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镜
中国古代文献对澳门最早的称呼。明朝正德年间,“濠镜” 一名已经存在。1937年发现的葡萄牙亲王阿丰素 (Prince Afonso) 宫廷药师皮莱斯 (Tome Peras) 在1512~1515年所著之《远东概览》一书中,即有 “濠镜” (Oquem) 之名。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 成书的 《澳门记略》,印光任和张汝霖对 “濠镜” 的解释是: “濠镜之名,著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夫圆如镜,故曰濠镜。”而据清朝初年著名诗人屈大均先生的研究,“濠镜”一词应是澳门最早的本名。但因濠镜南北有两山对峙,犹如一澳之门,所以称为澳门。从此以后,澳门的名字流行开来,成为专门的名词沿用至今,而濠镜一名反而不流行。“濠镜” 也称 “濠镜澳” (参见 “濠镜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