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点数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点数制西方行刑制度之一。受刑人通过一定的劳动分数的获得来达到改善自己处遇的一种监狱管理制度。点数制以劳动刑代替时间刑,用劳动分数来测量劳动表现的好与坏。得到一定的分数即可进升一级,享受较好的处遇,直至可以获得假释。最早倡导点数制的是英国的马可诺奇 (AlenandehMachonche 1787—1860)。这一制度实际上是后来比较盛行、先进的累进制的萌芽。参见 “累进处遇制”。 点数制计量铅字大小的制式。用“点”表示,是印刷术上专用的尺度。1737年法国铸字者佛尼尔(Pierre Simon Fouroier)将每英寸定为72点,称为佛氏点制。1770年法国铸字者第道(Didot)在佛氏点制的基础上,用当时皇家尺为标准,也将每英寸定为72点,1点=0.3759 mm,欧洲大陆多采用这种点制。1886年全美活字铸造协会制定了派克点数制,每派克分成12等分,6派克等于72点,1派克(Pica)=12点=4.21752 mm,1点(英美制)=0.35146 mm。目前中国使用的点制大多为英美点制。 点数制欧美各国用来计算拉丁字母(西文字母)活字大小的标准的制度。因各字母的字身宽度不同,其点数只能按长度来计算。1点为0.35毫米,72点为1英寸。五号字为10.5点,3.69毫米。 点数制 点数制世界各国通用的铅字的计量标准制度。“点”即英文的Point,在使用中一般简写为“Pt”或“P”。点数制是随着现代铅活字排版技术传入我国的,在我国的一些印刷厂,也用“磅”、“博”、“标”的音译字。1937年,法国人佛尼尔(P.S.Founier)首先提出以1法寸的1/72为1点。后来英国人用1英寸的1/72为1点。都选用1/72这个数,是因为72这个数可以被更多的数除尽。米制普遍推行后,很多国家又将点折合成毫米计算,即1点=0.35146毫米。有的国家为了便于计算,取小数点后4位或2位数的方法,例如日本规定1点=0.3514毫米。我国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部为了革新印刷技术、提高印刷质量,于1958年6月提出了活字及字模规格化的决定草案,规定以点为活字和字模的计量单位:1点=0.35毫米,1英寸=25.4毫米,1英寸=72点。如五号字为10.5点,3.69毫米;1号字为28点,9.668毫米。点数制是国际上通用的铅字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是以号数制为主、点数制为辅的混合字。号数制是将活字的不同大小的规格用号数来称谓。 ☚ 点读 竖排 ☛ 点数制 点数制mark system亦称“责任分数制”、“狱分制”、“分数制”、“记分制”。对罪犯实行累进处遇管理的制度。英属殖民地诺福克岛的典狱长马克诺奇(Alexander Maconochie)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后爱尔兰监狱局长克罗夫顿于1854年加以改进,故亦称“马克诺奇制”、“克罗夫顿制”。根据罪犯的劳动和其他服刑表现,给以相应的点数(分数),当累积到一定点数时,便可升级,获得较好的待遇;升到一定级别后便可得到假释。此法克服了时间刑的弊端,在时间制下,犯人只考虑如何度过时间,而不是好好劳动。点数是按照犯人良好的表现、努力的工作和学习而积累起来的,可以因为懒惰或行为不好而作废或被扣除。点数制标志着改造罪犯的“罚当罪”理论行将结束,并预示了不定期刑、区别对待和假释制度的效用。点数制的目的是鼓励罪犯通过积极劳动与良好的服刑表现,争取获得较好的待遇与假释,把罪犯的切身利益与监狱的矫正目标相结合,有效改善罪犯的服刑态度,被世界许多国家作为基本的监狱制度之一。 ☚ 奥本制度 会见通信心理效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