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瀛奎律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

诗歌总集。元方回编。四十九卷。所选皆唐宋律诗,故名“律髓”。分四十九类编排。其论诗主江西派,注重艺术技巧。有明成化三年紫阳书院刻本。清纪昀对所选作品加以批点品评,成《瀛奎律髓刊误》四十九卷,有清嘉庆五年李光垣刻本。

☚ 唐诗鼓吹   唐诗品汇 ☛
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

唐宋诗选集。四十九卷。元方回编选。此书专选唐宋两代五、七言律诗,故称“律髓”;自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义,故称“瀛奎”。共计选诗二千九百八十九首,内唐代作家一百八十馀家,宋代作家一百九十馀家。方回“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在选诗时,仍能注意到不同流派。入选宋诗,除江西派外,有西崑体、江湖派、四灵体,赞扬西崑作者杨亿“组织故事有绝佳者”。此书分四十九类,每类一卷,每类有题解,说明其性质和特点。然分类过于琐细,且以类选诗,往往强取充数。如卷九老寿类《睢阳五老图》等诗,并非佳作,亦被选入。然宋代诸集,不尽传于今者(如尤袤《遂初小稿》、潘柽《转庵集》等),颇赖此书以窥其鳞爪。诗后多附评语,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清中叶,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纪昀在序文中,谓方回论诗有三弊:党援、攀附、矫激;选诗亦有三弊,为矫语古淡、标题句眼、好尚生新。在具体评论中,纪氏有否定,亦有肯定,尚称持平。纪氏论诗,亦宗杜甫。方、纪二人异中有同,合方、纪之评,扬短取长,有利于了解和学习唐、宋五、七言律诗。方氏之书,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其后流传不广。明天顺间,龙遵叙守徽州,搜访得其传录全本,因校刻之。清康熙间,吴之振复刻之于黄叶山庄,“悬诸家塾以为的”(序),自是流传颇广。今天顺本尚存。《瀛奎律髓刊误》有清光绪间重刊本。方回事迹详《新安文献志》卷九五上《方总管传》。常见者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名为《瀛奎律髓汇评》由今人李庆甲集评校点。

☚ 忠义集   谷音 ☛

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元紫阳居士虚谷方回万里选唐宋五七律数千,分类如卷。自言: 其所选,诗格也; 所注,诗话也; 虽博,不及别体。(高儒 《百川书志》)

《瀛奎律髓》 不可读。间有宋诗纯驳于心,发语或唐或宋,不成一家,终不可治。《澜言长语》曰:“若读瀛奎律髓,要人自择。” (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元初歙人方回,取唐五七言律诗,合宋人所作,分门类,每门一卷,共四十九卷,并加注释。中间评榷引证,亦有合者。但分门各冠小引,及以“瀛奎”为两代取义,总痴绝人勾当尔。(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一)

采唐宋五七言律,以登览、朝省等为类,凡四十九卷。每卷首多录陈、杜、沈、宋之诗,故多有可观。中录晚唐,实无足取。后采宋人过半,读之颇为闷绝。大意兼诗话为之,然于正体多不相及,而于许浑尤加诋毁,是以新奇意见为主,而不以音节气格为主也。其录黄陈诸子,声调多偏,深晦为甚。其盛推黄、陈皆属梦语。中既诋许浑,而他类浑者又取之,盖习于宋人议论,而实无己见。然则陈、杜、沈、宋之取,特借以压服人心。至子美僻调亦多录之,乃挟天子以令诸侯耳。学者识见未定,断不可观。十三卷以后,议论愈谬。且以茶、酒、梅花、雪、月系于前,而以陵庙、边塞、旅况、迁谪系于后,尤为谬甚。严沧浪云:“唐人好诗,多是征戎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盖此公与此题初不相契也。其序曰:“瀛者何? 十八学士登瀛洲也。奎者何? 五星聚奎也。”斯登也,斯聚也,而后八代五季之义弊革也。读之可发一笑。其所选多非作者,姑不暇论。(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三六)

方回选《瀛奎律髓》,虽推尊少陵,其实未曾梦见,佳者多遗,闲泛者悉录。至注解唐人诗,尤多舛谬。(贺裳《载酒园诗话》 卷一)

