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护理
炭疽病原为炭疽杆菌,在接触患病动物或处理病畜毛皮产品时,病菌由破损的皮肤侵入而感染皮肤炭疽,或吸入带有细菌的尘埃而发生肺炭疽,也可因食病畜肉类而患肠炭疽。皮肤炭疽较常见,好发于身体暴露部分,其特征为无痛性麻木丘疹,周围有小水泡及显著水肿,以后出现坏死结成黑色干痂。肺炭疽发病急骤,早期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肠炭疽发病也急,除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外,有剧吐、腹泻、血便及腹胀等凶险症状,炭疽性脑膜炎为以上三型的并发症,有头痛,脑脊液大部呈血性。
严密隔离与消毒,病人住单独病室。炭疽杆菌存在于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内,因此隔离日期直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诸如:皮肤炭疽隔离期为创口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创口愈合为止;肺炭疽隔离期至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为止; 肠炭疽至排泄物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为止。接触者如无症状出现,则一般不留检,但要进行观察。本病病原体有芽胞形成,一般的化学药物不易杀菌。凡能耐受高压蒸气灭菌的物品,尽量用高压蒸气处理,或用环氧乙烷密封灭菌(参见“消毒与灭菌”条)。
病人应卧床休息。高热、多汗者注意液体的摄入,必要时静脉补液。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由于本病用抗生素治疗,病人在高热之后易致菌群失调而患霉菌性口腔炎,因此须注意口腔护理,食后须用温开水漱口,并经常检查口腔。
皮肤炭疽,局部创口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洗涤,或用1000u/ml青霉素溶液湿敷(青霉素皮试阳性者除外)。禁止挤压、切开或引流,以防血行感染而致败血症,如创口位于四肢,可予以固定并抬高患肢。要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蔓延。肺炭疽呼吸道症状严重,除抗生素治疗外,注意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情况。呼吸困难者应取半坐卧位,并定时更换体位,给氧气吸入。肠炭疽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胃肠道症状,一般均予补液。便血、腹泻严重者注意血压变化,并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包括出入量、呕吐次数、呼吸情况等。
预防: 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涂2.5%碘酊消毒。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后,双手应在0.2%过氧乙酸溶液内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