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瀛涯胜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瀛涯胜览笔记。明马欢撰。不分卷。欢字宗道,自称会乩山樵。里籍不详。因通晓番语,永乐十一年(1413)郑和下南洋被征为翻译,乘风破浪游南洋二十余国,归,撰此书以呈御览,初稿成书当在永乐丙申(1416)年。此书前有马欢自序及长诗,咏皇华使者远涉洪涛所见异国风情及自豪心理。内容记东南亚、南亚、西南亚占城国、瓜哇国、暹罗国、苏门答刺、锡兰国、印度、天方国等二十余国风俗物产、地理方位、礼仪人物,对海国异域风土人情记载颇详。为我国与南洋诸国关系史、南洋风情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此编可与同一时期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同志》并读,裨能互相补充或纠正疏误。有景明刻本《纪录汇编》本。 瀛涯胜览中外交通著作。明马欢撰。不分卷。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奉伊斯兰教,曾从郑和第四、六、七次下西洋,任通译。归后以其见闻于景泰二年(1451)写成是书,约二万二千字。分叙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今印尼)、暹逻(今泰国)、满刺加(马六甲)、苏门答刺、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一带)、祖法儿(今佐法尔)和天方(今阿拉伯)等二十国的方位、行程、港口、气候、历法、民族、宗教、物产、屋室、衣服、风俗和贸易等,是研究十五世纪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中西交通的重要文献。天方国所记默加恺阿白礼拜寺,为伊斯兰教圣地。郑和在满刺加建城栅基地,以及旧港居住众多广东漳、泉二州侨人等,均有重要史料价值。此书所记各国情况,多可补正史外夷传不足。现存《纪录汇编》本(称“原本”)、《胜朝遗事》本(称“吴本”)和近人冯承钧校注本。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马欢和他的《瀛涯胜览》”可资参考。 瀛涯胜览 344 瀛涯胜览书名,明朝马欢撰。永乐,宣德年间,郑和等通使西洋,马欢以通译随行,遍历诸国,以所见所闻,撰成此书。所记共20国,附有纪行诗,叙事详赅,为研究15世纪亚非地理和中西贸易的重要文献。 ☚ 星槎胜览 西洋番国志 ☛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代地理著作。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最初史料之一,反映十五世纪亚、非地理和中西交通史料。明代马欢撰。马欢(生卒年不详),字宗道。浙江会稽人。回教徒,通阿拉伯文。明永乐十一年(1413)至十三年(1415),参加了郑和四下西洋的活动,担任翻译。归国后,于永乐十四年(1416)将亲身经历的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情况写成此书。后来,郑和第六次、第七次出使时,马欢仍随同出海,并对此书加以修订。他在自序中说:“余以通译番书,亦被使末……于是采摭各国人物之丑美、壤俗之异同,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反映郑和下西洋的最初史料,除此书之外还有《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三书中,马欢此书更能体现出作者主要依据亲身经历而著述的态度与特点。 ☚ 郑和航海图 星槎胜览 ☛ 瀛涯胜览明马欢撰。作者于永乐、宣德年间以通译随同郑和通使占城、爪哇、暹罗、苏门答剌等地。归国后记述各地地理、气候、风俗、物产和中西交通。近人冯承钧有校注本。 瀛涯胜览书名。明代回族人马欢撰(一说与回族人郭崇礼合撰)。作者据三次随郑和下西洋见闻写成,记录20余国和地区的疆域、道里、风俗、物产及沿革之大概。叙事详实清晰,为研究15世纪亚、非地理、历史和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近人冯承钧曾根据现存版本校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