方虚谷《瀛奎律髓》,去取评点,多近凡庸,特便于时下捉刀人耳。(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其选诗之大弊有三: 一曰矫语古淡,一曰标题句眼,一曰好尚生新。夫古质无如汉氏,冲淡莫过陶公,然而抒写性情,取裁风雅,朴而实绮,清而实腴; 下逮王、孟、储、韦,典型具在。虚谷乃以生硬为高格,以枯槁为老境,以鄙俚粗率为雅音,名为遵奉工部,而工部之精神面目迥相左也。是可以为古淡乎?“朱华冒绿池”,始见子建;“悠然见南山”,亦出渊明。响字之说,古人不废。暨乎唐代,锻炼弥工,然其兴象之深微,寄托之高远,固别有在也。虚谷置其本原而拈其末节,每篇标举一联,每句标举一字,将举天下之人而致力于是,所谓温柔敦厚之旨,蔑如也; 所谓文外曲致,思表纤旨,亦茫如也。后人纤仄之学,非虚谷阶之厉耶? 赞皇论文,谓“譬如日月,终古常见,其光景常新”。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各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初不必刻镂琐事以为巧,捃摭僻字以为异也。虚谷以长江、武功一派,标为写景之宗,一虫一鱼,一花一木,规规然摹其性情,写其形状,务求为前人所未道,而按以作诗之意,则不必相涉也,《骚》、《雅》 之本意,果若是耶?是皆江西一派先入为主,而变本加厉,不知所返也。至其论诗之弊: 一曰党援,坚持一祖三宗之说,一字一句,莫敢异议。虽茶山之粗野,居仁之浅滑,诚斋之颓唐,宗派苟同,无不袒庇。而晚唐、昆体、江湖、四灵之属,则吹索不遗余力,是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一曰攀附,元祐之正人,洛、闽之道学,不论诗之工拙,一概引之以自重,本为诗品,置而论人,是依附名誉之私,非别裁伪体之道也。一曰矫激,钟鼎山林,各随所遇,亦各行所安。论人且尔,况于论诗? 乃词涉富贵,则排斥立加,语类幽栖,则吹嘘备至,不问其人之贤否,并不计其语之真伪,是直诡托清高,以自掩其秽行耳。(文人无行,至方虚谷而极。周草窗所记,不忍卒读也。) 又岂论诗之道耶? 凡此数端,皆足以疑误后生,瞀乱诗学,故不可不亟加刊正也。(纪昀 《瀛奎律髓刊误序》)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撰。……是书兼选唐、宋二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 《律髓》,自序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 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也。其说以生硬为绝笔,以粗毫为老境,以炼字为句眼,颇不谐于中声。其去取之间,如杜甫《秋兴》惟选第四首之类,亦多不可解。然宋代诸集不尽传于今者,颇赖以存。而当时遗闻旧事,亦往往多见于其注,故厉鹗作 《宋诗纪事》,所采最多,其议论可取者,亦不一而足,故亦未能竟废之。( 《四库全书总目》

方回选唐宋近体,名《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归。人又疑其务江西一派,难调众口如是。(胡寿芝 《东目馆诗见》卷四)

方虚谷《瀛奎律髓》一书,行世已久,学诗者颇奉为典型,吴孟举至悬诸家塾以为的。海虞冯氏尝有批本,方氏左袒江西,冯氏又左袒晚唐,负气诟争,矫枉过正,亦未免转惑后人。若非得纪师批本,则谬种蔓延,何所底止?纪本有序,别白是非,大旨已具,读方书者,不可不先读此篇也。(梁章钜 《退庵诗话》)


