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灵长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灵长目Primates前后足拇指(趾)与其他指(趾)能相对的哺乳动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繁多的类群。其中包括人类、猿猴以及一些介乎猿猴和低等兽类之间的动物,多数种类指(趾)端有宽扁的甲。面部裸出。两眼向前,眼间距离较小。乳房一对、胸位。单子宫或双角子宫。大脑半球较大。视觉和触觉相当发达。一般栖息在树上,只有狒狒及人下到地面生活。性好群居。杂食,或主食果实与谷类。现存15科、56属、203种。分布于亚、非、美等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等地。中国有8属,20种。常见的如猕猴(Macaca mulatfa),体形较小,毛色棕黄,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一带,也发现于长江流域,北达河南、河北及山西南部,虽偶而盗食农作物,但可作为实验动物或其他用途,仍应受到保护。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因其鼻孔上仰,又名仰鼻猴,栖于四川、甘肃、云南、贵州各地的高山森林中,是仅产于中国的世界珍稀动物。黑叶猴 (Presbytisfrancoisi),全身黑色,两颊有白毛,头顶有冠毛,分布于广西、贵州等地。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前肢长于后肢,站立时手可下垂达地,是哺乳动物中攀行最为敏捷的树栖动物,见于云南及海南省。大猩猩(Gorilla gorilla)体重可达200千克,以野菜、野果等为食,分布于中非和西非热带森林中。棕矮狐猴(Microcebus rufus)体重仅39~98克,是灵长类中最小的种类,也是比较原始的类型,见于马达加斯加东部。树鼩(Tupaia glis)重150克左右,主要在地面觅食昆虫、小鸟、小鼠等,也吃部分果实和种子,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及海南省等地,属树鼩科(Tupaiidae),此科有人主张归入食虫目,或独立成树鼩目(Scan-dentia)。 树 鼩 灵长目Primates哺乳纲。为最高等的哺乳动物。拇指(趾)多能与其他指(趾)相对,适于攀援及握物。手掌及蹠部裸露,且具两列皮垫,利于攀援。蹠行性。指(趾)端多具指(趾)甲(少数种类具爪)。锁骨发达;与前肢活动能力有关。大脑发达;视觉发达,两眼前视。雌性有月经。群体生活,除人外皆树栖。杂食性。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存约200种,中国有20种。分为两亚目:狐猴(或原猴)亚目(Prosimia),如狐猴、懒猴、指猴和眼镜猴等。类人猿亚目(Anthropoidea),如各种猴、猿、猩猩和人。 灵长目哺乳纲中进化最高等的一类动物。分狐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2个亚目。现有15科,56属、203种。中国有8属,20种。灵长目动物的大小差异较大,如大猩猩的体重可达200 kg,棕矮狐猴的体重仅39 g~98 g。 灵长目 灵长目lingzhangmuPrimates脊椎动物,哺乳纲中最高等的1个目。主要特征是:大脑发达,行为较复杂,有的种类的记忆力和模仿性很强。除少数外,前后肢的拇指(趾)与其他4指(趾)对生,多数种类手、足均能提物。指(趾)端具有扁平的指甲(狐猴亚目后足第2趾具有明显的爪)。两眼位于面部前方,视觉灵敏。锁骨发达,与前肢灵活运动的能力有关。跖行性。有尾或无尾。杂食性,主要以野生植物的花、果、叶、芽和谷类等为食,也吃昆虫、鸟卵和兽肉。群栖性,多营树上生活。本目可分为狐猴亚目(Prosmu)(如狐猴、懒猴、眼镜猴等最原始类型)和猿猴亚目(Anthropoidea)(如猕猴、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等高级类型)。人虽属灵长目,但已从动物界分化出来(包括从第四纪早期到现代的各阶段人类),在生物发展阶段上,居最高位置。除能直立行走、手足分工外,还有善于思维的大脑和能发出复杂有音节的语言。人能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和改造动物界。 ☚ 海豚 懒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