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
曲艺曲种。源于广东潮州一带的民间小曲。一说是弹词流传至潮州后发展而成。相传明代中叶已有称为“歌册”的潮州歌书目刊本。今存刊本均刊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但有人据有些作品的内容和语词推断,认为可能作于明代。流行于潮州、汕头等地,为手持歌册边看边唱的徒歌形式,唱腔具有朗诵色彩。也有以竹板击节的。旧时多作为民间的自我娱乐,现也以其唱腔、伴以弦乐搬上舞台。多数只唱不说,也有间以简短说白的。唱词以七言韵文为主,或间以三言、五言或“三三四”十言韵文。今存歌册刊本不下二百种,内容包括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除取材于民间传闻外,不少是据戏曲、话本小说、弹词、鼓词、宝卷改编,长、中、短篇均有。长篇如《双鹦鹉》,五十卷;《五虎平西珍珠旗》,二十七卷。中篇一般在十卷左右,如《汉刘秀歌》、《玉钏缘》等。短篇如《玉花瓶全歌》、《白狗精》等,二卷左右。