古籍名著《瀛奎律髓》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瀛奎律髓

 唐宋诗选集。四十九卷。元方回编选。成于至元二年(1283年)。
 方回,字万里,号虚谷。生于宋宝庆三年(122年),卒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歙(今安徽歙县)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后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宋亡后降元,任建德路总管,旋罢官,游于杭、歙一带,直至老死。今存《桐江集》四卷,《桐江续集》三十六卷。论诗除《瀛奎律髓》外,尚有《虚谷诗话》、《虚谷评五谢诗》和《文选颜鲍谢诗评》等。
 此书自序谓书名取十八学士登瀛州,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又因所选皆五、七言律诗,故曰律髓。全书所选律诗均为唐、宋作品,分四十九类编排,详加评点,标明句眼,并分析写作特点,反映了方回的文艺批评观。其论诗主江西,奉杜甫为不祧之祖,又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首倡“一祖三宗”之说,认为杜甫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黄、陈均祖杜甫。这种观点,对后世的诗论颇有影响。又重格调说,谓“诗先看格高而意又到,语又工为上,意到语工而格不高次之,无格无意,又无语,下矣”。对江西诗派诗法、诗格的理论推崇备至,强调追求技巧和锤炼语言,间或也论及诗歌的社会功用和思想内容。选评“以生硬为健笔,以粗豪为老境,以炼字为句眼”(《四库全书总目》),后人颇有非议。宋末元初之际,江西诗风渐衰,此书对于重振江西派
 声望,扩大其影响起过一定作用。因成书时间距南宋灭亡仅七年,得以辑存不少宋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对于研究宋代作家和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厉鹗《宋诗纪事》多所采录。又因其评议不乏可取之处,而“一祖三宗”之说也常为后世诗论引用,故此书在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有清康熙间石门吴之振刊本、苏州陈士泰刊本、乾隆间纪昀评点卢氏广州刻本等。

瀛奎律髓 - 可可诗词网

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元紫阳居士虚谷方回万里选唐宋五七律数千,分类如卷。自言: 其所选,诗格也; 所注,诗话也; 虽博,不及别体。(高儒 《百川书志》)

《瀛奎律髓》 不可读。间有宋诗纯驳于心,发语或唐或宋,不成一家,终不可治。《澜言长语》曰:“若读瀛奎律髓,要人自择。” (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元初歙人方回,取唐五七言律诗,合宋人所作,分门类,每门一卷,共四十九卷,并加注释。中间评榷引证,亦有合者。但分门各冠小引,及以“瀛奎”为两代取义,总痴绝人勾当尔。(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一)

采唐宋五七言律,以登览、朝省等为类,凡四十九卷。每卷首多录陈、杜、沈、宋之诗,故多有可观。中录晚唐,实无足取。后采宋人过半,读之颇为闷绝。大意兼诗话为之,然于正体多不相及,而于许浑尤加诋毁,是以新奇意见为主,而不以音节气格为主也。其录黄陈诸子,声调多偏,深晦为甚。其盛推黄、陈皆属梦语。中既诋许浑,而他类浑者又取之,盖习于宋人议论,而实无己见。然则陈、杜、沈、宋之取,特借以压服人心。至子美僻调亦多录之,乃挟天子以令诸侯耳。学者识见未定,断不可观。十三卷以后,议论愈谬。且以茶、酒、梅花、雪、月系于前,而以陵庙、边塞、旅况、迁谪系于后,尤为谬甚。严沧浪云:“唐人好诗,多是征戎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盖此公与此题初不相契也。其序曰:“瀛者何? 十八学士登瀛洲也。奎者何? 五星聚奎也。”斯登也,斯聚也,而后八代五季之义弊革也。读之可发一笑。其所选多非作者,姑不暇论。(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三六)

方回选《瀛奎律髓》,虽推尊少陵,其实未曾梦见,佳者多遗,闲泛者悉录。至注解唐人诗,尤多舛谬。(贺裳《载酒园诗话》 卷一)

