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灵星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灵星舞

灵星舞

一种祭祀乐舞。由十六个男童表演,模仿开荒、耕种、锄草、赶雀、收割、扬场、舂粮等田间劳作,表现农事活动的全过程。《礼仪志第九·祭祀下》:“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周代以此舞在灵星祠祭祀周的祖先后稷。汉代仍沿用。

☚ 人舞   七盘舞 ☛
灵星舞

灵星舞

汉代宫廷乐舞。如祭祀“灵星” (天王星,农神,主谷)时所用,该舞由童男16人表演,模拟农民在田间进行除草、耕种、驱雀、收获、舂簸等劳动情景。汉高祖曾令天下立灵星祠,祭祀灵星成为全国性祭祀活动。灵星舞一直流传至明朝。朱载堉的《乐律全书》中存有“灵星小舞谱”。

☚ 七盘舞   盘鼓舞 ☛

灵星舞

汉代祭祀舞蹈,主要祭祀对象为古代传说中的五谷之神后稷。对于农神祭祀并载歌载舞的习俗源起甚古,秦吕不韦及其宾客所撰《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记载上古乐舞,其中《逐草木》、《奋五谷》即可视作原始先民对于农作之神的奉祀和祈祷。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创造出了人格化的五谷之神——后稷作为主要的农神来祭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载:“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可见对后稷的祭祀早在夏、商以前就有。而《诗经·小雅·甫田》所云“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鼓我士女”,则是西周时以歌舞奉祀农神的生动写照。到了汉代,对于后稷的祭祀一直沿袭下来。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汉高祖八年(前199),刘邦“令天下立灵星祠”以祭祀后稷,“牲用太牢,县邑令长侍祠”,祭祀的舞蹈灵星舞为“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雀)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该舞的舞蹈动作完全是模仿各种农业生产劳动的过程,既适合于祭祀的对象农神后稷,又富有浓郁的民间劳动生活特色,同时通过这种舞蹈,还可以起到奖励耕种,传播农业劳动知识的多重作用,所以为史所乐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