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灰栏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灰栏记》《灰栏记》
全名《包待制智勘灰栏记》。杂剧剧本。元李潜夫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亦龙图公案之一。其事有无不可考。决疑断狱,颇得情理,足为吏治之助。”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剧中的事迹固然是断狱剧有趣的题材,结构也做得很致密,但其曲词平实无味,不足动人。如象第三折海棠在大雪中被押送开封府的那一场,把它和《潇湘雨》的雨中解送翠鸾那一场加以比较,便觉得颇有逊色。”此剧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表现了包公断案过程中高超的智慧和严肃态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品情节曲折紧凑,高潮又安排在第四折,使作品曲尽意远,余味无穷。 灰栏记全称《包待制智勘灰栏记》,其中“栏”或作“阑”。戏曲剧本。元李潜夫撰。四折。潜夫字行甫,一字行道,绛州(今山西新绛)人。生平事迹无考,元前期杂剧作家。仅存此剧,四折,万八千字。剧情受北魏慧觉所译《贤愚经·檀腻䩭品》第四十六所记阿婆罗提目佉王审案故事影响。叙贫女张海棠为赡养家庭,被迫为娼,后嫁员外马均卿为妾,生一子。受尽歧视。大妇刘氏与县吏赵令史通奸,毒杀丈夫,欲嫁祸海棠,令其留子离去。否则声告于官。海棠自念无罪,遂偕至官,以求公断。刘与赵谋,广贿邻里及产婆,以子为刘所出。造成冤狱,上报开封府。包公提海棠及其子亲质之。子幼,莫能辨。包公乃命取石灰,在阶下画一灰栏,置小儿于栏内,命海棠与大妇各执小儿一手,互拽之,拽出者即其子。海棠怕伤害亲儿,不忍用力,因此不得出,表明为亲母。大妇惟恐不出,而不顾其伤,屡拽屡出。既得其情,乃鞫刘。刘供与赵同谋杀夫夺子,共服刑。海棠之冤始大白于天下。此剧突出刻划清官包公的正义感和善于作心理分析的高度智慧,广为民间传颂。有《元曲选》本。并有法译本、德译本及日译本,在国外颇有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