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瀚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瀚海hàn hǎi同“翰海”。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李昂《从军行》: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瀚海 瀚海hànhǎi┃┃ 指沙漠。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 螺髻 碧玲珑 ☛ 瀚海在中国的史籍里,被称作瀚海的地方并不固定,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换其地域。汉、魏、六朝时期的瀚海泛指中国长城以北的地方。唐代是对蒙古大漠及其以北、以西的准噶尔盆地一带的广大地区的泛称。元代的瀚海指古代的金山(今中、蒙、俄边界的阿尔泰山)。明代以后对戈壁和沙漠的特定称呼。 瀚海hànhǎi指沙漠 瀚海hànhǎi〈名〉指沙漠:瀚海无边│瀚海跋涉。 瀚海hànhǎi【释义】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沙漠 > 瀚海 瀚海 hànhǎi 亦稱“溟海”。沙漠的代稱。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黲淡萬里凝。”唐·崔湜《塞垣行》:“疾風卷溟海,萬里揚沙礫。”清·林則徐《出嘉峪關》詩之三:“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瀚海 瀚海瀚,han,水浩大的样子。刘安《淮南子·俶真训》:“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浩浩翰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瀚海,也作翰海,指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说指今内蒙古之呼伦湖、贝尔湖。司马迁《史记·匈奴传》:“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集解》引如淳:“翰海,北海名。”《正义》:“翰海自一大海名,群鸟解羽伏乳于此,因名也。”也泛指我国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乐府诗集》二一隋虞世基《出塞》:“瀚海波澜静,王庭氛雾晞。”唐王勃《春思赋》: “龙沙春草遍,瀚海春雪生。”——边疆地区春草遍地,塞外瀚海的波涛如雪堆般涌起。 ☚ 汗血 汉滨游女 ☛ 瀚海❶ 古代北方大湖名。《史记·匈奴列传》:“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而还。” 沙漠 沙漠漠(白漠) 碛(碛漠;石碛;黄碛) 沙(沙幕;沙衍;沙壤;沙碛;黄沙) 瀚(瀚海) 旱海 另见:广阔 沙 沙滩 空旷 ☚ 荒凉的地方 空地、场地 ☛ 瀚海hàn hǎi❶浩瀚的大海。元好问《王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精卫有冤填~~,包胥无泪哭秦庭。” 瀚海❶沙漠名。即今鄯善县南库穆塔格沙漠。 瀚海又作“瀚海”。❶汉代指今苏联境内贝加尔湖。汉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2000余里,临瀚海而还,即此。 瀚海亦称“翰海”。含义随时代而变。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迄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元代是指古金山(今阿尔泰山)。明代以来指戈壁沙漠。 瀚海又作翰海。有三义。(1)指“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般认为即今内蒙古之呼伦湖和贝尔湖。《史记·匈奴传》:“骠骑(霍去病)封于狼居胥山,弹姑衍,临翰海而还”。《集解》引如淳注曰:“北海名”。《索隐》按:崔浩云:“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一说指贝加尔湖,另说为杭爱山之异译。后也用以泛指我国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2)唐代瀚海都督府名。贞观中以回纥部归附并助唐作战、置府。辖境位今漠北地区。龙朔三年(663),以燕然都护府改称瀚海都护府,原都督府名废。总章二年(669),更名安北都护府。(3)戈壁别称,又称大漠、大碛。清马思喀《塞北纪程》:“按翰海周千余里,杳无人迹,其地乏水”。“地尽陷沙,深者至三四尺,浅至一二尺,车不能前”。龚之钥《后出塞录》:“翰海内石不殊佳,五色俱备,玲珑明透不异琥珀。”因其地无水草,多沙碛,气候干燥,不便行走向被人们视为畏途。在阴山以北,阿尔山和大兴安岭之间,因横亘着一片大戈壁,故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把杭爱山和肯特山及其以北地区称为漠北,把阴山及其附近地区称漠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