的妇女:~不事二夫|~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贞女zhēn nǚ(名)贞洁的女子:烈士~|强暴之男不能侵凌~也。 烈女坚守节义而牺牲生命的女子。《史记·刺客列传》:“非独(聂)政能也,乃其姊亦~也。” 有节操的人 有节操的人节士 节夫 ☚ 正直的人 勇敢的人 ☛ 好的女子 好的女子美好的女子:淑媛 阿媛 都人子 ☚ 年轻的女子 才女 ☛ 烈女封建社会对遇难不屈、威逼不从、义不受辱、慷慨捐生未婚女子的称谓。据《明史·列女传》载:“蔡烈女……少孤,与祖母居。一日,祖母出,有逐仆为僧者来乞食,挑之,不从。挟以刀,女徒手搏之,受伤十余处,骂不绝,宛转死灶下。”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后,更大力鼓吹妇女贞操观,除坚决反对寡妇再嫁外,尤其看重“处女贞”。致使弱女子一旦被外来强暴玷污,就只有一死。因此,宋后正史的《列女传》中,不但有“烈妇”,还有了“烈女”。 烈女 烈女中国封建时代以女子守贞为正,故以遇难不屈,威逼不从、义不受辱、慷慨死去的女子(未嫁或既嫁)为烈女。有关烈女的记载在正史大概从汉以后,宋、元、明、清所记烈女最多,一方面由于贞节守义的理学宣扬越来越推崇死节的道德,另一方面战乱频仍,女子受辱而死亦是越来越多。有妇人作诗以记烈女曰:“我质本瑚琏,家庙供苹蘩。一朝婴祸难,失身戎马间,宁当血刃死,不作袵席完。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见《宋史卷四六○·列女二》)《明史·列女三》中也说:“贼至不死,非节也;死不以时,非义也。”许多的妇女受传统的贞节观念的影响,盲目地以死明节,亦称为烈女,以其死得烈也。 ☚ 烈妇 夫唱妇随 ☛ 烈女旧方志门目。“烈女”指重义轻生或为保全贞节而死的女子。明嘉靖《太平县志》人物志前谓:“入志列女皆以朝廷旌表为凭,不可妄作。”清顺治贾汉复纂修的《河南通志》有“烈女”目。由“列女”衍写而名。 烈女lie nü(in former times) a paragon of chastity (a woman who dies in defence of her chastity or who prefers to die rather than remarry,or marry after the death of her betrothe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