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炙甘草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炙甘草汤

《伤寒论》方。又名复脉汤。炙甘草四两,生姜、桂枝各三两,生地黄一斤,人参、阿胶(烊化)各二两,麦门冬、火麻仁各半升,大枣三十枚。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内阿胶烊消尽,每服一升,日三次。功能益气补血,滋阴复脉。治气虚血少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胸闷,舌光少苔: 及虚劳肺痿; 近代也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等病。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且通经脉,利血气; 人参、大枣补脾养心,助气血生化之源; 阿胶、生地黄、麦门冬、火麻仁补心血,养心阴,充养血脉; 桂枝合甘草扶助心阳,温通百脉,流行气血,有益于复脉。

炙甘草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甘草12克(炙) 生姜9克(切) 人参6克 生地黄30克 桂枝9克(去皮) 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去心) 麻仁10克 大枣30枚(擘)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8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1日3次。
【主要功效】 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适应病证】 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瘘,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临床验证】 1.心律失常: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期前收缩100例,治愈67例(67%),总有效93例(93%)。又,本方加减治疗心律失常49例,总有效46例(93%)。对24例克山病期前收缩亦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83.5%(《山西中医》1987,6:19)。2.病毒性心肌炎:本方加入丹参治疗本病能增强其疗效。对心动过缓患者可加入清润温通活血之品,宣达诸药。亦可在主方中适加安神宁心之味,如柏子仁、夜交藤、炒枣仁、菖蒲、远志、龙齿、琥珀等。用本方或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9例,痊愈、显效42例(71%),总有效54例(91%)。(《江苏中医》1984,1:25)。3.冠心病:由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0例,结果:显效48例,改善9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92%。本方加减治疗特异性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炎各1例均获痊愈。(《新中医》1986,5:25)。4.复发性口疮:用本方治疗复发性口疮18例。结果:痊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此外本方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亦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 本方能润燥通便,胃肠虚弱或腹泻下痢者暂不宜用。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名方。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主;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辅;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故临床对心悸心慌,心律失常等有效。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

《伤寒论》方。又名“复脉汤”。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主治气虚血弱,症见脉结代,心动悸,体赢气短,舌光淡少津;或虚劳肺痿,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虚烦眠差,自汗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难,时发虚热,脉虚数。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子仁10克大枣5~10枚组成。水煎诸药,烊化阿胶,对入,温服。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之功。主治;
❶气血虚弱,脉结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
❷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痰不多,痰中带血,形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口干舌燥,大便难,或虚热时发,脉虚数。本方又名复脉汤,补益气血,主治脉结代,心动悸(心律不齐)之证,为传统名方。对气阴两虚之虚劳干咳者,使用本方时,方中姜、桂温燥之品,当考虑少用或不用,以防耗灼阴液。原方以清酒与水共煮诸药,现在清酒多不用,只用水煎。

☚ 归脾汤   八珍汤 ☛

炙甘草汤zhìgāncǎotāng

又名复脉汤。《伤寒论》方。炙甘草四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十六两, 桂枝三两, 阿胶(烊化) 二两, 麦冬半升, 火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酒、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益气补血, 滋阴复脉。治气虚血少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胸闷、舌光少苔, 及虚劳肺痿。也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等。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一名复脉汤。《伤寒全生集》又名人参复脉汤。《温病条辨》的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均是以本方加减衍化而成。方由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组成。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功能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主治气虚血少,症见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本方所治证属气虚血少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以资脉之本源;生地、麦冬、麻仁、阿胶皆甘润之品,滋阴养血,合君药以益气而充盈心脉,共为臣药;佐以辛温的桂枝、生姜(或加酒)温阳通脉,使心脉畅利,则脉始复常。各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的作用。本方又名复脉,即是此意。《伤寒论方解》谓:“本方是仲景书中一首突出的滋阴剂,为后世滋阴学派开一法门。但本方在大队滋养药中配以健胃通阳的人参、桂枝、生姜、清酒,实具有深意。这些药物,不但能使滋养药的成分充分地被消化和吸收,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其本身也可配合滋养药来通调血脉,和理阴阳,以达到复脉定悸的目的。近世用本方,往往去姜、桂,……假使要用炙甘草汤来治脉结代、心动悸,那就少不得姜、桂。柯琴说本方的麻仁当用酸枣仁,编者认为,假使患者大便溏而眠睡不安,枣仁实较为适合。”本方为治疗气血不足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临床以心悸短气,舌淡少苔,脉结代或虚数为辨证要点。本方现临床上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有较好疗效。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律不齐,伴见心悸、气短、脉细弱或结代等,亦有一定改善作用。胃肠虚弱或腹泻下痢者,本方慎用。
温液汤(《千金翼方》卷十五) 甘草三两。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功能补气养心,润肺止咳。主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 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六钱,麦冬(不去心)五钱,阿胶三钱,麻仁三钱。水八杯,煮取八分,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次服。功能滋阴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脉虚大。
一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一两。功能益阴涩肠。主治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
二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功能育阴潜阳。主治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蠕动,急防痉厥。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 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一两。功能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主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救逆汤(《温病条辨》卷三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八钱。功能复脉救逆。主治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汗自出,中无所主者。

☚ 归肾丸   阿胶散 ☛
000044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