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瀆瀆(渎)Dòu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入声部,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 注 “渎” (dú)云: “又音dòu,为窦姓所改。”可资参考。
一音dú,为现行姓氏。


瀆瀆(渎)Dú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入声”部。《中国姓氏大全》称其“来源:
❶渎为水名。因生于渎而获姓。
❷又音dòu,为窦姓所改。”可资参考。
一音dòu,参见 “渎” (dòu) 条。
汉代有渎弘之(《姓氏词典》 引作“渎宏之”)。

瀆dú

河川。❶小溝渠。《史記》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劉安《屏風賦》:“移根易土,委伏溝瀆。”
❷大川。揚雄《河東賦》:“灑沈菑於豁瀆兮,播九河於東瀕。”《文選》班固《東都賦》:“秦嶺九峻,涇渭之川,曷若四瀆五嶽,帶河泝洛,圖書之淵。”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瀆(二)

 通“竇”,洞穴。按:渎,《集韵》大透切,去声,侯韵;今音dou。按:《字彙·水部》:“瀆,与‘竇’同。”
《左传》襄公三十年:“(伯有)晨自墓门之渎入。”晋 杜预注:“水沟口也,与‘窦’同。”杨伯峻注:“渎,借为‘窦’,出水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渎,徐(邈)音豆。”(墓门,此指春秋时期郑国城门。)按:汉许慎《说文解字》引作“窦”,云:“空也。”《周礼·春官·大宗伯》:“四方百物。”注:“不见四窦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窦,本亦作‘渎’。”《荀子·修身》:“开其渎。”又《正论》:“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越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是岂以丧猪为辱也哉!”刘师培校释:“渎,当作‘窦’,古通。‘央’字从大,兼有大义,盖穴之大者名央窦也。”
  • 上一篇:瀆(一)
  • 下一篇:瀏(一)

瀆(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瀆(一)

 1.通“嬻”,轻慢,亵渎。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女部》:“嬻,今人以‘沟瀆’字为之,‘瀆’行而‘嬻’废矣。”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瀆,叚(假)借为‘嬻’。”
《周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国有外援,不可渎也。”晋 杜预注:“渎,慢也。”又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序:“交不谄上,爱不渎下。”唐韩愈《後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渎冒威尊,惶恐无已。”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诸侯将薨,必迁於路寝,不死於妇人之手,非惟不渎,亦以绝妇寺矫命之祸也。”明 王敬夫《马嵬废庙》诗:“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清 唐甄《潜书·全学》:“智足於战,未善也,战不可渎也。”
2.通“殰”,败坏。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瀆,叚(假)借为‘殰’。”
《韩非子·八经》:“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梁启雄浅解:“‘渎’借为‘殰’……君主如果无原则地乱废除和设置法令,那未,权柄就将败坏了。”《灵枢经·根结》:“开折则内节渎而暴病起矣……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太玄·难》:“次二,冻冰渎,狂马椯木。”晋范望注:“渎,败也。”
3.通“黷”,贪污,贪求;污辱;玷污。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瀆,叚(假)借为‘黩’。”
《左传》昭公十三年:“晋有羊舌鲋者,渎货无厌。”杨伯峻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渎又为黩。’黩货谓贪求财物污辱其身。”汉 刘向《列女传·柳下惠妻》:“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北魏关朗《关氏易传·阖辟》:“接物者言之而已,非同也,故况濯物心,无所渎汙,谓之洗衣。”《世说新语·德行》:“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南朝 梁 刘孝标注:“太尉刘子真清洁有志操,行己以礼,而二子不才,并渎货致罪,子真坐免官。”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蜀间之刺史安重霸,渎货无厌。”《旧唐书·懿宗纪》:“而负恩已甚,渎货是求,叨荣苟幸於一时,遗患遂逾於积岁。”《金史·彀英传》:“初,彀英宿将恃功,在南京颇渎货,不恤军民。”
  • 上一篇:濫(三)
  • 下一篇:瀆(二)

“渎”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𪦊

“渎”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5759烹调方法:烩。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u21〗。~豆腐‖豆瓣~鱼。云南昭通〖tu31〗。~豆腐炸豆腐。云南昆明〖tu31〗。豆腐煎黄了放点水~一下‖~鱼吃。云南曲靖〖tu31〗、大理〖tu31〗、思茅〖tu31〗、临沧〖tu31〗、保山〖tu33〗、蒙自〖tu42〗、文山〖tu42〗。

瀆渎

见〔汙瀆〕

❶田間溝。《周禮·秋官·雍氏》:“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鄭玄注:“溝、瀆、澮,田間通水者也。”
❷瀆之言褻。《禮記·表記》: “ 《易》曰: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鄭玄注: “瀆之言褻。” 《易·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鄭玄注: “瀆,褻也。”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溝渠 > 瀆
瀆  dú

泛指田間溝渠。始自先秦,及於後世。《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周禮·秋官·雍氏》:“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鄭玄注:“溝瀆澮,田間通水者也。”清·唐孫華《官米行》:“去年霪潦歲不熟,惵惵窮民在溝瀆。”一説,指小溝,小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唐·司馬貞索隱:“瀆,小渠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江河 > 瀆
瀆  dú

大河,大川。《韓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决瀆。”《釋名·釋水》:“天下大水謂之四瀆。”清·王士禄《司徒廟歌》:“我聞祀事有國之所崇,嶽瀆秩視侯與公。”

9E5E
(一)du“渎”的繁体。
(二)dou“渎”的繁体。

瀆dú

D137
“渎”的繁体。

〖瀆〗 粵 duk6〔獨〕普 dú

❶ 小水溝,小水渠。許慎《說文解字》:「〜,溝也。」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汙【粵 wu1〔烏〕普 wū】:池塘。)
❷ 河流,水道,溝渠,如隋文帝在開皇七年開鑿的「山陽〜」。魏禧《吾廬記》:「流血溝~。」
❸ 輕慢,褻瀆,有詞語「褻〜」、「〜職」等。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國有外援,不可〜也。」

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成王既邦4,戰國
(夷)、 (叔)齊而死於(雝)(瀆)。

張家山漢簡·脈書54,西漢
脈者瀆殹。

漢印文字徵
瀆弘之印。

西狹頌,東漢
鐉山浚瀆,路以安直。

史晨後碑,東漢
桐車馬於瀆上。

元演墓誌,北魏
浮雲慘蹤,翔鳥悲嚶,玉瀆哀流,良岳酸形。

元緒墓誌,北魏
瀆心雍容於自得之地。

趙璜妻蘇嗣君墓誌,唐
長適洛陽尉李瀆。
《説文》: “瀆,溝也。从水賣聲。一曰邑中溝。”
戰國古璽假“”爲 “瀆”。 《古璽彙編》353 “句都□五”, “句”即 “句瀆”。

☚ 溝   渠 ☛
000036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