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鹅鸭
古代名菜。炙,古人释为烧、烤、熏、热,炙鹅鸭即烤鹅鸭。中国人食鸭历史悠久,《左传》 载“饔人窃更之以鹜”,《战国策》说:“而君鹅鹜有余食”,鹜就是家鸭。唐以前就有炙鸭的食俗,《食檄》所记佳肴中便有“炙鸭”一菜。唐代张鷟《朝野佥记》一书载,“周张易之为控鹤监,弟昌宗为秘书监,昌议为洛阳令,竞为豪侈。易之为大铁笼,置鹅鸭于其内,当中取起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即迴,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此后,炙鹅鸭便成为宫廷与民间的常食品。明代宫廷还有“鹅鸭之属,皆以铁笼罩之,炙之以火,饮以椒浆,毛尽脱落,未死而肉已熟矣”的吃法(明谢肇制《五杂俎》)。清代,炙鹅鸭为筵席中的主菜。北京烤鸭至今仍饮誉中外,成为中华饮馔文化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