方虚谷《瀛奎律髓》,去取评点,多近凡庸,特便于时下捉刀人耳。(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其选诗之大弊有三: 一曰矫语古淡,一曰标题句眼,一曰好尚生新。夫古质无如汉氏,冲淡莫过陶公,然而抒写性情,取裁风雅,朴而实绮,清而实腴; 下逮王、孟、储、韦,典型具在。虚谷乃以生硬为高格,以枯槁为老境,以鄙俚粗率为雅音,名为遵奉工部,而工部之精神面目迥相左也。是可以为古淡乎?“朱华冒绿池”,始见子建;“悠然见南山”,亦出渊明。响字之说,古人不废。暨乎唐代,锻炼弥工,然其兴象之深微,寄托之高远,固别有在也。虚谷置其本原而拈其末节,每篇标举一联,每句标举一字,将举天下之人而致力于是,所谓温柔敦厚之旨,蔑如也; 所谓文外曲致,思表纤旨,亦茫如也。后人纤仄之学,非虚谷阶之厉耶? 赞皇论文,谓“譬如日月,终古常见,其光景常新”。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各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初不必刻镂琐事以为巧,捃摭僻字以为异也。虚谷以长江、武功一派,标为写景之宗,一虫一鱼,一花一木,规规然摹其性情,写其形状,务求为前人所未道,而按以作诗之意,则不必相涉也,《骚》、《雅》 之本意,果若是耶?是皆江西一派先入为主,而变本加厉,不知所返也。至其论诗之弊: 一曰党援,坚持一祖三宗之说,一字一句,莫敢异议。虽茶山之粗野,居仁之浅滑,诚斋之颓唐,宗派苟同,无不袒庇。而晚唐、昆体、江湖、四灵之属,则吹索不遗余力,是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一曰攀附,元祐之正人,洛、闽之道学,不论诗之工拙,一概引之以自重,本为诗品,置而论人,是依附名誉之私,非别裁伪体之道也。一曰矫激,钟鼎山林,各随所遇,亦各行所安。论人且尔,况于论诗? 乃词涉富贵,则排斥立加,语类幽栖,则吹嘘备至,不问其人之贤否,并不计其语之真伪,是直诡托清高,以自掩其秽行耳。(文人无行,至方虚谷而极。周草窗所记,不忍卒读也。) 又岂论诗之道耶? 凡此数端,皆足以疑误后生,瞀乱诗学,故不可不亟加刊正也。(纪昀 《瀛奎律髓刊误序》)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撰。……是书兼选唐、宋二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 《律髓》,自序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 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也。其说以生硬为绝笔,以粗毫为老境,以炼字为句眼,颇不谐于中声。其去取之间,如杜甫《秋兴》惟选第四首之类,亦多不可解。然宋代诸集不尽传于今者,颇赖以存。而当时遗闻旧事,亦往往多见于其注,故厉鹗作 《宋诗纪事》,所采最多,其议论可取者,亦不一而足,故亦未能竟废之。( 《四库全书总目》

方回选唐宋近体,名《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归。人又疑其务江西一派,难调众口如是。(胡寿芝 《东目馆诗见》卷四)

方虚谷《瀛奎律髓》一书,行世已久,学诗者颇奉为典型,吴孟举至悬诸家塾以为的。海虞冯氏尝有批本,方氏左袒江西,冯氏又左袒晚唐,负气诟争,矫枉过正,亦未免转惑后人。若非得纪师批本,则谬种蔓延,何所底止?纪本有序,别白是非,大旨已具,读方书者,不可不先读此篇也。(梁章钜 《退庵诗话》)

瀛奎律髓

诗总集。元人方回编。四十九卷。回有《桐江续集》已著录。此编选录唐宋两代诗作, 自序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书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之精华, 故名“律髓”。选诗倡“一祖三宗”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分类编排, 有评语、圈点。选诗标准以生硬为健笔, 以粗豪为意境,以炼字为句眼。 宋代一些不传于今日之集赖此以存。有关轶闻旧事,见于注释之中。 厉鹗作《宋诗记事》所采最多。有康熙间石门吴之振刊本,苏州陈士泰刊本、乾隆间纪昀评点本等。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6)撰。方回生平详见《续古今考》辞目。是书选唐、宋两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称 “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 ”故曰瀛奎。其大旨为排斥西昆而主张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为杜甫,三宗者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说以生硬为健笔,以精豪为老境,以练字为句眼。宋代诸集多有不传于后世者,均赖是书以存之。当时遗闻旧事,是书所采最多,其议论可取者不一而足。此书在清代有两种版本,一是石门吴之振刊本,注作夹行,前载龙尊《序》,述传授源流至详。一为苏州陈士泰所刊,删其圈点。有明建阳、新安刊本、康熙壬辰吴之振校刊本、李约斋刊纪文达评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纪文达刊误本等。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7)编。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此集为唐、宋二代律诗的汇编,所取尽五七言近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集《瀛奎律髓》。创“一祖三宗”说,即选诗原则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其说以生硬为健笔,以粗豪为老镜,以炼字为句眼,颇不谐于中声。” ( 《四库全书总目》)宋代诸人律诗多赖此集以存。而注释中多载有轶闻旧事,可补史阙。厉鹗作《宋诗纪事》,多于此书取材。有清康熙间石门吴之振刊本,注作夹行,旁有圈点,前有龙遵序,记载传授源流;苏州陈士泰刊本,删去圈点; 乾隆间纪昀评点卢氏广州刻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