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损伤激光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激光对机体的作用机制有热效应、压强效应、光化效应和电磁场效应。受激光照射的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烧焦和汽化现象。全身症状有视觉疲劳、头痛、失眠、多汗和血压不稳定等。激光损伤大都是意外的,少数是职业性损伤。利用激光进行自杀或他杀的很少见。 激光损伤一定能量的激光束照射机体,通过热效应、压强效应、光效应和电磁场效应,导致的机体器官和组织的损害。这种损害多发生在直接与激光接触的部位,以眼和皮肤损害最多见。主要表现角膜溃疡、晶体蛋白凝固、视网膜出血和皮肤红斑、水疱、气化等。 激光损伤激光产生热效应,对皮肤、眼睛、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产生的损害。 激光损伤 激光损伤激光是六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精密测量、远距离测距、全息检测、通讯、医疗、农作物育种、同位素分离、化学催化、信息处理等各个方面,目前已开始用激光引发核聚变。由于激光具有强大的集中的能量,可对机体造成职业性或意外的损害,影响劳动能力,从而需要法医学鉴定。 激光对人体可引起刺痛或痛觉消失、消炎、止血或扩张血管、热凝固性坏死、液体蒸发、炭化、燃烧及直接气化等效应。其作用机理有四个方面: (1) 热效应。当激光光子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时,组织所吸收的激光能量转化为热能,使组织内温度上升,引起组织蛋白变性,酶失活,严重者组织细胞受伤死亡,炭化或烧毁。红激光和红外激光主要是热作用。 (2) 压强效应。当强激光脉冲聚焦于生物体微小的面积时,由于光能瞬息间变为热能,使受照部分液体沸腾,或固体气化,急剧地提高细胞内和组织内的压强,引起微型爆炸。若用强脉冲激光照射癌肿,则癌细胞可被压入血道或淋巴道,其喷溅的癌组织碎片可能引起癌细胞转移。 (3) 光化效应。因吸收激光而被激活的生物分子,可能将能量暂时储存起来以进行光化作用、异构作用、聚合作用以及使生物分子本身离解。可见激光和紫外激光除热作用外,主要引起光化效应。 (4) 电磁场效应。当聚焦后激光的功率密度为5×1014w/cm2时,其电场强度可高达4×108V/cm,结果可能引起: ❶使生物偶极子发生二次或三次谐波(即波长更短的光)。红宝石的二次谐波既可被色素上皮强烈吸收变热,又可使蛋白、核酸变性。 ❷产生自由基,损害细胞。 ❸通过电致伸缩产生超声波,其空化作用可使细胞破裂。 在上述这些效应中,最重要的是热效应和压强效应。激光对组织的作用,决定于激光的波长、功率密度、能量密度、作用时间以及组织色素的深浅、血流量、热容量、导热系数、反射系数、吸收系数及其层次结构等。激光辐射可引起全身性功能变化。 激光操作者常发生无力综合征,如全身和视分析器疲劳、眼沉重感、眼痛(尤其在下班时)、头痛、易激动、兴奋、失眠、多汗、腱和骨膜反射亢进,血管反应性和血压不稳定,多数病人血压降低,少数病人血压升高。激光引起局部的损伤,特别重要的是: 眼损伤: 危害最大,主要是激光热效应引起的。最常见于眼底,特别是视网膜受辐射时,发生瞬息加温,产生蒸汽与冲击波,引起眼底烧伤、视网膜剥离。可见区辐射时,因眼角膜、晶体等是透明的,故激光容易透过眼的折光装置,而聚焦于眼底,引起损伤。有时还能引起眼睑、球结膜、虹膜损害,远红外区辐射被表皮组织吸收,造成眼睑皮肤、结膜、角膜烧伤。0.28~0.32μm的辐射被角膜、球结膜吸收,可引起激光性眼炎; 0.32~0.4μm辐射能致晶体损伤,发生白内障。 皮肤损伤: 大能量水平激光漫反射能引起皮肤损害,如用脉冲激光器照射鼠、兔或小猪,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受照射的皮肤依次出现红斑、水泡、烧焦、汽化等现象。能量密度大,损伤灶也大而且深。如用脉宽7ms的钕玻璃激光照射鼠或兔的皮肤,当能量密度为85J/cm2时,表皮和真皮上层发生坏死,350J/cm2时,皮肤各层都坏死,还波及皮下脂肪层。激光引起有色皮肤的损伤所需的能量密度较白色皮肤小。 激光损伤大多是职业损伤或意外事故,法医鉴定时应调查案情,了解受害人与激光接触的情况,检查损伤组织。 ☚ 超声波损伤 微波损伤 ☛
激光损伤 激光损伤激光损伤是由于激光的热效应、压力效应和冲击波引起皮肤组织的炭化、气化、变性,造成的烧灼性损伤和凝固性损伤。组织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种类、能量密度、曝光时间、组织性质(范围、部位、厚度、色素等)。造成皮肤损伤的常用激光器有:二氧化碳激光(可造成表浅皮肤的烧灼性损伤),钕玻璃脉冲激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氩离子激光,红宝石激光(这几种可致凝固性损伤)等。 以烧灼性损伤为主的损害,轻者出现充血潮红、轻度水肿、继之脱屑,数天后即可消退,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无疤痕遗留; 较重者,除局部红肿外,创面常有一层灰黑色或淡褐色的薄痂形成,经1~2周痂皮脱落而愈;更重者,可形成溃疡,常需2~4周才能愈合,并有疤痕形成。主觉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灼痛感。 以凝固性损伤为主的损害,轻者组织呈灰白或灰褐色,边缘可有充血、水肿; 较重者边缘红肿明显,并可出现浆液性或血性疱疹; 更重者组织呈灰黑色坏死。数天到一周左右,红肿减退后局部坏死组织形成焦痂。根据损伤的深浅及严重程度,痂可在1~4周脱落,遗留不同程度的疤痕及色素改变。若焦痂过早剥除,即出现溃疡,创面愈合常因之延迟。主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灼痛感。如伤面保护不良或处理不当,可导致继发感染,延迟愈合。由于激光对眼可造成严重损害,故在皮肤损伤时,也应注意眼损伤的可能,并予以仔细检查。使用激光时应有严密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规程,以避免误伤皮肤和其他组织。发生激光损伤后,则按一般灼伤对症处理。 ☚ 射线皮炎 痱子 ☛ 0000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