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水瀉”、“鵠瀉”、“及瀉”、“蕍”、“芒芋”、“禹孫”。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沼生,具地下短根狀莖。葉基生,長橢圓形。夏季開花,白色,排成圓錐狀,兩性,内輪被片花瓣狀,外輪被片萼片狀。瘦果扁平,頂端具宿存花柱,背面有淺溝。供觀賞,入藥。分佈於我國各處沼澤地,可栽培。《爾雅·釋草》:“蕍,蕮。”郭璞注:“今澤蕮。”郝懿行義疏:“即澤瀉也。”《神農本草經·澤瀉》:“一名水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澤瀉》:“〔釋名〕水瀉、鵠瀉、及瀉、蕍、芒芋、禹孫。時珍曰: 去水曰瀉,如澤水之瀉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