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濂溪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書院部 > 歷代建制 >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 liánxīshūyuàn 宋代書院。周敦頤(公元1017—1073年)晚年所建講學之處。位於江西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名濂溪,爲敦頤家居處,因取以自名,後朱熹曾爲之作記。《山堂肆考》卷一百七十三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建于宋治平四年(1067),地址在今邵阳市。元代末曾被废为寺院。明嘉靖时改建恢复为书院,初名东山书院。清康熙年间与希濂书院合并,始定名濂溪书院。咸丰九年(1859)毁于兵。 ☚ 漳江书院 私立湖南交通学校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原名宗元书院,在湖南江永。明嘉靖中建于三元宫左。祀周敦颐。清康熙十四年 (1675) 知县侯绶重建,改名 “濂溪”。二十二年 (1683) 教谕徐尊显修葺,并置藏书,捐田亩。嘉庆二十二 (1817) 知县扬耀曾重修。光绪十七年 (1871)、二十六年 (1900)两增学田。本县周兆龙、王明良、方正、周绍仪等曾为山长。清末废。 ☚ 澧源书院 濂溪书院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在湖南汝城。宋嘉定十五年 (1123) 知县周思诚以是县为理学大师周敦颐“过化” 之地,故建书院于桂枝岭,以奉祀并名 “濂溪”。置学田40余亩,收租谷180余石,招“三十余生,课试于中”。宋元之际废。明正德间,邑人御史范辂、巡按毛伯温捐资请知县陈德本重建。嘉靖三十三年 (1554) 知县余兆先增建讲堂、学舍,并由罗洪先作《记》,以倡其学。清顺治八年 (1651) 毁。康熙六年 (1667) 知县黄应庚重建,“以僧守之,遂供佛像”。十年,知县盛民 (一作名) 誉筑庵于旁,“迁去佛像”,扩建讲堂、斋舍,可容生徒百余人。吴三桂乱时,院田为僧众侵占,五十八年知县董正祥追回。教学“贵博学、审问、慎思、明理”,而 “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光绪末年,知县董桢祥改为 “濂溪高小”。民国时,改称濂溪学校。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在湖南邵阳。宋治平四年 (1067) 周敦颐(号濂溪) 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迁州学于东山。后历代均建祠并祀濂溪。元末废为东山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参议杨逢春集诸生讲学其间,以 “民居环列”,“遂迁僧众于别处”,于三十一年改建为书院,名 “东山”。有景濂堂、濂溪祠、会心室等,“日集诸生于景濂堂,教以习经读史,且讲明心性之学,所造士,本末皆可观”。崇祯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十五年 (1658) 知府张惟养始复濂溪祠。康熙元年 (1662) 知县颜尧揆增修,“书院略有成规”。十一年 (1672),知府李益阳建讲堂等,“规制大备”。李又建希濂书院于东山。不久,“并两书院为一”,正式名 “濂溪”。乾隆八年 (1743) 知县高应遴置学田382亩,收租谷603石。二十四年 (1759) 知府郑之侨重建,有“三希”、“致道”二堂,“敦崇”、“实学”二室,“进德”、“居业”二斋,及廉溪祠、藏书楼、观澜阁等,“大观备矣”。又作《濂溪书院劝学编》、《濂溪书院兴学编》等,大倡理学,以 “明夫仁义礼智之性,以敦夫孝弟忠信之行”。后主讲如蒋载熹、余廷灿、邓显鹤等皆一代名师。咸丰九年 (1859) 兵毁。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在湖南道县城西。道县为理学家周敦颐故乡,后人因建书院,以其号为名。宋景定三年 (1262) 知州杨允恭奏请理宗皇帝赐御书“道州濂溪书院”6字,“以旌道学之源”。次年请李挺祖为 “濂溪书院掌御书臣”,“辟合门而摹揭”,并拓地扩建,“凡祠宇、讲堂、斋舍咸新之”。既成,集诸生肄业其中,又作《记》告以兴学之旨: “国家之建书院,宸笔之表道州,岂徒为观美乎? 岂使之传习文词为决科利禄计乎?盖欲成就人才,将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 时设山长、斋长、主祠掌书院事务。元至元十九年 (1282),山长张某、欧诚能重修祠宇。二十三年(1286)通判吴宥率山长戴世荣修葺,又援例以周氏子孙之贤能者,世为书院山长,欧阳玄为作《重修濂溪书院记》,戒师生“师道自树”,“善人自期”,成为 “真儒”。明弘治间知州方琼重建。正德、嘉靖间知府曹来旬、御史姚虞、知州王会接等均有修葺。万历间毁于火,二十年(1592)御史大夫李桢重建,捐置祭田,参政吴中传作记,辟异说而“崇正学”。明末毁。清顺治十三年 (1656) 知州高攀龙重修正祠、礼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康熙帝赐御书“学达性天”额。三十年司马史修御碑亭。乾隆十六年 (1751,一作六十年) 署知州李永埰、嘉庆二年(1797)知州龙舜耕均有修葺。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为校士馆。 ☚ 濂溪书院 㵲阳书院 ☛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位于汝城县城关镇桂枝岭西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道县) 人。北宋哲学家,理学的开山鼻祖。北宋庆历六年 (1046) 被荐为郴县县令。皇祐二年 (1050) 至五年(1053) 改任桂阳 (今汝城) 县令。在郴州生活8年。南宋嘉定十三年 (1220) 始筑濂溪先生祠祀之。后九易其址。明嘉靖三十三年(1553) 扩建为书院。后废。清嘉庆九年(1804)移建于现址。2001年维修。书院坐北朝南,前临秀溪,后倚青山,占地面积35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砖木结构,前栋和左右厢房均为两层楼阁,夫子堂为一层,小青瓦硬山顶,有大小房屋49间,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楼房左右对称,工整纯朴,宽敞明亮,环境优美。院内方形承台上立周敦颐铜像,通高2.8米。2005年置。 ☚ 义井 朱青勋烈士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